摘 要:不同語言中禮貌語、敬語、非禮貌語的內涵和外延存在著一定差別。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不同語言中禮貌語、敬語、非禮貌語的包含和被包含關系存在差異。本文利用利奇的禮貌原則和面子威脅行為公式,通過《紅樓夢》中的例子,從“失禮表現、吝嗇變現、貶低表現、高傲表現、分歧表現、冷漠表現”等六個方面對非禮貌表現進行判定。
關鍵詞:禮貌語 敬語 非禮貌語 禮貌原則 非禮貌判定
一、禮貌語與敬語
對于禮貌語的研究,國內外取得了很多成果,而敬語的研究成果多數集中于日本。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多數研究都是將禮貌語和敬語同時進行的,沒有仔細區(qū)分它們之間的異同。
(一)禮貌語的界定
1.漢語中的禮貌語與敬語
漢語中的“禮貌語”一詞屬于復合名詞,由“禮貌”和“語”構成。《漢語大詞典》(2001:958)對“禮”的注釋:“禮:社會生活中由于風俗習慣而形成的行為準則、道德規(guī)范和各種禮節(jié)。禮貌:以莊肅和順之儀容表示敬意,以語言、行為所表現的恭敬?!辈殚喥渌笞值?,關于禮貌的定義也大致如此。在目前的詞典中,“禮貌語”一詞很少以單一固定詞條出現。查閱眾多的詞典,只有在《現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2010:807)中出現:“禮貌用語:表示對人的謙虛、尊敬的文明用語。如‘請、對不起’等”。陳松岑(1989)指出:“禮貌語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禮貌語是指一切合于禮貌的使用語言的行為以及使用的結果;狹義的禮貌語指特定語言群中某些形成的詞語?!?/p>
漢語的“敬語”由限定語“敬”與中心語“語”組成。“敬”有以下幾種含義:恭敬、端肅;尊敬、尊重;以禮物表示謝意或敬意;有禮貌地送上。(《辭源》1477頁)。在諸多的詞典中只有《現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2010;705)中提到“敬語”一詞,“敬語同敬詞,含恭敬意味的用語,如‘光臨、賜教等’?!?/p>
2.英語中的禮貌語與敬語
英語中的禮貌語一般使用“politesse”一詞,表示客氣、禮貌、彬彬有禮,還有幾個詞也包含禮貌及尊敬義。如:“esteem”指對方因自身的價值而在心目中占有崇高位置,強調愛戴和崇敬;“honor”指承認某人受到極高的敬重,也可指這種敬重的具體體現。(《新時代英漢大詞典》1129頁)
3.日語中的禮貌語與敬語
日語敬語為“敬語”(keigo)是日語中用于表達敬意的詞語,用來表示說話者、說話對象、話中人物之間的社會階級、親疏關系等。出席使用日語的許多社交場合必須使用敬語,以表達適當的身份關系和禮貌。日語敬語一般可分為丁寧語(丁寧語)、尊敬語(尊敬語)和謙遜語(謙譲語)三大類。有時也可以再另分為鄭重語(丁重語)和美化語(美化語)兩類敬語。宮地裕(1968)將日語的敬語分為以下五種:
叮嚀語:說話人尊敬聽話對象。
尊敬語:說話人尊敬話題里主體的人。用于受尊敬人的動作、物品、名稱。
謙遜語:說話人通過貶低話題里行為主體的動作,尊敬話題里接受行為的人。
鄭重語:說話人通過貶低話題里行為主體的動作,尊敬說話對象。
美化語:說話人文雅地敘述事物的特殊的詞匯。
4.禮貌語與敬語的關系
洪成玉(1998)指出:“謙詞、敬辭和婉詞都是禮貌語言之一”,同時認為敬語應該屬于禮貌語。陳松岑(1989)認為:“敬語與禮貌語是被包含和包含的關系,敬語屬于禮貌語。禮貌語的范疇有敬語、委婉語、問候語、道歉語、致謝語等。”王玨(1995)認為:“敬語在表達委婉的同時傳達出對當事人的尊重,所以應該屬于委婉語?!?/p>
劉宏麗(2001)在《現在漢語敬謙詞》中建立了敬辭、謙詞、罵詞體系:
從上面的體系來看,漢語中的敬語屬于禮貌語的一種,而日語中的禮貌語屬于敬語的一部分。綜上所述,英語、日語、漢語的禮貌語與敬語的內涵和外延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研究禮貌語與敬語的時候不能一概而論,應該根據自身語言的特征進行研究。
二、非禮貌語
“非”的含義有兩種:一是動詞,表示違背、不合于;二是詞的前綴,附在罵辭、名詞性短語或卻個別詞前,表示不屬于某種范圍(2010:379)。根據上述解釋,“非禮貌語”中的“非”應該屬于第二種含義,“非禮貌語”可以定義為“不屬于禮貌語的所有詞語”。
在英語中表示非禮貌意義的詞語較多,但是在非禮貌語言的研究中,多數使用“impolite”一詞。其含義為“言談舉止不得體或欠考慮,不懂得社會要求的禮貌和禮節(jié)。”從上述對非禮貌語內涵的分析來看,該詞并不能完全涵蓋漢語中的非禮貌語,如“rude”指粗暴無禮,不考慮他人情感;“cheeky”表示對長輩或者上級放肆、不尊敬;“impertinent”強調行為的冒失或語言的不得體;“impudent”表示故意對他人的傲慢無禮??梢?,“impolite”不能等同“非禮貌語”。
從中國期刊網中收錄的相關文章的中英文摘要來看,跟“非禮貌語”相關的用語有“不禮貌語”“負面禮貌語”等,翻譯成的英語比較集中于“negative politeness”“verbal impoliteness”“impoliteness”“misbehavior pragmatic”等詞語。
三、基于禮貌原則的非禮貌表現分析
(一)非禮貌表現的判定原則
張大毛(2009)從語用學的多個角度著手,把非禮貌語定義為:“不禮貌語是與一定條件下言語規(guī)范相違背的話,是基于交際雙方所推定的彼此之間語用的距離的一種不適應性,是動態(tài)的且具有相對性,可體現反面也可體現正面的交際價值?!苯Y合利奇的禮貌原則,可以進一步判斷在交際過程中,雙方是否采用了非禮貌表現。布朗和萊文遜指出:威脅面子行為(face-threatening act)的大小取決于談話雙方之間的關系以及特定的情景,包括權勢、社會距離、言語行為本身所固有的絕對意義上的強加,人際交往中的“面子威脅”(FTA)度用可以用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Wx=D(S,H)+P(H,S)+Rx
Wx:面子威脅度,行為(x)對于對方面子威脅的程度。
D(S,H):說話者(Speaker)與聽話人(Hearer)的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
P(H,S):說話者(Speaker)對于聽話人(Hearer)所擁有的權勢。
Rx:特定文化環(huán)境中,言語行為本身所固有的絕對意義上的強加。
可以利用禮貌原則和面子威脅行為來分析非禮貌表現。
1.得體準則(Tact maxim)與失禮表現(Indiscretion maxim)
得體準則要求說話人應該最小限度地使別人受損,最大限度地使別人受益。失禮表現必須體現說話人最大限度地使別人受損,最小限度地使別人受益。
2.慷慨原則(Generosity maxim)與吝嗇表現(Mean maxim)
慷慨原則要求說話人最小限度地使自己受益,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受損。吝嗇表現則與其相反,必須表現出說話人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受益,最小限度地使自己受損。
3.贊譽準則(Approbation maxim)與貶低表現(Denigrate maxim)
贊譽準則要求說話人應該最小限度地貶低別人,最大限度地贊譽別人。貶低表現應該體現說話人最大限度地貶低別人,最小限度地贊譽別人。
4.謙虛準則(Modesty maxim)與高傲表現(Arrogant maxim)
謙虛準則要求說話人最小限度地贊譽自己,最大限度地貶低自己。高傲表現應該體現說話人最大限度地贊譽自己,最小限度地貶低自己。
5.一致準則(Agreement maxim)與分歧表現 (Disagreement maxim )
一致準則要求對話雙方的分歧減至最小限度,使對話雙方的一致增至最大限度。而分歧表現則是使對話雙方的分歧增至最大,一致性減至最小。
6.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與冷漠表現 (Indifference maxim)
同情準則要求使對話雙方的反感減至最小限度,使對話雙方的同情增至最大限度。而冷漠表現應該是使對話雙方的反感增至最大限度,同情減至最小限度。
(二)非禮貌表現原則在《紅樓夢》中的運用
《紅樓夢》通過大量運用非禮貌語體現人物的性格。
趁著酒興,(焦大)先罵大總管賴大,說他不公道,欺軟怕硬,“有了好差事就派別人,像這樣深更半夜送人的事就派著我了。沒良心的王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你焦大太爺蹺起一只腳來,比你頭還高呢!二十年頭里的焦太爺眼里有誰呀?別說你們這一把子雜種王八羔子?!保ā都t樓夢》第七回)
上面對話中,焦大在罵比自己地位高的賴大的語言中,稱自己為“你焦太爺”,是非禮貌語言的高傲表現,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罵賴大“沒良心的王八羔子”“蹺起一只腳來,比你頭還高呢”是非禮貌語的貶低表現,通過貶低對方,達到提升自己的效果。上述兩種非禮貌表現體現了焦大的失禮。
賈環(huán)便說:“同寶姐姐頑去,鶯兒欺負我,賴我的錢,寶哥哥攆我來了。”趙姨娘啐道:“誰讓你上高臺盤去了?下流沒臉的東西!那里頑不得,誰叫你跑了去討沒意思!”(《紅樓夢》第二十回)
賈環(huán)由于被鶯兒欺負,又被賈寶玉攆走,所以跟趙姨娘訴苦,想得到同情??哨w姨娘不但沒有同情,反而使用非禮貌語訓斥了賈環(huán),體現了非禮貌表現的冷漠表現。
趙姨娘沒別話答對,說:“太太疼你(探春),你越發(fā)拉扯拉扯我們。你只顧討太太的疼,就把我們忘了?!崩罴w在旁只管勸說:“姨娘別生氣,也怨不得姑娘,她滿心里拉扯,口里怎么說的出來?”探春忙道:“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誰?誰家的姑娘拉扯奴才?他們的好歹,你們該知道,與我什么想干?”(《紅樓夢》第五十五回)
對話中,趙姨娘和李紈都認為探春不管不顧她們,但是探春卻否認她們的說法,還認為奴才的事情跟她沒有關系,體現了非禮貌表現中的分歧表現和冷漠表現。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一次雙方對話中,非禮貌表現不僅限于一種,而是集中非禮貌表現的綜合運用,通過多種非禮貌表現,達到自己的交際目的。
(本文系2011年浙江省語言文字“十二五”科研規(guī)劃重點課題,[項目編號:ZYZ2011B09]。)
參考文獻:
[1]陳松岑.禮貌語言[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
[2]辭源[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3]洪成玉.謙詞、敬詞、婉辭概說[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1998,(5).
[4][日]宮地裕.現代敬語の一考察[J].國語學,1968,(72).
[5]李行建.現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0.
[6]劉宏麗,張志毅.現代漢語敬謙辭[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出版社,2001.
[7]羅竹風.漢語大詞典[Z].北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
[8]毋育新.基于通徑分析的日語敬語習得影響因素研究[J].外語教
學,2011,(4).
[9]毋育新.日漢禮貌策略對比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2008.
[10]張柏然.新時代英漢大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11]張大毛.不禮貌語的界定和分類[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
社科版),2009,(5).
(王小麗 浙江寧波 寧波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 3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