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外來詞是民族接觸和文化融合的產(chǎn)物,透過外來詞的來源,可發(fā)現(xiàn)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歷史文化交流的縮影。本文從“蔻”“豆蔻”“豆蔻年華”的詞源,分析外來詞逐步漢化的軌跡,并剖析三個詞語一脈相承而又推陳出新的發(fā)展歷程。
關(guān)鍵詞:豆蔻 外來詞 漢化
外來詞也叫借詞,是本民族語言從外國或其他民族語言里吸收過來的詞。史有為先生給外來詞下的定義如下:“在漢語中,一般來說,外來詞是指在詞義源自外族語中某詞的前提下,語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對應(yīng)的該外族語詞、并在不同程度上漢語化了的漢語詞;嚴格地說,還應(yīng)具備在漢語中使用較長時期的條件,才能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外來詞?!?/p>
由此可見,一定程度上漢化并在漢語中使用較長的時期是考量外來詞的重要標準。外來詞的漢化研究,既包括語言文字本體意義的研究,也是通過外來詞的詞源闡明語言詞匯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提示個別詞語的歷史、語言的歷史和人民的歷史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本文從“蔻”“豆蔻”“豆蔻年華”的詞源入手,分析這三個詞語的歷史淵源和在漢化過程中的語義變化?!稗ⅰ笔乾F(xiàn)代由英語“cute”音譯而成,“豆蔻”是唐朝由阿拉拍語引入漢語;“豆蔻年華”是外來詞素與漢語語素結(jié)合而成的成語,三個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詞最初來源于二千多年前的借詞“豆蔻”。
一、“豆蔻”——中古時期來源于阿拉伯語的植物名稱
漢語中出現(xiàn)明確的外來詞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中借入高潮有兩次:一次為東漢至隋唐,一次為清末至當代。中古時期(魏晉南北朝隋唐)涌入漢語的外來詞主要包括佛教詞語、絲綢之路傳入的俗常詞語、異族交往或入侵帶來的詞語以及民族融合中的語言底層。這一時期借入了一些百物奇珍名,“豆蔻”即為唐朝時已借入漢語的植物名,原詞為阿拉伯語“takur”,與古港口名“Takola”有關(guān)。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豆蔻”的定義如下: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像芭蕉,葉子細長,花淡黃色,果實偏球形,種子像石榴子,有香氣?;?、果實和種子可入藥。中古時期隨著大量的物品從四方輸入中原而引進的外來詞“豆蔻”,最初以植物名稱在漢語里落地生根,與漢語融合之后構(gòu)成新詞,賦予新義,即漢化后構(gòu)成漢語成語“豆蔻年華”。
二、“豆蔻年華”——與外來詞素“豆蔻”融為一體的漢語成語
外來詞經(jīng)過“漢化”,逐漸脫離原來的造詞環(huán)境而參與新的造詞活動,經(jīng)過歷史的沉淀,已經(jīng)難以辨認其“外來身份”,成為漢語的一部分。漢化后的外來詞“豆蔻”由一個植物名稱演變?yōu)橐粋€描寫妙齡少女的“豆蔻年華”,該成語來源于外來詞大量涌入的唐朝。
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用早春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比擬體態(tài)輕盈、芳齡十三的女孩,也泛指少女。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傳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華”作為固定的成語來形容少女。《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豆蔻年華”的解釋緊隨在“豆蔻”詞條之后。由外來詞“豆蔻”融匯為漢語固定成語“豆蔻年華”可以看出:用漢語譯意的外來詞一旦流行開來,會慢慢成為漢語詞匯的組成部分,這是語言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
在二千多年后的現(xiàn)代,“蔻”成為英語“cute”的音譯詞,在語義漢化過程中發(fā)生了語義的縮減和擴大。
三、“蔻”——由英語“cute”音譯成詞
在外來詞漢化過程中,語義縮減最常見的情況是一個外來詞只記錄了某個外語詞多個義項中的一個義項。 “蔻”是英文“cute”的音譯,“cute”的原義既有“聰明伶俐的、漂亮的”這樣的褒義義項,也有“裝腔作勢的、做作的”的貶義義項。音譯過來的詞“蔻”則多指女孩的聰明、漂亮、年輕,比如:“她太蔻了(她太可愛了)”。“蔻”在漢語中本無語素義,《新華字典》把該字和“豆蔻”連在一起釋義。在新詞新語“扮蔻”中的“蔻”有了指少女芳齡“豆蔻”的整個語素義,有了年輕可愛的少女態(tài)。
從“豆蔻”到“豆蔻年華”,“蔻”字在漢語中已蘊含“美好”之意,之后音譯的外來詞也有所體現(xiàn)。比如外來詞“蔻丹(cutex)”——指甲油。在張愛玲的小說里,“蔻丹”一詞,有著風(fēng)情萬種的氣息和五彩斑斕的想象空間,以“蔻丹”為名指稱“指甲油”,具有了豐富的審美意味。同樣的音譯詞還有法國化妝品牌“蘭蔻(Lanc?me)、水之蔻(watercome)”等。
綜上所述,“蔻”“豆蔻”“豆蔻年華”在歷史演變和語言運用中相輔相成,漢化為漢語詞匯一部分的外來詞,豐富了漢語詞匯系統(tǒng),并在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不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史有為.漢語外來詞[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3.
[2]楊錫彭.漢語外來詞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蔡夢月 昆明 云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