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采用自然教學研究法,以145名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學習檔案為載體,進行為期1年的元認知學習顯性訓練。研究結果顯示:策略取向的學習檔案教學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學習策略;英語成績同6種元認知學習策略顯著相關;學生認同學習檔案促進英語學習,傾向于得到更多系統(tǒng)的學習策略訓練。
關鍵詞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元認知策略;學習檔案評價;學習成績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2)14-0044-04
元認知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對學習過程的思考,是對認知活動的計劃、監(jiān)控、選擇注意以及認知活動的自我評價,有學者稱之為“對認知的認知”。Malley等學者認為元認知策略對提高語言學習效能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掌握元認知策略的學生很難評估自己的進步和成績,因而會迷失未來學習方向。如何有效培養(yǎng)語言學習者的元認知學習策略并沒有統(tǒng)一模式。本文提出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通過建立“學習檔案”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學習策略,并分析基于學習檔案評價的外語元認知學習策略綜合訓練的有效性。
一、學習檔案的內涵
學習檔案評價(portfolio ass- essment),源自20世紀60年代哈佛大學發(fā)展心理學家加德納(Howard Gardner)基于多元智能理論,針對藝術領域倡導、實施的“零點計劃”。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種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的方法廣受美國教育界的重視,并在學校教育中得到普遍應用。相關研究指出,通過學習檔案有目的收集和保存學生在某一領域的成果,述說他們的努力學習、取得進步和成就的故事,依據(jù)標準選擇和評價自己的作品,促進自我反思,使學生有效地監(jiān)控、調整和優(yōu)化自己的學習進程。調查發(fā)現(xiàn),70.1%被調查的高職學生把學習檔案袋等同于學習成績記錄冊或學習作業(yè)的收藏夾。顯然,他們對學習檔案的教學功能缺乏應有的認識。
二、教學實驗
(一)研究對象
選取浙江某高職院校145名英語專業(yè)和非英語專業(yè)大一學生(其中男70人,女75人)參與一年的策略培養(yǎng)取向的學習檔案評價教學試驗。學生來自汽車、物流、文秘和應用英語等不同專業(yè),年齡、英語水平、英語學習興趣接近,英語學習策略水平低。實驗前幾乎無人有過學習檔案評價經歷,對學習檔案感到好奇,期待通過教師指導能更快地提高英語水平。
(二)研究問題
學習檔案對學生元認知學習策略訓練的有效性;受試對元認知學習策略訓練融于學習檔案教學的態(tài)度和評價;元認知學習策略訓練是否對英語學習成績有影響。
(三)研究方法
采取問卷調查、課堂觀察、英語學習檔案資料分析和學生訪談等方法。問卷包括學習檔案含義和元認知策略兩部分。第一部分以A、B、C、D選擇形式完成。第二部分共有25個問題,以里克特五級量表形式完成,包含五類元認知策略,是綜合相關專家對元認知策略的分類以及研究文獻,并結合研究者的教學經驗自行編制而成。所有學生元認知策略使用情況均有詳細記錄,并對學習檔案建立初期的學生檔案會議以及結束后的檔案展示交流和反思性學習報告的全過程進行錄像,研究者同部分受試進行非結構式訪談,多方面匯集信息用于定性分析,進一步佐證定量研究數(shù)據(jù)的有效性。
(四)實驗過程
第一階段:第一周實施問卷調查,主要涵蓋學生對學習檔案的態(tài)度和對元認知學習策略的了解,根據(jù)受試元認知學習策略的使用現(xiàn)狀以及問卷調查結果,確定要重點訓練的學習策略。第二周,學習檔案培訓。具體步驟:確立學習檔案的內容、目標和原則;描述元認知學習策略、示范舉例說明;應用典型的學習檔案案例,引導學生討論其優(yōu)勢與不足。第三周,根據(jù)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受試在教師指導下逐步建立策略取向的個人學習檔案袋,把策略訓練融入到學習檔案的任務和作業(yè)中,記錄學生的進步與表現(xiàn)。第四周,安排學生進行第一次學習檔案會議,組織觀看優(yōu)秀學習檔案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語言學習檔案。
第二階段:通過觀察、問卷、訪談、學習日志等多種方式調查學生對學習檔案的感受與進展情況?;诟鞣N反饋信息,教師適時指導學生逐步優(yōu)化個人學習檔案。此階段,每個學期舉行三次學習檔案會議,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各自的學習體會和經驗,及時暗示學生進行必要的自我調整。每個學期末學生在課堂上展示并介紹自己的學習檔案,分享成果,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教師收集、觀看每個學生的學習檔案,并給學生反饋。
第三階段:實驗最后一周受試再次填寫學習檔案和學習策略問卷。然后,整合各種研究數(shù)據(jù),多方位評估該學習檔案對發(fā)展學生元認知學習能力的有效性,并將此作為學習檔案評價模式向其他學科推廣應用的重要依據(jù)之一。
(五)學習檔案的構建要素
從受試高職生的實際出發(fā),將高職綜合英語課程學習檔案內容構建為六大模塊:注意模塊、計劃模塊、調整模塊、監(jiān)近代模塊、選擇模塊和反思模塊。每個模塊都是一個子系統(tǒng),每個子系統(tǒng)下又涵蓋不同項目,每個項目有相對應的學習內容。見圖1。
注意模塊包括詞匯、句型、英語文化知識和應用技能的認知。這些作業(yè)與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緊密相連,如好詞、好句收集等。以上作業(yè)都有一定的數(shù)量規(guī)定,要求每個學習單元每名學生都應收集有用詞句放入學習檔案。此類作業(yè)一般占學期總分的15%。
計劃模塊是指學生對自己學習計劃的安排,包括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課外閱讀計劃和小組探究性學習項目的學習方案等。此類作業(yè)一般占學期總分的10%。
調整模塊: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感、學習目標、計劃和方案等作適時適度的優(yōu)化選擇。學習情感包括學習態(tài)度、動機、興趣、自信心、自尊心、好奇心和責任心等,教師課堂觀察和學生自評相結合。此類作業(yè)一般占學期總分的10%。
監(jiān)控模塊用以監(jiān)控學習計劃的時效性狀況。包括學生對自己按計劃完成學習任務情況的評價、對學習質量的評價;教師對學生在學習中實時成就的評語。此類作業(yè)一般占學期總分的10%。
選擇模塊是指學生對學習資源的決策與選擇,對學習檔案中存放的代表性學習作品的選擇。此類作業(yè)一般占學期總分的15%。
反思性模塊指的是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對自我學習的反思和自我評價。在開學初學生自己制訂學習行動計劃,期中、期末時作出自我評價和反思。這類作業(yè)都需要學生深層次地思考,自己作出決定,對自己的學習策略進行反思等。此類作業(yè)一般占學期總分的10%。其余的40%分別放到全年級平行班的期末筆試或口試當中。
三、數(shù)據(jù)分析與討論
對兩次填寫有效的203份問卷采用SPSS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具體步驟如下:問卷信度內部一致性檢驗(Alpha分別為0.727和0.728);對學習檔案的態(tài)度和評價的頻數(shù)統(tǒng)計;元認知學習策略使用描述性統(tǒng)計;實驗前后元認知學習策略變化的組內配對樣本t-檢驗;策略培訓與英語成績的相關性檢驗。
(一)實驗前元認知學習策略情況
實驗前元認知學習策略總體現(xiàn)狀的描述如表1所示。根據(jù)Oxford(1990)的標準,均值在3.5與4.5以上表示“經常使用”和“總是使用”,而在2.5~3.4區(qū)間為“中頻使用”或“有時使用”。表1顯示,學生均在不同程度上使用過元認知策略,總體處于“有時使用”的中頻范圍。雖然自我反思策略在六種策略中均值最低,但還是超過了3,而且標準差最小,離散度較低,說明學生可能對自我評價策略使用不夠,或根本沒有自我評價反思的經歷和機會,或只是認為來自教師的“權威評價”才是有用的。
實驗前研究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表明,高職英語學生具備一定元認知策略意識與行為,但缺乏系統(tǒng)策略訓練,總體元認知水平較低。
(二)學習檔案對元認知策略的影響
對受試實驗前后的元認知策略使用均值、標準差等進行組內樣本T-檢驗(2-tailed),統(tǒng)計結果見表2,受試的6種元認知策略使用均值較實驗前都不同程度增加。而且,6種策略變化顯著,P>.05,實驗前后變化均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差異,顯著性變化從高到低依次排序分別為自我監(jiān)控、自我管理、自我評價、集中注意、事先計劃和選擇注意,P值分別為0.014、0.021、0.036、0.041、0.042、0.045。研究結果同教學實驗的預期目標基本一致。實驗前后元認知策略水平朝良性的方向發(fā)展:6種鼓勵使用的元認知策略均值明顯提高。
(三)元認知策略與英語成績的相關性
采用皮爾遜相關分析矩陣表,得出受試學生實驗后元認知策略與試驗后綜合英語考試成績的相關系數(shù)(r)以及顯著性差異程度(p),結果如表3所示,元認知策略培訓后的綜合英語成績與各種學習策略的具有顯著性相關。
英語成績與交際策略有顯著性相關,可能是因為學習策略培訓融入到學習檔案評價中,學生被賦予了更大的自主權,他們可以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調整學習方法,設計學習活動,這無疑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受試的學習策略是在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得到充分使用和訓練的。與此同時,受試的各種語言技能在學習檔案語境中得到大量的實踐機會,互動交流學習檔案更加豐富了英語學習互動資源,也增加了他們利用目標語互動交流的機會,從而增強了學習信心和成就感。
(四)受試對學習檔案和策略培訓的評價
問卷第一部分的頻率統(tǒng)計結果表明,絕大多數(shù)受試學生認同學習檔案評價和學習策略訓練的價值,并有接受學習策略訓練的傾向。91.5%的受試認為有必要進行學習策略訓練,85.8%的學生對于學習檔案在提高英語水平方面表示“滿意”或“較滿意”。試驗后擔心英語成績不及格、不知如何學習英語的人數(shù)從原來的58.5%下降到19.2%。與此同時,學生對學好英語的信心也明顯提升。
四、結論與啟示
本研究結果對深入推進高職外語教學改革具有諸多啟發(fā):第一,學習策略培訓與指導具有很高教學實踐價值。第二,學習策略培訓同英語成績的提高密切相關,有力支撐了先前的研究結果:學習成功者與不成功者在元認知學習策略水平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第三,學習策略訓練需要以具體的學習活動為載體,應成為日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Genesee,F(xiàn). J. A. Upshur. Classroom-based Evalu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99.
[2]Tierney,R. J. M. A. Carter L.E.Desai.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the Reading-Writing Classroom [M].Norwood,Mass.: Christopher-Gordon Publishers. 1991.
[3]文秋芳.英語學習成功者與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異[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61-66.
[4]文秋芳,王立非.對外語學習策略有效性的質疑[J].外語界,2004(2):2-7,28.
[5]肖武云,曹群英.元認知策略教學與自主學習之研究[J].外語教學,2009(9):73-76.
[6]黃愛鳳. RICH教學學生學習檔案評估模式研究[J].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4(7):45-47.
[7]李新平,張紅梅. 基于電子檔案袋的英語學習多元評價體系研究[J]. 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1(7):64-67.
[8]左雪. 元認知策略訓練對英語閱讀理解影響的實驗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2):44-46.
[9]劉欣欣. 成人英語學習模式探析[J].成人教育,2011(1):105-106.
Empirical Study on Developmental Teaching Evaluation with the Orient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LIU Xiao-hua, MU Jing-qiang
(Zhe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conom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Abstract The meta-cognitive learning dominant training in 1 year was carried out by adopting natural teaching research method, taking 145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regarding archive as the carrier. The results of study show that strategy-oriented archive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meta-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y; English achievements hav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meta-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y; students’ identity with learning archive can promote English learning, and make them tend to grasp more systematic learning strategy train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English teaching; meta-cognitive strategy; learning archive evaluation; academic achiev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