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文素養(yǎng)是文科高職生綜合素質的基本要求。因此,構建文科高職大學語文課程要實現對“人”的關注,課程目標要實現專業(yè)技能與人文素養(yǎng)的同步培養(yǎng),課程內容要追求經典、高雅和具有理想的文字作品。在構建文科高職大學語文課程實踐中,應凝練課程教育理念,豐富學生職業(yè)化的文化內涵;精選經典教學內容,契合時代形成共鳴;教師主導,深度挖掘文學作品的內涵;以學生為主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關鍵詞 文科;高等職業(yè)教育;大學語文;人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2)14-0037-03
文科高等職業(yè)教育(簡稱文科高職)主要涉及財經、旅游、公共事業(yè)、文化教育、藝術設計傳媒、法律等現代服務產業(yè),主要是針對人的服務和管理,其培養(yǎng)目標是為現代服務業(yè)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文科高職將綜合素質教育觀融入職業(yè)教育觀,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宗旨,實施專業(yè)技能和人文素養(yǎng)同步培養(yǎng)。符合現階段高職教育提倡的科學教育、技術教育和人文教育“三位一體”的基本目標。
文科高職更加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而大學語文恰恰是人文素質教育骨干課程,二者的完美對接既是文科高職的現實需求,也是大學語文課程全面提升并以之奠基學生人文底蘊的有利契機。
一、高職院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現狀分析
大學語文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門文化教育、人文教育基礎課,大學語文兼具工具性、審美性和人文性等多重功效。大學語文肩負著進一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文學修養(yǎng)、審美情趣和人文情懷的重大責任。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學語文教學大綱》(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設置大學語文課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適應當代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日益交叉滲透的發(fā)展趨勢,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yǎng)具有全面素質的高質量人才?!钡诮虒W實踐過程中,大學語文越來越得不到重視,工科高職院校幾乎不開設大學語文,只有個別學校開設《應用文寫作》《文學欣賞》等文化類課程;文科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或者是在某些專業(yè)開設,或者是以公共基礎課形式開設,作為公共基礎課開設的大學語文,也存在定位模糊、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手段單一、教材沒有針對性、師資缺乏等諸多問題。
二、文科高職視域下大學語文的課程觀
(一)學科意義——重在實現對“人”的關注
從哲學意義上講,教育活動的目的性和價值論是課程設置的邏輯起點,課程是教育客觀性和主觀性要求的價值呈現。也就是說,一門課程的開設以及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選擇等,往往取決于諸如專業(yè)需求、學科特征、能力體系等頂層設計。
大學語文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素材,引導學生關注“人”的尊嚴和使命,促進個人社會化程度的提升。尤其在“強技能”與“厚基礎”同步并重的文科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與專業(yè)技能課程之間不應對立、沖突,相反應統一于文科高職培養(yǎng)“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從而糾正基于工科高職的“流水線”式人才培養(yǎng)的認識偏頗與工具化傾向,并將完整的“社會人”的品格需求和崗位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需求作為本質要求,重點強化職業(yè)化的文化內涵。這樣,有助于學生突破思維定式,更具活力地運用技能、適應崗位以及實現知識遷移。
(二)課程目標——指向專業(yè)技能和人文素養(yǎng)的同步培養(yǎng)
從課程的實踐論思維角度看,高職院校課程的開設前提是遵循崗位、項目或任務來設計所需要的能力和知識要求,但大學語文課程從狹義上講基本不涉及學生的專項崗位技能。其定位在于以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為本位,強調語文與專業(yè)發(fā)展能力的聯系,為學生學好各類專業(yè)課程和接受通識教育奠定基礎。因而,大學語文絕不是簡單的語言或文學作品學習,而是在知識累積和技能培養(yǎng)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向學生的精神啟蒙、思維創(chuàng)新、人格塑造和理想激發(fā)等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根據高職教育以學生職業(yè)生涯為目標、職業(yè)能力為基礎的核心思路,大學語文屬于“素質教育”類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欣賞和表達等多種能力的復合職能,是突出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大語文”課程。因此,屬于高等教育范疇的大學語文,必須確立以能力培養(yǎng)和素質教育為主線的教學思路,將課內課外結合,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素質教育于一體,淡化理論教學體系,加強能力培養(yǎng)、習慣養(yǎng)成的指導,在培養(yǎng)學生人文意識和人文情懷的同時,進行知識性和職業(yè)性的養(yǎng)成訓練,真正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課程內容——追求經典、高雅和理想
大學語文應該引領學生深入發(fā)現和理解經典文學作品中優(yōu)美、和諧、崇高和愛的因素,讓他們在日漸豐富的審美體驗中培育自己的心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用飽滿的熱情、深邃的思想、個性化的語言,營造生動的課堂氛圍,帶領學生體驗唯美的經典文學。
三、文科高職視域下大學語文課程建設
(一)凝練課程教學理念,豐富學生職業(yè)化的文化內涵
大學語文“邊緣化”、“受冷落”的現實,反映的是大學語文人文教育理念的缺失,其根本在于對大學語文的目標、指向、價值等觀念和態(tài)度的偏差。文科高職視域下的大學語文更應在實現對“人”關注的課程建設維度的指導下,進一步把握大學語文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進一步廓清師生教學活動的態(tài)度和觀念,進一步凝練課程教學理念。大學語文應該在強調實踐性知識觀的同時,更加突出大學生多種能力培養(yǎng)的復合職能的提升,更加強調內容上知識與技能的結合、時間上階段性與連續(xù)性的結合、方法上交互性與開放性的結合。針對文科高職學生的學習、交流、表達和發(fā)展的崗位人文素養(yǎng)和職業(yè)通用能力的要求,大學語文課程應更加強調豐富學生職業(yè)化的文化內涵,重視學生的未來崗位需求與職業(yè)遷移能力需求。
(二)精選經典教學內容,契合時代形成共鳴
文科高職大學語文要精選經典、高雅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根基,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強化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突出理性思辨的實用性價值,實現大學語文的工具性目標。要讓經典文學與時代完美契合,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使學生主動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使教學過程更加流暢、教學氣氛更加濃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認識經典、走近高雅、追求理想,為其職業(yè)能力提升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礎。
(三)教師主導,深度挖掘文學作品的內涵
經典作品寓意深刻、內涵博大,教師要積極發(fā)揮主導作用,為學生構建中國文學的發(fā)展脈絡、理清中國文學史的線索,選擇盡可能貼近學生生活和專業(yè)實際的課堂教學內容,主導學生課堂思維的角度和深度,主導有效的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延伸。不局限于詩詞歌賦本身,要引導學生將教材內容上升到更為廣闊和更高層次的范圍去學習研討,這樣就可以使學生不宥于文章本身的理解,而引導他們上升到對文章所蘊含的更高層次、更高境界的理解上來。
(四)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教學中應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要立足于文章的語言感染力和文章所傳達出的情感的、審美的、哲理的藝術情境,采用互動、對話等教學方法,尋找大多數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討論的焦點,深入討論、充分爭鳴。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某個題目讓學生閱讀原文、搜集相關資料,并在此基礎上撰寫評論性文章,然后開展專題化教學。
此外,大學語文教學應該積極搭建平臺,密切聯系專業(yè)實際、崗位需求,重視挖掘專業(yè)背后的人文素質內涵,貼近學生實際,努力增加“共鳴”點,爭取教學的互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梁綠琦.文科高等職業(yè)教育:一種重要的教育類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31-33.
[2]徐中玉,陶型傳.大學語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孔慶東.大學語文的教學改革方向[J].中國大學教學,2006(7):20-21.
Practical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hinese Curriculum of Liberal Art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Jing-hua
(Beijing Youth Politics College, 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act Humanistic quality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for students of liberal art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refore, to construct college Chinese curriculum, liberal art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s to realize the attention to “people”, that is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need to reach the synchronous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humanistic quality, meanwhile, the curriculum contents need to pursue classic and elegant literary works full of ideals. In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college Chinese curriculum of liberal art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gather the curriculum education ideology, enrich students’ professional culture connotation; deliberately choosing classic teaching contents forming resonance with the aim of with the times to; take teachers as the domination and deeply excavate the connotation of literary works; take students as the theme and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liberal art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Chinese; humanistic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