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針對高職計算機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在《數(shù)據(jù)庫應用》課程中采用項目式教學法,由突出理論教學轉向“實踐引領理論”教學,引入頭腦風暴、自主學習等教學思維,并對課程內容、教材和教學場所、教學進度、教學方法進行調整。
關鍵詞 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教學;工作過程導向;項目式教學法;數(shù)據(jù)庫應用;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2)14-0031-03
高職高專計算機教育以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為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實踐性知識為主,理論性知識為輔。然而,囿于學生的知識范圍、對學科整體的認知能力以及源自于傳統(tǒng)本科院校的教學理念和教材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高職教師往往很難讓學生真正地認識到學習某些課程的重要性、實用性和未來的應用領域,為課程教學后期對知識進行整合留下隱患。因此,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項目式教學,明確學習目的,建立學習情景,讓學生知道為什么學,學了能干什么,必然能極大地提高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yè)的教學質量。
一、前期調查
以計算機專業(yè)高年級學生3個學期每學期兩個班(一為實驗班,一為參照班)的《數(shù)據(jù)庫應用》課程改革為例開展實驗研究。對學生期望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
二、課程調整
(一)課程內容的設置
根據(jù)調研可知,學生更希望獲得有利于就業(yè)的知識和指導。因此設置課程時,把課程內容及教學模式與企業(yè)崗位要求、就業(yè)準入標準掛鉤。以工作任務為核心選擇和組織知識體系,按照工作過程設計學習情境,體現(xiàn)工學結合的思想。課程內容打破傳統(tǒng)的本科院校學科體系模式,不再局限于全面講授數(shù)據(jù)庫原理與技術理論,而把重點放在企業(yè)最經常使用的、目前最流行的技術細節(jié)上。
(二)教材和教學場所的選取
高職學生往往更專注于實踐而非理論,因此有針對性地圍繞計算機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開發(f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式課程及相關教材?;谶m合項目式教學的專業(yè)課教材相對較少或者相關項目不適合高職高專學生學習的原因,教師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開發(fā)和推廣與生產實際、技術應用密切聯(lián)系的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式課程和教材,豐富教材形態(tài)。
教學場所是確保項目式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為方便模擬企業(yè)實際生產加工過程,開展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式教學,應盡量采用校內或者校外的實驗基地而非教室作為授課地點。
(三)教學進度的安排
企業(yè)軟件的設計與開發(fā)采用結構化的思想,教學進度的安排也應按照這個思想,而非按傳統(tǒng)的知識體系來組織章節(jié)。首先按照軟件開發(fā)的流程“軟件計劃→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維護”確定教學進度。開頭章節(jié),采用自頂向下方式,設計教師教學項目“圖書信息管理系統(tǒng)”和學生自主練習項目“學校信息管理系統(tǒng)”,兩個項目貫穿課程始終,從而確立整個項目體系結構。中間章節(jié),采用模塊化思維,按照真正的企業(yè)工作過程“確定任務→制定工作計劃→實施計劃→進行檢測→評估反饋”的步驟,對每一模塊進行詳細設計與實現(xiàn)。最終章節(jié),組裝完整的程序,完成理論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的匯總。
(四)教學方法
1.學習型項目小組
借鑒學習型組織理論,對全班學生按照項目小組的模式進行分組,并模仿企業(yè)編制分配職責,設立項目經理、代碼員、測試人員等相關職位,建立工作情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分小組分析項目的結構特點、技術要求和完成項目任務可能的工作過程及相關技術和程序編寫方法,設計偽代碼和流程,交流程序編寫技巧,修正和相互測試、改進程序。最后,各組師生共同評價項目完成的效果和質量,完成整個軟件開發(fā)流程。在小組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使學生融入企業(yè)化的工作情景之中,充分鍛煉動手和項目管理的能力。
2.頭腦風暴
在教學內容中,不但包含教師教學項目,還包含學生自主學習項目。教師在完成基本的教學項目之后,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完成自我訓練項目,教師僅作指導及提出項目指標,提供技術咨詢和做出最終評估。教師不規(guī)定完成項目的方式、算法及技術細節(jié),完全由學生及其小組成員協(xié)商決定,鼓勵各小組成員提出自己的想法及質疑其他組員的方案,通過頭腦風暴,明晰知識理論,找出最佳方案或各自特色方案。
三、教學效果評估
(一)學習型項目小組評測
對實驗班學習型項目小組學習有效性進行測評。采用Likert六點量表,選項內容是“完全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有些不同意(3分)”,“有些同意(4分)”,“同意(5分)”,“完全同意(6分)”。結果見表2。
表2顯示,第1項的均值較高,說明項目小組有效提供了學生互助解決問題及分享項目經驗的機會,第3、6、7項的均值較高,說明學生喜歡項目式小組的教學方式,并激勵了其學習積極性。組內成員學習能力的提升,組內社交技巧的應用和對學習型組織的實現(xiàn)程度的均值介于4與5之間,說明學生對于項目小組這種更貼近企業(yè)的學習方式難以很快適應,學習型項目小組的實現(xiàn)程度并不是很高。
(二)學習自主性及頭腦風暴評測
參照Watkins Marsick理論,在實驗后對實驗班和參照班分別進行學習自主性測評,采用Likert五點量表,選項內容是“幾乎沒有(1分)”,“很少(2分)”,“有時(3分)”,“經常(4分)”,“總是如此(5分)”。具體結果見表3。
表中4、7、8、9項實驗班的均值均超過4,大大高于參照班,說明此種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使之學習熱情高漲,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項目小組并解決問題。2、3、5、6項實驗班均值維持在3、4之間,而參照班只在2、3之間,實驗班學習積極主動性高于參照班,說明此種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是有效果的。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開展項目課程教學是富有成效的。在開展項目教學時,要尊重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項目式的分組管理,可以更好地模仿企業(yè)環(huán)境的學習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徐涵,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yè)教育[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7(34):5-10.
[2][美]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實踐篇[M].張成林,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7.
[3]Watkins, K. E. V. J. Marsick. Making Learning Count![J].Advances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Vol.5.CA:Sage, 2003:378-383.
On Reform Practice of “Database Applicatio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CHEN Jia-yin, GUO Wan-chun
(Changchun Finanial Junior College,Changchun Jilin 130022,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lower quality of computer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aking the working process as the orientation, the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was introduced into “database application” course, and some changes were broken out: from highlighting theoretical teaching to advocating “practice leading theory” teaching, introduce some new teaching thinking such as brain storm, self-learning, etc. and adjust curriculum content, textbook and teaching pace, teaching schedule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computer teaching; working process-oriented; project teaching; database application; curriculum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