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怒山山脈南段的阿佤山區(qū),居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佤族,他們不僅能歌善舞,而且還做得一手美食,香豬手就是其中之一。在佤族,豬前腳不叫豬蹄,而稱為“豬手”。
前些日子我去云南旅行,途經阿佤山區(qū),在飽覽了那兒的秀麗風光和風土人情之后,自然要品嘗一番那里具有民族特色的香豬手。我們隨意來到一家小店坐下,跟店主說明了來意。店主爽快地說:“沒問題!如果你們有興趣,還可以坐在一旁觀看?!蔽覀兪謿g喜,都想看一看傳說中的香豬手是如何做成的。
不一會兒,只見店老板取來一只嫩白的豬前蹄,熟練地用刀將其一剖為二,接著又將其斬成五大塊,放于清水之中清洗。清洗干凈,鐵鍋中的水也剛好開了,店主麻利地將洗凈的豬手放進沸水鍋里,煮了大約兩三分鐘。店主說,把豬手放在開水里氽一氽,這樣既可以去除血水和腥味,又可以迅速收緊肉質,吃起來口感會更好。店主還說,佤族人家吃的豬都是自己養(yǎng)的,并且一般都不喂豬飼料,肉質比一般的豬要鮮嫩可口得多。
店主將氽過水的豬手放進了鹵鍋中,直至變成金黃色后方才撈出。這樣做,不但可以使豬手的色澤更好看,也能使鹵水中的香料完全融入皮肉中。豬手鹵制好后,店主將其沖涼,放在一邊,然后就開始著手準備味汁。他將花椒油、芝麻油、辣椒油、五香粉、味精、鹽等一并放入一個小碗里,并用筷子攪拌均勻。這時的我,已經有些忍耐不住了。我想,即便不加調料,香豬手的味道也應該相當不錯。
到這一步,我們以為香豬手的制作過程已經完成,而實際上還有一個步驟。店主將冷卻好的豬手放進了一口滾燙的油鍋中,原來豬手還需要油炸。油炸過后,豬手的色澤更加美觀,肉皮看起來也更加收緊。最后店主將調好的味汁淋到油炸過的豬手上,這樣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香豬手才算是真正出爐了。
佤族人十分好客,迎接客人以酒當先,認為無酒不成禮。我們還未來得及品嘗眼前的香豬手,店主就已經端起了酒杯,向我們這些遠方來的客人一一敬酒。盡管我不善飲酒,但入鄉(xiāng)隨俗,為了表達對主人的敬意,也只好勉為其難,一飲而盡。喝完酒,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夾了一塊香豬手,輕輕地咬了一口。只覺皮韌而有彈性,皮下膠質物又軟又糯,入口辣鮮濃郁,肥而不膩。各種味道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味中有味,令人回味無窮。我真的不敢想象,一只普通的豬蹄,到了他們手里,竟能做得如此美味,如此有特色。在盡情享受美食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欽佩起佤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烹飪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