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不得三河街花花世界;舍不得大河水淘米洗菜;舍不得‘中和祥’焦切玉帶;舍不得‘凌寶泰’雨前茶,水倒茶開;舍不得‘吳恒隆’蝦米干子,香到門外;舍不得石頭大橋大鯽魚,搖尾鼓腮;舍不得小月埂上拉拉扯扯;舍不得‘天然樓’油炸燒賣;舍不得‘吳宏興’家大瓜子,一嗑兩開;舍不得‘新華春’炒菜,一喊就來!”
——三河古民謠《十大舍不得》
“一步跨三縣,雞鳴三縣聞”,三河古鎮(zhèn),坐落在巢湖之畔,地處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處,因環(huán)鎮(zhèn)而抱的豐樂河、杭埠河與流貫鎮(zhèn)內的小南河合而為一得名。小鎮(zhèn)河湖環(huán)繞,稻花飄香,碧波萬里,風光秀美,一派“春秋古鎮(zhèn),皖中水鄉(xiāng)”的美麗風光。步入三河,就像步入歷史的時光隧道,2500年來的時光就這樣在腳下翻動。遠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小鎮(zhèn)已具雛形。公元前537年吳楚之爭的“鵲岸之戰(zhàn)”和1858年太平軍大敗湘軍的“三河大捷”均發(fā)生于此。悠久的歷史使三河古鎮(zhèn)鐘靈毓秀、人文薈萃,留下了眾多歷史遺跡、名人故居和歷史文物。坐擁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與黃金水道,這里曾經(jīng)是店鋪林立富貴地,花團錦簇溫柔鄉(xiāng)。千里之外的山貨、水產(chǎn)等等源源不絕地運達三河,再輻射十里八鄉(xiāng)、萬戶千家。三河當時號稱“皖中商品走廊”,曾有“小南京”、“小上?!钡拿雷u。
南北勢力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交叉割據(jù),使三河形成融南匯北、自成特色的民俗文化和飲食文化。三河飲食,以徽派菜系為底蘊,融百家菜系之長,堪稱中國飲食的一大奇葩。而現(xiàn)在的三河,一共有二百多家大大小小各種飯店,雖然《十大舍不得》中提到的店號,現(xiàn)在大部分不存在了,但流傳下來的眾多古老美食使三河依然不失美食天堂的本色。
踏著被歲月磨礪過的光滑青石板,沿著小街緩行,最醒目的是三河土菜館的招牌。三河的古巷從碼頭起沿小南河依次鋪開呈八卦形排列,路面全用青色的大塊條石鋪砌而成,經(jīng)歷千百年風吹雨打,被世世代代來往的巨商大賈販夫走卒磨擦得如鏡子一樣光亮。兩旁布滿各樣特色小店,闊大的門面后,不是住家就是作坊,都保留著標準的中國舊式的前店后坊式布局。小巷中還有大量手工作坊,彈被絮、制桿秤、做羽毛扇、晃麻油、扎紅燈籠等各種民俗工藝讓人大開眼界,一些老師傅在現(xiàn)場為游客制作產(chǎn)品,精湛嫻熟的技藝令人拍案。
而飯館最為集中的地方,則屬小南街。三米寬的小街,兩邊都是繁華的各種酒店,雖然我沒有詳細統(tǒng)計過,但幾十家是有的。店老板們眉開眼笑地忙碌著,讓人感到不解的是,各家飯店前,都喜歡把鍋巴、梅干菜等色彩斑斕的原材料一字排開放在門外街邊。我在一家“朝陽門土菜館”門前駐足,老板馬上迎了出來,這是一個微胖的中年人,喜眉笑眼,非常熱情。聽了我的疑問,他告訴我,飯店如此陳設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烹飪三河的米粉排骨等很多土菜,在太陽下曬曬原材料是制作流程之一;另一方面,可以惹人注目。材料擺在外面,實實在在絕不摻假,走過路過都能看到,愛吃你就進來。
老板說得不錯,看著有紅有綠的各種食材,聞著古街上彌漫的濃濃香味兒,我不由得食指大動。我跟著老板來到店里,還不到中午,店里已有了不少客人,我看店門外的一個大盆里,滿滿地放著像是做大米煳了鍋后的鍋巴,老板笑著說:“別看放在這里不怎么打眼,一會兒做成菜給你端上來,保準你‘愛不釋口’,先來一個油炸鍋巴吧?!蔽尹c點頭,忽然想起了《十大舍不得》,既然前人就已經(jīng)舍不得了,必得有什么奇特之處,下一個菜,就從《十大舍不得》當中挑吧,既然來三河了,也“舍不得”一回。老板耐心地給我講起來:“‘新華春’炒菜一喊就來,說的是三河炒菜,雖排在十大‘舍不得’的最后,但是在‘舍不得’中卻是最有名氣的。其中特別有名的一道菜就是‘三河小炒’。傳說三河小炒的來歷是當初某位皇帝駕臨,而小店又實在沒有食材,于是廚師只好將能找到的東西全部放在一起炒,結果反而受好評。三河小炒,這可是來三河的人必吃的?!崩习蹇次乙粋€人點兩個菜了,趕緊向我介紹主食:“來三河了,當然得嘗嘗三河米餃。”
這是一家小土菜館,操作間就在隔壁,而且透著一個大窗,我能看到老板親自掌勺,先做的是油炸鍋巴,只見老板從大盆里拿出幾塊鍋巴,麻利地掰成小塊,火上起鍋,七成熱時,下入鍋巴炸焦酥成金黃色,倒入漏勺內瀝油,控油后裝入盤中。另起一口鍋,鍋中加油煸炒紅椒、芹菜、洋蔥,加入番茄醬、糖鹽調味,再加水勾薄芡成濃湯,起鍋趁熱倒在炸好的鍋巴上,“嗞”的一聲響過后,鍋巴出現(xiàn)“噼里啪啦”的清脆響聲,一股香味撲鼻而來。老板給我端上桌,我看著金黃的鍋巴上點綴著色彩鮮艷的配料,真舍不得下筷子。老板見狀,忙說:“快吃吧,這道菜要趁熱吃,放久了鍋巴就失了酥脆的口感了?!蔽亿s忙夾一塊放入口中,鍋巴酥脆,香濃味美,別有風味。
三河小炒是用木耳、洋蔥、醬干、鮮肉、蒜黃、水芹、紅椒分別切絲,爆炒而成。老板說,一般情況下,隨著季節(jié)不同,都可以加入各種時令蔬菜,不過醬干、洋蔥、木耳這三種材料是必不可少。三河小炒一定要多放油,老板解釋說這是為了保證三河小炒的正宗味道。小炒講究火候,講究搭配,雖然佐料繁多,但其味不失,各式佐料都保持了原先的純味,因此紅椒清脆,洋蔥微辣,蒜黃水靈,水芹柔韌,色濃味香,入口脆爽。做好的三河小炒,因為各種材料而變得五彩斑斕。嘗此菜,倒像是走進一個花園一般,看景色萬千,各自芬芳,吃的時候找出每樣材料也成了一大樂趣。
三河米餃是本地的另一道風味小吃。老板邊做邊給我們講起,三河地處三條河流交匯處,盛產(chǎn)稻米。而三河的小吃,也以秈米為原料居多,米餃就是其中之一。米餃制作過程中最講究的就是秈米粉的制作,需要將秈米用水酥好,磨成細粉后曬干。在使用前則要倒進鐵鍋炒熟,這個步驟一點其他作料都不放,單炒米粉,香味出來,也就熟了。做餃子時,再用開水和勻,包成餃子后下鍋油炸。三河米餃餡有粉絲白干、蝦仁醬干、精粉肉末兒等等,全部都是當?shù)氐奶禺a(chǎn)。這條小街上,幾乎家家都有米餃,當油鍋架起的時候,香味便飄滿整條老街。再看炸出來的米餃,色澤金黃,外皮微酥,松軟鮮美。嘗上一口,既有油炸的香脆,也有稻米的清香醇厚,美不勝收。
老板看我吃得香,得意地給我介紹,在三河,除了三河小炒之外,酥鴨元寶、三河蝦糊、三鮮豆腐湯等都值得一嘗。三河小吃除了炸米餃還有油炸粑粑、炸響鈴、炸燒麥……“老板,快點上菜啦!”一位帶著濃濃上海口音的游客在催促著。“老板,再加一道酥鴨元寶?!边@邊話音剛落,那邊一口純正的京腔又起?!昂玫?,來啦!”。老板顧不得和我多說,急忙托起裝滿三河土菜的菜盤小跑著,一邊高興地大聲應答著。我剛進來時,還不到飯點,人不是特別多,不大一會兒,我看店里大約十張桌子,都坐滿了慕名而來的各地游客。上菜的間隙,老板不無炫耀地告訴我們,他家?guī)缀跆焯毂瑵M,游客是一批接著一批來,一天要接待好幾百客人。不過,別看他這里生意不錯,到別家看看,比他家更好。正說著,他突然起身走了,原來又來了一批客人。
回味三河美食,色香、味醇、價實,既有高檔佳肴,也有普通土菜??腿耸持?,滿嘴油津,滿口流香,回味悠長,不管你是文人雅士或是村野大眾,到此都能一飽口福。光是三河土菜能成為你去一趟的理由。想起那十大舍不得,還真是名副其實,吃在三河,絕不虛言!
責任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