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學習化社會的到來,學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自主的學習者,使學生能夠不斷更新自我,超越自我,應對挑戰(zhàn)。 所謂“自主學習”即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積極的自主探索;通過有價值的提問,啟發(fā)學生思考,自主領悟新知;通過指導多種訓練,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調控,讓課堂“活”起來,使學生生動起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我們教師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 物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一、加強直觀教學
學生認識事物是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形象的感覺和知覺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程,教學要適應和促進這個過程,就要加強直觀教學,例如:在教學生“功”這一章,對功、功率和機械效率三個概念容易混淆。我設計了一堂比賽形式的實驗課;比比誰做的功最多,誰的功率最大,誰的機械效率最高。每個同學都把五塊磚以最快的速度從一樓跑到四樓,測出自己的做功、功率和機械效率。實驗由學生自己設計案,自己進行測量、記錄、計算、設計表格填數(shù)據。學生通過對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確鑿數(shù)據進行回憶、對比、聯(lián)想、分析,終于明白了道理。這比我在課堂自己演示,枯燥講學要好得多。這樣,在教師演示的同時,學生也可以自己動手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營造探索氛圍,激勵自主探索
要真正讓學生自主地參與探索學習并獲得不同的發(fā)展,就必須營造一種自由的輕松的開放的探索氛圍,促進學生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去“再創(chuàng)造”。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后,我會鼓勵學生去探索發(fā)現(xiàn),自然界的電閃雷鳴,雨后的彩虹,太陽光的色散,冬天人們呼出的“空氣”,汽車的發(fā)動,發(fā)光的電,照相機照相,工人利用杠桿把很重的東西滾上去,都離不開物理知識。我叫學生多觀察,隨時聯(lián)系所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問題,讓學生主動探索其中的道理,這樣,既能讓他們掌握課本知識,又能讓他們開闊眼界,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何樂而不為呢?
三、挖掘認知潛能,推動自主探索
學生的認知結構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識,也包括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的一些經驗。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認知內容的需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的經驗,形成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使模糊的認識明朗化,具體的對象概括化,成為學習新知中可利用的認知條件,這不僅利于學生主動投入到對問題的探究之中,同時也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發(fā)揮。如“摩擦”一節(jié),教材用推大衣柜的方式導出,教室里沒有,但有電視柜,因此,讓學生推電視柜來說明,學生用親眼見到的實驗現(xiàn)象總結規(guī)律 ,記憶勢必深刻,又如“杠桿”一節(jié),可利用教室中的掃把,請幾位同學上講臺扛起來,然后改變掃把的不同位置放在肩上,讓其感受用力大小變化,增強了實驗的真實性和機動性,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四、正確的肯定和激勵學生的回答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回答問題不可能都是正確的,也不可能與你的標準答案一字不差,因此,我總是先肯定他們回答正確的一部分,再幫他們分析不足部分,或經過學生討論共同分析學生為何錯的那部分,而不是一概否定他的答案。這樣,他們就有勇氣回答下一個問題,積極參與老師的教學,不懂就問。老師做到上課隨和但不隨便,學生也能在老師的肯定和贊許中自主學習,學習積極性就會更高。
總之,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始至終地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老師減輕了許多困難,改善了教學中那種以教師為主的課堂中一堂死水的教學模式,也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