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詩詞是我國的民族文化瑰寶,以凝煉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深遠的意境獲得了巨大的生命力,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經(jīng)久不衰。學習古詩詞有助于加強學生的文化藝術道德修養(yǎng),提高學生的人文底蘊。本文主要結(jié)合自身教學實踐,從讀、背、品、悟四個方面來探討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
關鍵詞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
古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凝煉的語言、深刻的內(nèi)容、深遠的意境、真摯的情感獲得了巨大的生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學之林。學習古詩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有利于弘揚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新課標出臺后,初中語文增加了古詩詞的數(shù)量,編排方式也有了一定的變化,這說明古詩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結(jié)合自身十幾年的教學實踐,從讀、背、品、悟四個方面來探討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
一、讀
讀即誦讀。古詩詞具有豐富的內(nèi)容、真摯的情感,講究韻律、節(jié)奏,有較強的音樂美、韻律美,可以說古詩詞是文字也是音樂,適合淺吟低唱。所以,誦讀是學生欣賞古詩詞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學生應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優(yōu)秀古詩詞,并能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在古詩詞教學中要改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咀嚼、體悟、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從誦讀感受古詩詞的音樂美,進入古詩詞的意境,達到提高審美情趣的目的。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因此,教學古詩詞要注重誦讀。誦讀教學中,首先要讀準字音。可以采用教師范讀或者聽錄音的方式,讓學生讀準字音,碰到讀不準的字詞要查字典,讀準字音是誦讀教學的基礎。其次要讀出節(jié)奏。古詩詞講究節(jié)奏、語言凝煉、音韻優(yōu)美,在誦讀時需正確劃分出節(jié)奏,準確停頓。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正確的停頓、把握古詩詞的節(jié)奏,是學生正確理解古詩詞的基礎,有助于學生讀出古詩詞的韻味。最后要讀出語氣與氣勢。從古詩詞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中體會古詩詞的情感,把握古詩詞的情感基調(diào),如《漁家傲》的壯志難酬和蒼涼悲愴;《春望》的憂國憂民和沉郁頓挫;《望天門山》的豪邁奔放和奇異想象等。
二、背
背即背誦。以前,我曾經(jīng)閱讀過有關瘋狂英語的創(chuàng)始人李陽的介紹。李陽讀大學的時候是一個很自卑的人,英語非常差,可以說在同學面前是抬不起頭的,可是后來,卻成為一個沒有出過國而英語說得讓歐美國家的人都贊嘆不已的神奇中國人,所依靠的辦法很簡單,就是背書。背多了也就出口成章了。
由此,我聯(lián)想到了文言文及古詩詞的學習與積累,因相隔年代久遠,學生們一致認為這些知識很難學,與英文學習有相似之處,要想學得扎實、投入,最根本的也是“背書”。在背誦了毛澤東詩詞二三十首后,我讓學生摘抄了校園“古詩長廊”里的四十首詩。給學生規(guī)定每周背十首,四周后檢測?,F(xiàn)在到了該檢測的時候了。為了避免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我又上了一節(jié)“古詩苑漫步”的活動課,利用異彩紛呈的課件材料,調(diào)動學生讀背古詩的積極性。
三、品
品即品析。古詩詞注重鍛字煉詞,抓住關鍵字、詞、句欣賞古詩詞,能引導學生快速入境,加深學生對古詩詞意境的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如學習《使至塞上》時,要注重品析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币粋€“大”字寫出了邊疆沙漠的浩瀚。在無邊的、荒涼的大漠中,沒有什么景觀,烽火臺的濃煙凸顯出來,所以稱作“孤煙”。一個“直”字又寫出了大漠的無風。描摹落日用“圓”字,讓人感覺到一種溫暖,同時又有蒼茫的感覺。詩人借助景物來抒情,充分體現(xiàn)了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風格,同時也表達出了詩人的孤寂之情。
四、悟
悟即感悟,感受思想感情、領悟意境。古人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這是說古詩詞常是作者經(jīng)歷、思想情感的外露。因此閱讀古詩詞,必須先了解作者的經(jīng)歷及思想情感。如學習《江城子·密州出獵》這首詞時,一些學生從詞中的“狂”看到了一個縣令出獵時的意氣風發(fā)及對個人理想的向往,但沒有深入理解詞的內(nèi)蘊。要想深入理解詞的意蘊,需要結(jié)合蘇軾的人生經(jīng)歷來看。這首詞寫出熙寧八年冬,這時的蘇軾由于不滿王安石變法,他自請外調(diào)在密州做縣令,處于仕途的低谷。因此,欣賞古詩詞,就要引導學生發(fā)揮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從情與景、心與物的交融中領悟古詩詞意境。詩的意境美是多樣化的,有的悲涼凄婉、有的含蓄典雅、有的雄偉壯闊。一首詩出了描繪出來的畫面,還有內(nèi)含的作者情感。學習古詩詞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詩文信息進入意境。如學習《天凈沙·秋思》時,描繪的是悲涼的秋景,表現(xiàn)的是作者遠在天涯,愁腸欲斷的情懷。要領悟這個意境需要學生借助“枯藤”“老樹”“昏鴉”等景物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在腦海中展現(xiàn)出所描繪的畫面,步入詩的意境,從而達到與作者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融。
總之,古詩詞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品味作者蘊含于其中的豐富的情感,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感悟,抓住關鍵信息逐步進入詩詞意境,達到與作者情感的共鳴,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使學生享受到審美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