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小學階段開展思想品德課,是對小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門典型的育人課程,對引導學生從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習慣起著奠基作用。尤其是在素質(zhì)教育下,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課教師應該思考也應解決好的重要問題。
關(guān)鍵詞 素質(zhì)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
一、抓情感體驗,提高道德素質(zhì),學校與家庭共同參與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采取換位體驗方式,以促成有如親身感愛的體驗,增強學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激發(fā)他們的道德情感內(nèi)化為道德認識;將代表正確的道德觀念的形象與代表錯誤的道德觀念的形象隨機地進行對比,讓學生運用已有的道德觀念去評價,獲得評價體驗,形成一種道德素質(zhì);有意識地抓住各種教育時機,組織學生主動地、愉快地進行實踐活動,有利于知行統(tǒng)一,形成道德評價的能力,促進道德素質(zhì)的提高。
每個小學生最先接觸的是自己的家庭,作為小學生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德育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基礎方面,特別是在早期教育中起著學校和社會教育難以起到的作用。家庭德育是學校德育的必要補充和助手。學校德育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的,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起主導作用。因此,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guān)注和家庭理性的呵護與教育。
二、教師要充分把握.,設定相應教學要求
小學生年齡小,沒有相應的學習目標。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把住教材的中心觀點,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識,不僅懂得,而且要熟悉運用。教學時必須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拓寬延伸,選用最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證,使小學生的認識結(jié)構(gòu)和教學結(jié)構(gòu)融為一體,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處于最佳狀態(tài)。
三、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做好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
小學生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課余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靈活應用,充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做好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
第一,發(fā)揮民主,讓學生自己討論。這種方法是講課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圍繞本課的主題進行討論,從而完成激情——明理——導行的全過程,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在設計、引導討論時,要掌握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層次性原則,引導學生辨是非、明事理;貫穿激情——明理——導行的全過程,堅持知行合一觀;發(fā)揮教學民主,讓學生各抒己見,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民主中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
第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教師根據(jù)課本,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如臨其境,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情理交融,從而加深對道德觀念的理解。運用這一方法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和師生的特點選擇情景類型,如畫面再現(xiàn)、音樂渲染、實物演示、生活顯示、語言描述等等不同類型的情景。設計情景要有新穎性,使學生喜聞樂見或引發(fā)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當學生離開情境同樣可以有效地學習時,就沒有必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
第三,樹立榜樣法。小學生具有強烈的模仿意識,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根據(jù)教學目標,以領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周邊的朋友同學為典型,分析他們所具有的高貴品質(zhì)和產(chǎn)生高貴品質(zhì)的原因。通過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觀念具體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學生感到可親、可信、可學。運用典型分析法必須注意選擇典型,根據(jù)教學目標來確定選擇什么樣的典型,也就是說要注意典型選擇的針對性和突出性。學習典型的目的在于見行動,引導學生的踐行。
四、面向社會,增強現(xiàn)代意識,提高思想素質(zhì)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競爭機制已進入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所以必須樹立自強、競爭意識。這種觀念的樹立能使人永遠無止境地攀登,能使人較好地適應市場經(jīng)濟下的社會。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也應注意渲染、強化競爭意識。這就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深挖教材,并對教材內(nèi)容適當引導、補充。例如,《百折不撓》一課的教學,在深刻明理時運用參考資料《做一個意志堅強的人》來強化觀點,而我認為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對我國優(yōu)秀擊劍運動員欒菊杰的成功,不能僅僅從意志角度引導學生,更重要的應引導學生認識到欒菊杰有一種強烈的競爭意識。因為當時欒菊杰已經(jīng)是全國冠軍,是一種強烈的自強競爭意識使她產(chǎn)生了堅強的意志和毅力,才使她在受傷不輕的情況下,冒著某種危險,頑強拼搏。我們的思想品德課要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從小樹立敢于競爭、不怕受挫、勇于探索的新觀念,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zhì)。
五、強化社會實踐,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zhì)
小學思想品德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所以,教師應該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充滿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小學生在活動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可以組織學生掃烈士墓,聽英雄事跡,以此來培養(yǎng)同學們?yōu)閲鵂幑?,報效祖國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他們的斗志,使他們從小就樹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和遠大的理想。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既要把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對學生暴露出來的思想、觀點和行為,給予正確的評價和指導,還要指出今后應怎樣用學習的道理去指導自己的行動,這樣即能使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問題的興趣,又能使學生運用所學的道理、觀點去聯(lián)系自己和周圍的事物,分析認識問題,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為小學生進一步全面健康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