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的上海著名風景畫家雷震先生上個月隨上海美術(shù)家協(xié)會組團到土耳其采風,從伊斯坦布爾到以弗所、安塔利亞、卡帕多奇亞,途中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大海山谷、神廟教堂、古城都市,經(jīng)畫家的眼和手記錄下來。構(gòu)圖、透視、色彩、調(diào)子一如既往的成熟老練。
雷震先生生不逢時。這個年齡的人趕上了中國所有的荒唐歲月,好在上海畢竟林大水深,20歲出頭的青年雷震竟然輾轉(zhuǎn)找到了顏文樑在上?;春V新返男驴倒?,向七旬留法畫家顏文樑學畫。顏先生是蘇州美專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中國油畫教育的先驅(qū)和代表人物。雷震經(jīng)常帶著自己的習作到顏先生家里,一面觀摩老師作品,一面接受老師的指導。多年的耳提面命,雷震深得顏文樑的真?zhèn)鳌n佄臉诺谋姸嗟茏訉W生中,像顏文樑一樣用印象派技法畫畫,且一生只畫風景畫的,恐怕只有雷震一人。
雷震畫了40多年的風景畫。和他的老師一樣,沒有畫布就自己做,沒有油畫顏料,就用別的染料代替,什么都不能阻止他畫畫。不論上山下鄉(xiāng)還是回上海探親,他極其勤奮、瘋狂寫生。鋼筆畫、素描、水彩、油畫棒、油畫,他都嘗試。大器晚成的雷震一直到最近的十年,達到了他自己的藝術(shù)高峰。
雷震開始專注于畫上海的街景,上海的街景和弄堂是他最熟悉不過的事情了。從小在上海虹口區(qū)長大,幾十年的日常生活積累了他對這個城市市民生活的經(jīng)驗和感受。當他看到上海的老城舊區(qū)、里弄弄堂正在快速消失時,他心急如焚,決定用他的畫筆記錄下這個城市傳統(tǒng)的市井生活。
上海弄堂老街的建筑斑駁陸離,市民生活瑣碎混雜。雷震用一生的功力,以驚人的處理復雜場景的能力,加上他對這個城市的市民生活的全部感情,畫出一幅幅好看的上海街景來。
每一個在上海生活過的人,都會在雷震的某一幅畫前不由自主地駐足不前——這是他熟悉的地方:街邊角落里隱約的腳踏車、腳盆鉛桶、水斗碗筷、畚箕笤帚;頭頂雜亂的電線電話線,空中竹竿上的棉絮被單、內(nèi)衣單褲。這些還遠遠不止,他能感覺到畫面中的空氣在流動,人們在走動,氣味在擴散;他更聽到街坊鄰居的說話聲和馬路上的車聲鈴聲,而穿越這些嘈雜聲響、依然清晰可辨的,是媽媽叫喚自己的聲音。
多年以后,當人們想知道20世紀下半葉上海人民的日常生活時,也許人們只能到雷震的畫中去尋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