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儉(上海市長寧區(qū)中心醫(yī)院,上海 200336)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是診斷和治療肺、支氣管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成功的麻醉對順利進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至關重要[1]。傳統(tǒng)的麻醉方式多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該方法能有效保護氣道,但麻醉效果不佳;而常用的靜脈麻醉藥如異丙酚等小劑量使用麻醉效果也不佳,大劑量使用可以獲得滿意的麻醉效果,但對呼吸、循環(huán)的抑制作用較明顯,存在一定的隱患。右美托咪啶是一種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藥,不僅具有良好的鎮(zhèn)靜作用,而且無明顯呼吸抑制作用。筆者觀察右美托咪啶用于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麻醉效果,以期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2010年我院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患者120例,美國麻醉協(xié)會(ASA)分級Ⅰ~Ⅱ級,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齡35~74歲,平均43.8歲;肺炎51例,肺結核24例,肺癌26例,其他患者(包括彌散性肺氣腫、支氣管擴張及不明原因等)19例。采用隨機表法將病例隨機分為A、B組,每組60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情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A組使用利多卡因氣霧劑+利多卡因隆突表面麻醉法,B組使用右美托咪啶法。術前常規(guī)禁食、禁水,入室后常規(guī)監(jiān)測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呼吸頻率(RR)、血氧飽和度(SpO2),鼻導管給氧,氧流量3 L·min-1。A組應用利多卡因氣霧劑咽喉噴霧法,患者取坐位,仰頭、張口,將喉頭噴霧器前端放入患者舌根部,待患者深吸氣時對準咽喉部噴2下(約2%利多卡因10 mL),使麻醉藥吸入氣管,3 min后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檢查至隆突時通過纖維支氣管鏡予2%利多卡因2 mL麻醉;B組注射芬太尼10μg·kg-1,于10 min左右注射右美托咪啶0.6 μg·kg-1,2 min后行Ramsay鎮(zhèn)靜評分,若Ramsay評分<4分,靜脈注射右美托咪啶0.1μg·kg-1至Ramsay評分≥4分后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記錄2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檢查結束后各時間點的HR、MAP、SpO2,記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應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MAP較術前明顯上升,B組MAP輕度下降,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表面麻醉血壓明顯上升,對患者心血管系統(tǒng)造成一定影響;而B組麻醉對血壓影響不大,極少情況下會由于心率下降而引起血壓下降,但一般給予阿托品0.5 mg后多恢復正常。2組各時間點MAP比較見表1。
表1 2組各時間點MAP比較(n=60,±s ,mmHg)Tab 1 Comparison of MAP at different time between 2 groups(n=60,±s, mmHg)
表1 2組各時間點MAP比較(n=60,±s ,mmHg)Tab 1 Comparison of MAP at different time between 2 groups(n=60,±s, mmHg)
組別ABP麻醉前85±985±11>0.05檢查前80±875±8<0.05檢查開始后5 min 95±1178±7<0.01檢查結束90±974±6<0.01檢查結束后1 h 86±785±9<0.01
A組HR較術前明顯上升,B組HR下降明顯,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表面麻醉心率明顯上升,表明麻醉效果不佳,存在一定應激反應;而B組麻醉心率下降明顯,主要是右美托嘧啶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所致,一般在不影響血壓的情況下無需處理,極少情況下會由于心率下降而引起血壓下降,但一般給予阿托品0.5 mg后多恢復正常。2組各時間點HR比較見表2。
表2 2組各時間點HR比較(n=60,±s, 次/min)Tab 2 Comparison of HR at different time between 2 groups(n=60,±s, times/min)
表2 2組各時間點HR比較(n=60,±s, 次/min)Tab 2 Comparison of HR at different time between 2 groups(n=60,±s, times/min)
組別ABP麻醉前77±1076±10>0.05檢查前75±866±10<0.05檢查開始后5 min 90±765±8<0.01檢查結束95±967±11<0.01檢查結束后1 h 86±774±9<0.01
A組SpO2較術前明顯下降,B組SpO2無明顯變化,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表面麻醉由于麻醉效果不佳,引起術中嗆咳、屏氣、躁動、支氣管痙攣等不良反應而導致低氧血癥;而B組右美托咪啶能提供穩(wěn)定的呼吸狀態(tài),靜脈輸注推薦劑量時,患者的SpO2無明顯變化。2組各時間點SpO2比較見表3。
表3 2組各時間點SpO2比較(n=60,±s ,%%)Tab 3 Comparison of SpO2at different time between 2 groups(n=60,±s ,%%)
表3 2組各時間點SpO2比較(n=60,±s ,%%)Tab 3 Comparison of SpO2at different time between 2 groups(n=60,±s ,%%)
組別ABP麻醉前98.5±2.498.4±2.6>0.05檢查前99.3±3.299.5±3.0>0.05檢查開始后5 min 91.2±2.598.1±1.9<0.01檢查結束93.4±2.198.7±2.4<0.01檢查結束后1 h 97.6±2.198.3±2.5<0.05
A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高于B組(P<0.01),見表4。
表4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Tab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between 2 groups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是一種侵入性檢查,加之咽喉和氣管表面神經(jīng)豐富,要求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才能滿足檢查的需要和避免不良反應。
傳統(tǒng)的麻醉方法是采用咽喉噴霧麻醉,由于藥液表面麻醉不均勻、纖維支氣管鏡及表面麻醉藥對氣管黏膜的刺激、可致交感神經(jīng)興奮等,將對患者的心血管系統(tǒng)造成一定影響[2]。良好的麻醉是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基礎,但纖維支氣管鏡檢查需占用氣道,對麻醉醫(yī)師來說對氣道的保護是該麻醉需考慮的首要因素。以往纖維支氣管鏡的麻醉方法有2種,一種為傳統(tǒng)的表面麻醉法,該方法的優(yōu)點是麻醉對患者的呼吸幾乎無不良影響,但缺點是表面麻醉通常效果不佳,檢查時患者不配合,同時容易引起嗆咳、屏氣、躁動、支氣管痙攣等不良反應,嚴重的還會引起低氧血癥及心血管系統(tǒng)并發(fā)癥;另一種是近年來有部分患者采用的靜脈應用異丙酚、咪達唑侖等鎮(zhèn)靜劑進行纖維支氣管鏡的麻醉,該方法能有效避免上述表面麻醉的不良反應[3],但該類藥易引起呼吸抑制、血氧飽和度下降[4],使得采用鎮(zhèn)靜劑進行纖維支氣管鏡麻醉存在安全隱患。
本研究中使用的右美托咪啶是一種新型高選擇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焦慮等作用。右美托咪啶能提供穩(wěn)定的呼吸狀態(tài),靜脈輸注推薦劑量時,患者的PaO2(動脈血氧分壓)、SpO2、PetCO2(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等均無明顯變化。右美托咪啶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受劑量和給藥速度的影響。右美托咪啶適于緩慢靜脈輸注,大劑量、快速注射會先引起α1受體興奮,表現(xiàn)為血壓上升,然后才逐漸出現(xiàn)降壓和降心率的作用,故禁忌快速靜脈注射給藥[5]。合理使用α2受體激動藥右美托咪啶輔助麻醉,能夠有效地抑制手術刺激引起的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有助于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6]。研究表明,臨床上右美托咪啶0.6μg·kg-1負荷量即可發(fā)揮鎮(zhèn)靜效應,給予負荷量后采用小劑量(0.2 μg·kg-1·h-1)維持所產生的鎮(zhèn)靜效應與高劑量(0.6 μg·kg-1·h-1)維持所產生的鎮(zhèn)靜效應相似[7]。
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右美托咪啶后,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中嗆咳、屏氣、躁動、支氣管痙攣、低氧血癥的發(fā)生幾率降低,血流動力學平穩(wěn),避免了嚴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但應用右美托咪啶后也會發(fā)生少數(shù)心率下降的現(xiàn)象,但一般不影響血壓,極少情況下會引起血壓下降,一般給予阿托品0.5 mg后多恢復正常。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啶在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麻醉中能減少呼吸及循環(huán)抑制的發(fā)生,同時麻醉效果良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1]張 平,段文帥.纖支管鏡檢查的兩種不同麻醉方法效果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1,16(2):317.
[2]高 勇,張 樂,王延芳,等.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中動態(tài)心電圖的監(jiān)測評價[J].中國內鏡雜志,2004,10(12):88.
[3]陳學信,周宏恩.全麻下25例無痛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臨床體會[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0,5(13):41.
[4]陳璞瑩,蘇向紅,王桂蘭,等.纖支鏡無痛檢查技術臨床研究[J].中國藥房,2010,21(10):907.
[5]Khan ZP,F(xiàn)erguson CN,Jones RM.Alpha-2 and imidazoline receptor agonists.Their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 role[J].Anaesthesia,1999,54(2):146.
[6]Wijeysundera DN,Naik JS,Beattie WS.Alpha-2 adrenergic agonists to prevent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a meta-analysis[J].Am J Med,2003,114(9):742.
[7]Hall JE,Uhrich TD,Barney JA,et al.Sedative,amnestic,and analgesic properties of small-dose dexmedetomidine infusions[J].Anesth Analg,2000,90(3):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