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劉洪圖
(1.沈陽師范大學,遼寧沈陽 110034;2.遼寧省體育局,遼寧沈陽 110001)
?體育教育訓練學
影響《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施效果的認同感因素研究
——以沈陽市為例
劉海燕1,劉洪圖2
(1.沈陽師范大學,遼寧沈陽 110034;2.遼寧省體育局,遼寧沈陽 110001)
新課程背景下,體育教師對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認同感現(xiàn)狀,折射出實施過程中的諸多問題,而對其實施效果的認同感直接影響改革的成敗,通過訪談法、問卷調(diào)查法、文獻資料等方法,分析影響沈陽市中學體育教師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認同感的因素。結(jié)論:學校和政府對實施課程標準的限定性、課程目標的適切性、課程內(nèi)容的實用性、實施《課程標準》效果、教師自身狀況的認同感情況等五個因素,且影響程度不同。
體育教師;課程標準;認同感;實施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2001年教育部推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并在全國38個國家級實驗區(qū)開始新課程改革實驗。學校作為課程改革的中心和基地,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主要實施者,其對課程改革的接受程度和實踐的效果,即對《課程標準》的認同感高低,直接影響到《課程標準》實施的效果。筆者在以往的研究中對沈陽市中學體育教師對實施《課程標準》的認同感現(xiàn)狀,進行了系統(tǒng)的調(diào)查和訪談。結(jié)果顯示:沈陽市中學體育教師對實施《課程標準》的認同感總體情況高于中性水平,實施《課程標準》過程中“態(tài)度”好于“行為意向”;教師的職稱、學歷、學校層次與“態(tài)度”、“行為意向”之間存在密切相關,并且不同學歷、職稱的教師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教師職稱、學歷越高,態(tài)度越積極,行為越主動;學校層次對教師的行為意向沒有明顯作用,但學校層次越高,態(tài)度越不積極;沈陽市中學體育教師參與實施《課程標準》情況呈現(xiàn)非正態(tài)分布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為“接受并且積極參與”35%、“接受但不參與”20%、“不接受但是參與”15%、“不接受也不參與”20%和“表面上參與”10%的五種分布形式”[1]。就現(xiàn)狀所呈現(xiàn)的諸多問題,本文將著重探討影響體育教師對實施《課程標準》實施效果的認同感的主要因素,并就如何提高沈陽市中學體育教師對實施《課程標準》的認同感提出相應的對策,為最終實現(xiàn)課程改革目標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采用分類再隨機抽取的辦法,在沈陽市內(nèi)五區(qū)先做預調(diào)查,將各區(qū)學校按省重點、市重點和普通中學分類后,每區(qū)每個層次分別抽取2所,以沈陽市共30所學校的200名體育教師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訪談法 通過三次訪談,了解不同層次的人對沈陽市實施《課程標準》的現(xiàn)狀與他們對這次課程改革的態(tài)度、體育教師對實施《課程標準》的態(tài)度、對課程改革前后體育教學的變化問題的看法、課程改革實施的主要影響因素等。通過訪談為修訂調(diào)查問卷打好基礎,同時可以彌補量化研究方法的不足。
1.2.2 問卷調(diào)查法 在前導測驗的基礎上,借鑒香港學者李子建“改革認同感問卷”,根據(jù)研究需要,最終設計出“體育教師實施《課程標準》認同感問卷”。在沈陽市30所學校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198份,回收率99%;剔除無效問卷3份,有效問卷195份,有效率為98.5%。
1.2.3 文獻資料法 根據(jù)研究內(nèi)容的需要,查閱了國內(nèi)外有關價值認同和認同感方面的研究文獻,閱讀了有關學習理論、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哲學、統(tǒng)計學等方面的書籍,查閱相關期刊論文,了解關于新課程標準內(nèi)容的研究。
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將體育教師對《課程標準》的認同感分為以下兩個變量:體育教師對課程標準的態(tài)度;體育教師實施課程標準的行為意向。自變量方面,通過實地觀察結(jié)合訪談所作的先導研究,分為以下五個因素:學校和政府對實施《課程標準》的限定性;課程目標的適切性;課程內(nèi)容的實用性;實施《課程標準》的效果;教師自身狀況。本研究將通過以上五個維度進行討論與分析。
2.1 學校和政府對實施《課程標準》的限定性分析
學校和政府對實施《課程標準》的限定性,是指學校和政府在政策、經(jīng)費等方面對實施《課程標準》的限制性[2]。本研究問卷共設有三個題項,反映體育教師對實施《課程標準》過程中,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經(jīng)費保障與學校領導關心程度的限制情況。
表1 “實施《課程標準》的限定性”得分情況統(tǒng)計(n=195)
由表1可知,在以往的研究中,“教師認為在實施《課程標準》過程中,總體得分均值為2.69<3。”說明政府的政策支持、經(jīng)費保障以及學校領導對《課程標準》的關心程度影響體育教師對《課程標準》的認同感。
我國的課程改革實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模式。對于教師來說,不管接受與否,根據(jù)改革的進程,都必須實施新課程。是否實施表面上不受教師的認同感的影響,但是否真正實施或是實施的程度如何就受到教師對新課程的認同感的影響。正是在這種模式下,教師認為沒有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經(jīng)費保障及學校領導關心程度不夠,導致整體得分情況2.69低于3,屬于不接受水平。訪談中73.22%的教師表示,實施過程中沒有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經(jīng)費保障,教學資源的缺失,學校領導關心程度不夠,影響到他們實施的積極性;而外出學習的機會少同樣也影響了實施的積極性。
2.2 課程目標的適切性分析
課程目標是課程本身要實現(xiàn)的具體目標對一定教育階段的學生在發(fā)展品德、智力、體質(zhì)等方面達到的程度,主要包括認識類、技能類、情感類和應用類[3]。課程目標的適切性是指課程內(nèi)容與活動方式適合學校根據(jù)地理位置、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特性所設定的愿景[4]。教師認同感問卷中影響因素“課程目標的適切性”設有三個題項,反映“課程目標的適切性”對教師認同感的影響。由表2可以看出,得分均值2.56小于3,體育教師認為《課程標準》擬訂的課程目標適切性較差;認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課程目標過于理想化,課堂教學還難以達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目標。
表2“課程目標的適切性”得分情況統(tǒng)計(n=195)
增強課程目標的適切性已經(jīng)為我國學者所重視。有學者認為:“基礎教育要滿足學習者的基本需要,就必須從增強課程適切性入手,能否保障課程的適切性是實現(xiàn)普及教育目標的關鍵;學習者對于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確定課程的前提,課程適切性是眾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必須通過有效的課程實施系統(tǒng)才能得以實現(xiàn)?!保?]在訪談過程中有90%的教師認為“不參與實施的原因,是《課程標準》中所擬訂的課程目標,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無從下手”。80%教師認為“由于課程目標過于理想,導致學校資源配置跟不上,進而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在課程改革的實施階段,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該根據(jù)地區(qū)和學校的現(xiàn)有條件,充分利用課程靈活性、選擇性和彈性的特點,制定出切合自身發(fā)展實際的課程體系,是提升教師認同感的有效辦法。
2.3 課程內(nèi)容的實用性分析
《簡明國際教育百科全書》對課程內(nèi)容表述為課程內(nèi)容是一些學科中特定的事實、觀點、法則和問題等。任何特定內(nèi)容項目都可以為不同的教學目的服務;反之,不同的內(nèi)容項目也可以為教學目的服務。課程的實用性是指教師感覺課程改革的理念、知識等是否符合當前教學實際(如班級規(guī)模、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社會上普遍的教育觀念)等[6]?!皬哪撤N意義上可以說,全部的課程問題就是內(nèi)容問題,課程的設計、課程目標、課程的評價以及課程的實施,都可以理解為圍繞課程內(nèi)容的安排展開的?!保?]《課程標準》指導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nèi)容的實用性情況,勢必影響教師對實施《課程標準》的認同感,因此本研究問卷共設有三個題項反映體育教師對“課程內(nèi)容的實用性”的接受情況,結(jié)果如表3所示。
表3“課程內(nèi)容實用性”得分情況統(tǒng)計(n=195)
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總體均值2.89低于3,表明教師對于“課程內(nèi)容具有高的實用性”持否定的態(tài)度。“課程內(nèi)容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得分3.26大于3,接受程度高于中性水平,說明《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基本上為教師所認同。教師之所以接受《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是因為《課程標準》較《大綱》而言課程內(nèi)容先進了許多,比較結(jié)果如表4。
表4 《課程標準》與《大綱》內(nèi)容比較
教師對“課程內(nèi)容具有實用性”得分2.81,低于中性水平3,說明教師對課程內(nèi)容具有實用性持否定的態(tài)度。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90%教師認為“自己已經(jīng)認識到單純的技能教學已經(jīng)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學生的健康應該是三維的”,但他們還認為“現(xiàn)在的教學與以往教學比較沒有任何改變,只是在課時計劃中加入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課程內(nèi)容根本無法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可見教師在態(tài)度與行為上存在矛盾。筆者認為產(chǎn)生這種矛盾的原因,首先是通過比較課程改革前后,學校規(guī)定的學年教學計劃在教學內(nèi)容上并沒有改變,教師教法上課程改革后也沒有具體要求,這樣就使教師在沒有具體指導和要求的情況下,產(chǎn)生了實施上的困惑;其次,課程改革后教材并沒有改變,教學時數(shù)并沒有增加,單元教學時間沒有改變,只是增加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教師感到牽強,認為教學內(nèi)容無法應用到實際,所以課程內(nèi)容不具有實用性。
“課程內(nèi)容受到學生的歡迎”得分2.62,是三個題項中分值最低的,可見教師最不接受這個說法。以實地觀察的一節(jié)體育課為例,教學內(nèi)容:隊列、素質(zhì)練習。45分鐘時間內(nèi),學生進行隊列練習24分鐘、仰臥起坐6分鐘,準備部分8分鐘和結(jié)束部分5分鐘。這節(jié)體育課教師和學生都十分認真,可以用“秩序井然”形容。但從這樣的課里筆者并沒有發(fā)現(xiàn)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也沒有發(fā)現(xiàn)學生享受體育鍛煉而帶來的那種快樂“笑容”,更多的是“疲憊”和“機械”。正如任課教師所說:“這樣的體育課我自己都不喜歡,學生就可想而知了?!睂W生需要健康,更需要快樂,但是這種乏味的隊列和素質(zhì)練習學生如何能獲得快樂?如果說教師安排內(nèi)容過于單調(diào),但學校的計劃就是這樣的安排;教師的教學手段過于單調(diào)是原因之一,那么學校在宏觀調(diào)控上的不到位就是另外一個原因。
2.4 《課程標準》的實施效果分析
課程實施是把課程計劃付諸實踐的過程,它是達到預期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8]。實施《課程標準》的效果,是指教師對《課程標準》的五個領域目標教學效果情況的看法或評價[9]。本研究從《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五個領域目標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查,目的是了解教師對《課程標準》實施效果的態(tài)度(表5)。
表5“課程改革的效果”得分情況(n=195)
從調(diào)查結(jié)果來看,《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五個領域目標,實施效果并不理想,均值2.61,小于3?!皩嵤┬Ч患选笔怯绊懡處煂嵤墩n程標準》的認同感主要因素之一。
課程改革已經(jīng)開始實施8年,本研究通過訪談教師了解學生在《課程標準》倡導的五個領域目標上是否有所提高,以達到檢驗實施效果的目的,進而了解教師對實施效果的看法。訪談中45%的教師認為“通過比較現(xiàn)在學生較以往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有所提高,但是幅度不大”,35%的教師認為“沒有變化”,20%的教師認為“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正在逐漸下降”;80%的教師認為“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增強了”,20%的教師認為“社會適應能力沒有變化”;教師對“學生身體健康程度得到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回答幾乎一致,認為“根本沒有變化”。當筆者問到“為什么實施8年了,卻沒有效果呢?”50%的教師回答“我們根本就沒有實施,哪里來的效果?”,15%的教師回答“一直以來自己都有成熟的教學方法,而且效果不錯,并沒有感覺到實施《課程標準》帶來變化”,35%的教師認為“自己在教學上有所改進,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可見,雖然課程改革已經(jīng)過去8年,但沒有實施或真正實施,是造成實施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2.5 教師自身狀況分析
學校作為課程改革的中心和基地,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主要實施者,教師對課程改革認同感高低,對于課程改革成敗而言十分關鍵,影響教師認同感的外界因素很多,但教師自身理論水平,現(xiàn)有教學能力、以及對課程改革理論的把握情況,對教師的認同感影響較為突出。
表6“教師自身狀況”得分情況(n=195)
表6顯示,教師認為自身狀況可以滿足實施《課程標準》的需要,均值3.21,大于3,基本符合實施的需要,只是對有關《課程標準》資訊信息了解方面的得分略低于均值。
分析以上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教師對于自身具備的理論基礎和教學能力是充滿自信的。94.4%的教師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不會因為提升學歷水平與參加課程改革學習而矛盾。大部分教師經(jīng)過正規(guī)的師范院校教育,掌握了必要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所以才表現(xiàn)出對理論基礎和教學能力的自信。但在訪談過程中發(fā)現(xiàn)80%的教師認為培訓的次數(shù)太少,缺少對外學習交流的機會是導致課程實施效果的因素之一。
3.1 結(jié)論
1)影響體育教師對實施《課程標準》認同感因素有課程目標的適切性、課程內(nèi)容的實用性、政府與學校對實施的限定性、實施的效果和教師自身狀況五個因素。
2)影響體育教師實施《課程標準》的“態(tài)度”和“行為意向”與五個影響因素之間存在著普遍的、顯著的正相關,但是影響程度不同。其中只有“教師自身狀況”對教師認同感符合實施的需要,其他四個因素都需要改進。
3.2 建議
1)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對學校實施《課程標準》效果的監(jiān)督力度,提高學校領導對課程改革的關心和支持程度,學校成立對教師教學的監(jiān)督制度,從而達到提高實施效果的目的。
2)增加組織教師培訓的次數(shù),提高培訓質(zhì)量,加強課程改革的相關理論學習,對體育教師做好培訓工作,滿足廣大教師對課程改革的需要。
3)政府加大政策支持與經(jīng)費保障力度,縮小普通中學與重點中學在場地、器材的資源上的差距。
4)不同層次學校根據(jù)自身學校特點,制定出符合學校實際的課程教學目標,增強課程目標的適切性。鼓勵教師開發(fā)校本課程,使教學內(nèi)容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更加實用。
[1]劉海燕,劉洪圖.中學體育教師對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認同感現(xiàn)狀研究——以沈陽市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6):125-128.
[2]李子建.香港小學教師對課程改革認同感:目標為本課程與常識科比較[J].課程論壇,1988(2):71-83
[3]Pratt,D.Curriculum:designanddevelopment[M].NewYork:HarcourtBraceJovanovichInc,1980:413.
[4]李子建.香港小學教師對課程改革的認同感:目標為本課程與常識科的比較[J].課程論壇,1998(2):56-58.
[5]崔 偉.體育課程論[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5.
[6]季 瀏,汪曉贊.《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后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28(5):76 -80.
[7]鐘啟泉,張 華.世界課程改革趨勢[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01.
[8]Morris P.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2nd edn(Hong Kong:Faculty of Education,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95:11 -26.
[9]Brown S,Mcintyre,D.Influence upon teachers'attitudes to different types of mnovanon:a sway of Scottish Integrated Science,Curriculum Inquiry,1982,12(1):35 -51.
[10]金志明,李論娥.《教參:老師該不該離開你——全國城市中小學教師閱讀狀況調(diào)查分析之二》[N].中國教育報,2001-04-26.
[11]李子建.香港小學教師對課程改革認同感:目標為本課程與常識科比較[J].課程論壇,1988(2):34-37.
[12]李世鶴,郝忠華.淺談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理解[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4(1):67-68.
[13]余萬斌,吳蘭輝.談《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特點[J].四川體育科學,2004(1):72-73.
[14]武云飛.談新課程標準和體育教師應具備的能力[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72-73.
[15]郭太瑋,潘紹偉.新課程標準實施與體育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J].體育學刊,2004(5):96 -98.
Identity Factors of Impact of Sports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s:Taking Shenyang City as an Example
LIU Haiyan1,LIU Hongtu2
(1.Sports School,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Liaoning,China;2.Sport Bureau of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110001,Liaoning,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how the P.E.teachers identif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orts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s reflects many issues during implementation and their indentity on implementation effect impact the reformation directly.By t experiment,interview,questionnaire,documentation and other method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which impact P.E.teachers’indentity on implementation of Sports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several aspects.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re are five factors that cause different influence effects.They are the limitation of schools and government on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the pertinence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the practicability of course content,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Curriculum Standards,and the indentity sensation of teachers’own condition.
P.E.teacher;curriculum standards;indentity;implement
G807.3
A
1004-0560(2012)03-0103-04
2012-02-13;
2012-03-17
劉海燕(1976-),女,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理論與實踐。
責任編輯:郭長壽 王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