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瑋,鞠 杰
(1.上海體育學院附屬競技體育學校,上海 200438;2.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上海 200438)
我國優(yōu)秀男子短跑運動員速度與速度耐力訓練方法的研究
——以陳文忠為例
黃 瑋1,鞠 杰2
(1.上海體育學院附屬競技體育學校,上海 200438;2.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上海 200438)
通過查閱有關資料及對國內外優(yōu)秀運動員的分段成績進行分析對比,并且從個性化角度出發(fā)對速度和速度耐力訓練的指導思想和方法手段,進行分析討論,以此來論證提高我國男子百米跑成績的有效方法。
速度;速度耐力;個性化;訓練方法
百米項目是人的極限運動。絕對速度的挖掘和最高速度長時間的保持能力,是運動員獲得成績的兩大關鍵因素。國內外的大量研究都是圍繞這個問題,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又各有所長。本文試圖通過國內外公開發(fā)表的關于高水平短跑運動員速度和速度耐力訓練方法的文獻研究,結合自己的運動實踐,對高水平運動員個性化訓練方法做初步的研究。
國內外優(yōu)秀短跑運動員速度與速度耐力的訓練方法。
通過閱讀大量國內外有關100m速度和速度耐力訓練的文獻資料,然后進行綜合分析,閱讀文獻28篇,運用16篇。
100m跑的成績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達到最高速度,并最合理地保持到終點的能力來衡量的,可以說速度的好壞直接關系到100m的比賽成績。我國許多運動員在100m跑中,往往前60m發(fā)揮速度較好(與國外運動員水平差不多,有的甚至超過國外運動員),但后程40m速度明顯下降,保持不了途中跑的最高速度,減速較多。我國運動員后程40m,一般與國外運動員相差0.2~0.5s。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如果100m要取得好的成績必須要有速度作為基礎的條件下才能發(fā)展和提高100m的運動成績。
2.1.1 速度與成績的比較分析 就目前我國男子優(yōu)秀100m運動員而言,與國外優(yōu)秀運動員100m成績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從國內外優(yōu)秀運動員100m分段速度進行比較,可以看出最高速度是影響100m跑成績的重要因素。從表1可見,國外優(yōu)秀運動員與國內優(yōu)秀運動員陳文忠在速度能力上存在明顯的差距。在達到最高速度水平上,陳文忠的最高速度是11.11m/s,而國外優(yōu)秀運動員的最高速度則達到12.05m/s;國外優(yōu)秀運動員在獲得最大速度的時間和距離上均小于陳文忠,他們在第40m處已經超過了陳文忠在50m處才能達到的速度。因此,絕對速度的差異是我國運動員成績落后的主要原因。(表1)
2.1.2 速度訓練的個性化指導思想 個性化是指單一性的不可重復的個體特征。運動訓練的客體是運動員,不同的運動員之間在形態(tài)、技能等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個體差異,即使是運動水平相近的運動員之間,由于其個體差異,所表現(xiàn)出來的技術參數(shù)也不盡相同,孰優(yōu)孰劣無從評判。適合個性化的才是最佳組合。因此,在訓練中必須具有個性化、針對性的指導思想。針對運動員個性化的形態(tài)、技能特征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訓練方案。
2.1.3 速度訓練實質是建立個性化的動力模型 速度是指單位時間內的位移。在跑的過程中速度的提高取決于步長、步頻的合理組合(這是外部特征)。而步長、步頻的合理組合是運動員所具備的動力技術結構和借助外力的方式—動力模型所決定的(這是內在動力源)??v觀國內外優(yōu)秀運動員,技術特征各有所長,但沒有兩個優(yōu)秀運動員技術參數(shù)是完全相同的。但他們同樣是優(yōu)秀的。
2.1.4 速度訓練的過程是優(yōu)化個性化的動力模型 速度訓練基本圍繞著步長、步頻的不斷改善而展開。由于運動員所具有的形態(tài)、技能不同,在訓練過程中所運用的手段和尋求的突破方向也是不同的。速度訓練的過程是對動力模型的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的過程,通過不斷強化運動員神經、肌肉和關節(jié)的靈活性和所能承受的刺激強度,來達到優(yōu)化動力模型之目的。以此來挖掘運動員最快速度的潛力。所以,速度訓練應該是個性化的,是有針對性的,應該因人而異。
表1 國外優(yōu)秀運動員與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陳文忠分段速度參數(shù)比較
速度耐力是人體長時間保持最高速度跑的能力。百米項目除了要求運動員有高速跑的能力外,還必須有一個與之相適應的速度耐力。速度是100m跑的基礎,但運動員所具有的速度水平,必須在良好的速度耐力的基礎上,才能充分表現(xiàn)成績。世界優(yōu)秀100m運動員的最高速度水平明顯高于中國運動員的最高速度水平。而且,中國運動員達到最高速度的約50m處時,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的速度已高高在上了,兩者相比,中國運動員達到最高速度之前所跑的距離較短。由此可見,世界優(yōu)秀100m運動員具備良好的最高速度和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這說明速度耐力在100m項目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2.2.1 速度耐力訓練是以力量耐力為基礎 百米成績取決于最高速度和保持高速度的能力。最高速度有極限性,因此最高速度的保持能力—速度耐力在訓練中顯得尤其重要。從表2我們不難看出,劉易斯和貝利的最高速度都是12.05m/s,而且前50m劉易斯平均速度快于貝利,但是貝利的最高速度出現(xiàn)較劉易斯早,而且維持時間也較劉易斯長,所以最后貝利的成績也好于劉易斯。速度耐力是肌肉長時間保持快速度收縮和伸展的協(xié)調能力,肌肉力量的表現(xiàn)形式不是最大發(fā)力,但是是快速發(fā)力,是肌肉力量平衡神經肌肉協(xié)調和能量供應平衡的共同結果。因此,我們在實施速度耐力訓練計劃時,必須是有針對性地根據(jù)運動員的個性化特征設計不同的訓練方案。
2.2.2 速度耐力訓練的生理依據(jù) 速度耐力決定于肌肉中供能物質ATP-CP。肌糖元含量的多少及其無氧快速分解的能力;神經、肌肉系統(tǒng)對100m跑中產生高頻興奮及酸性代謝產物的緩沖及耐受能力。無氧代謝初期主要由CP分解供能使ATP再合成,CP濃度減少,糖酵解的比重就增加,糖酵解分解過程中生成乳酸,乳酸是一種較強的酸性物質,在運動中被稱為疲勞毒素,是肌肉在缺氧條件下產生疲勞的重要因素。因此,CP含量的增加,是無氧工作中推遲疲勞產生的原因之一。CP含量高,無氧工作中糖酵解的成分就少,乳酸生成的就少。
2.2.3 培養(yǎng)100m分段跑的能力 研究表明,世界級的男子短跑運動員全程速度有明顯的規(guī)律,他們的加速跑節(jié)奏明顯,加速持續(xù)時間和距離延長,最高速度出現(xiàn)晚(60~80m處)。其基本規(guī)律是,10m處達到Vmax44.5%,20m處達到Vmax80.9%,30m處達到Vmax89.4%,40m處達到Vmax95.2%,50m處達到Vmax98%,60m達到最高速度。水平越高的運動員在30m處的速度最快,占運動員最大速度的89.4%,加速距離和保持Vmax98%距離都較長,終點處的水平速度損失也小為6.44%,而我國運動員正好相反,最高速度出現(xiàn)過早,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較差,以致成績一直處于落后水平。其原因是水平低的運動員靠步頻、步長共同增加速度來完成起跑后的加速階段。過分依賴步頻的增加來提高速度,最高速度過早出現(xiàn)。這是中國男子100m運動員存在的主要因素。因此,有效地提高速度儲備,速度耐力能力和掌握全程節(jié)奏是今后訓練發(fā)展的主要方向。根據(jù)速度與最大速度的相關特點,提出100m跑各階段速度參數(shù)模式。(表3)
表2 國外優(yōu)秀運動員與陳文忠分段對比s
表3 100m跑各階段速度的參數(shù)(以最大速度的百分率表示)
2.3.1 100m的速度訓練方法 速度訓練的手段大同小易,針對不同的對象,解決不同的問題,應該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方法、手段的安排和設計應該體現(xiàn)出個性化和實效性,這是成敗的關鍵。在發(fā)展100m速度訓練的過程中,練習強度應保持在次極限和極限強度之間(95%~100%)。運動員必須最大限度地動員和集中意志用力,保證練習跑速達到最高速度水平。對于速度訓練現(xiàn)提出以下幾種訓練手段,以供參考。(1)重復跑:30m×n,60m× n,100m×n,間歇6',強度95%~100%;120m×n,150m×n,200m×n,間歇約7'~10',強度95%~100%;(2)組合跑:30m×n+60m×n,60m×n+100m×n,150m×n+200m×n,等間歇6'~8',強度90%~100%;如場地條件的話,還可進行30m左右的下坡跑(坡度2°~ 3°)。通過以上手段可增加運動員的速度儲備,同時為提高100m成績奠定良好的基礎。
2.3.2 速度耐力的訓練方法 要具備高水平速度耐力的能力,必須具備3方面的能力,即磷酸原系統(tǒng)的供能能力、糖酵解系統(tǒng)的供能速率及調節(jié)能力和機體的耐酸能力。其中,ATP-CP系統(tǒng)的供能能力和 糖酵解的供能速率及調節(jié)能力,是人體獲得或保持最高速度的決定因素之一。因而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至關重要。根據(jù)供能特點我們在按排速度耐力訓練時提出幾種訓練手段以供參考:(1)重復跑:100m×n,150m×n,200m×n,300m×n,間歇6'~8',強度85%~90%。(2)組合跑:(300m+200m+200m)×n,(300m+200m+100m)×n,(200m+150m)×n,(300m+100m)×n,間歇6'~8',強度80%~90%。(3)折反跑:(100m×2)×n,每次間歇50"左右,每組間歇10',強度80%~90%。(4)定時跑:60m×n,間歇5',要求在6"7內完成;100m×n,間歇6',要求在10"8內完成;150m×n,間歇6',要求在16"7內完成;200m×n,間歇7'~9'要求在23"內完成。(5)變速跑:(200m快+100m慢)×n,(150m快+50m慢)×n,強度70%。
2.3.3 100m的專項身體素質訓練 100m
運動員力量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快速力量,有利于在跑過程中盡可能在短的時間內完成動作。主要的訓練方法是單、雙腳跳、臺階跳、蛙跳等;另一方面是力量耐力,因為它關系著后程跑的步幅與步頻的穩(wěn)定,它的增強可以有效改善后程跑速。采用的手段是安排以最大負荷的80%~95%做深蹲或半蹲快起,重復次數(shù)在6~15次,每組完后休息5'~6'。還有負重30~40m的高抬腿等練習提高力量耐力。
2.4.1 100m的訓練注意加強力量訓練,以提高腿部力量和爆發(fā)力,有利于速度的發(fā)展。要進行全面的身體素質訓練,如盲目地進行大力量訓練,會導致運動員在跑過程中,過度依賴力量,以至于阻礙速度的發(fā)展。
2.4.2 100m訓練是以無氧訓練為主,但要注意無氧訓練要與有氧訓練相結合,有氧訓練是無氧訓練的基礎,同時無氧訓練產生的乳酸堆積,要利用有氧訓練消除乳酸,加快身體恢復。應有步驟、有計劃地逐步增加跑量和強度,訓練手段應注意多樣化,訓練環(huán)境也要經常轉換,要多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進行訓練以免造成枯燥厭煩的心里感覺。
2.4.3 在進行100m全程節(jié)奏,也就是速度分段訓練應注意在采用30m、60m、80m跑時,要根據(jù)運動員的水平和運動能力,制定時間和要完成的強度,間歇時間不要過長,強度不能低于90%,有利于運動員掌握全程節(jié)奏和速度分配。
3.1 百米跑運動員訓練必須建立個性化的指導思想,適合自身特點的才是最好的方案。
3.2 百米跑運動員速度訓練是基礎,適合自身特點的動力模型才能有效挖掘最快速度。
3.3 百米跑運動員速度耐力訓練是關鍵。個性化的肌肉力量平衡神經肌肉協(xié)調和能量供應平衡的訓練方案是最有效的方法。
[1] 劉健通,張鵬增.對男子100m跑速度和速度分配能力的分析[J ].北京體育示范學院學報,2000(4).
[2] 于少華. 淺談提高短跑速度的途徑及其生理基礎[J ].田徑,2002(2).
[3] 張青.論100m跑加速能力的三個因素及因素之間的關系[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2).
[4] 吳玉欽,郭國兵.我國男子100m跑技術現(xiàn)狀的分析[J ].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2(3).
[5] 張昌言,周日卿.短跑運動員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訓練特征及方法[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5).
[6] 馬勇占,王培廣.對100m跑血乳酸變化特征及速度訓練方法的初步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1).
[7] 邱長斌,胡海鈺,郭曉青.淺談100m跑的速度耐力訓練[J ].遼寧體育科技,2002(4).
[8] 張云海.世界優(yōu)秀男子100m運動員全程速度變化分析[J ].內蒙古體育科技,2002(1).
[9] 鄭彩壯,周德書.100m跑與相關各段落成績關系的探討[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2).
[10] 潘得俊.淺談短跑速度訓練[J ].遼寧體育科技,2002(1).
[11] 王濤.現(xiàn)代男子100m跑速度節(jié)奏特征及發(fā)展趨勢的研究[J ].四川體育科學,2000(1).
G822 .1
A
1674-151X(2012)08-038-03
投稿日期:2012-06-11
黃瑋,碩士。研究方向:優(yōu)秀短跑運動員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