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娟娟
(安徽廣播影視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教學部,安徽 合肥 230011)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基于傳播學原理,通過利用各種網絡工具和網絡平臺,對受教育者傳遞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觀念等方面的影響[1],使得受教育者在受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符合一定社會和階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會性實踐活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與現(xiàn)代網絡信息技術相互融合的產物,相對于傳統(tǒng)思想教育活動以報告會、課堂、板報為主要形式,以灌輸、教導、談話為主要教育手段,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網絡工具平臺,以校園網、論壇、即時通訊工具和BBS等形式,在一個平等、開放、互動的環(huán)境下通過信息傳遞、思想語言的交流來實現(xiàn)教育目的。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其新穎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其形式更加豐富,幾乎涵蓋了各種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內容表現(xiàn)更加直觀生動,包括:文字、動畫、圖片、影音等等;教育主客體之間的交流更加直接和便捷,通過網絡可以更好地開展信息采集、分析、處理,有助于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和效果。此外,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是虛擬的數字技術,所營造的教育環(huán)境也是虛擬的數字環(huán)境,受教育者置身于網絡環(huán)境中所面對的一切內容和場景都是由虛擬的數字技術創(chuàng)造的,但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卻又是真實的,這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的內容是真實客觀的;教育的主客體都是客觀現(xiàn)實中所存在的人;教育所指向的思想、目的是具體明確的;虛擬的教育環(huán)境以客觀現(xiàn)實為基礎并伴隨著現(xiàn)實的變化而產生變化。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具有極強的針對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之所以豐富生動,得益于它能夠利用虛擬的空間展現(xiàn)幾乎所有的教育內容。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根據現(xiàn)實,通過開設的各式各樣的思想教育專題和專區(qū),對各種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解答和解釋[2]。同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具有隱蔽性,這種隱性教育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避免了直接說教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而是通過間接的潛移默化引起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鳴,使受教育者理解并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綜合性,這體現(xiàn)在網絡功能綜合運用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網絡調查等方法采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通過現(xiàn)代網絡信息技術對教育信息進行采集、歸納、分析,利用網站或網頁的點擊率可以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有效的評估。同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具有互動性,這是因為網絡本身是一個互動的平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在網絡上可以利用各種網絡通訊工具進行及時有效的信息交互。
大多數高校在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時多借助原有的校園網平臺,在校園中開辟了一塊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缺少主題網站[3]。部分高校雖然建有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但是網站結構并不合理,網站開發(fā)設計較為粗糙,功能多為單向信息發(fā)布為主,無法提供與學生互動的平臺,功能較為單一;網站內容多以說教為主,與傳統(tǒng)的“說教”教育模式相差無幾,且網站內容陳舊,更新緩慢,對時下的熱點關注較少,忽視了互聯(lián)網這一新型信息交互平臺的特點,無法激發(fā)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造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形同虛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高素質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開展網絡政治教育的關鍵,目前高校中從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部分對思想政治教育較為精通但掌握的網絡平臺的知識卻較為匱乏,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缺少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能夠熟練掌握的網絡平臺工具也較為簡單,無法充分利用各種網絡平臺工具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另一部分教育者雖然精通網絡技術,熟練掌握了各種網絡平臺工具的使用方法,但思想政治教育業(yè)務較差。很多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無法與學生充分互動交流,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匱乏密切相關。
由于網絡是一個開發(fā)性的平臺,信息發(fā)布的渠道較為廣泛,而平臺內容又具有多元化和復雜化的特征,加大了對網絡平臺監(jiān)管工作的難度,網絡平臺能控率較低。目前,網絡平臺失范現(xiàn)象比較嚴重,在平臺上充斥著大量色情、暴力、反動的不良內容,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據不完全統(tǒng)計約有超過44%的受訪大學生承認曾經瀏覽過含有不良信息的網站,這些不良信息的涌入,造成意志薄弱者的價值觀念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扭曲,甚至有及個別人都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一些境外敵對勢力與邪教組織也通常利用網絡平臺向大學生傳遞不良信息,腐蝕了大學生的靈魂。此外,部分大學生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而無法自拔,導致大學生的人格發(fā)生扭曲,產生思想錯位、行為異常和心理障礙等不良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網絡平臺是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網絡平臺的建設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這就要求高校在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時,要突出主題、明確方向[4],多關注于當下大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借機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和道德觀念;在形式不能只局限于建立主題網站,要與熱點論壇、BBS、博客和即時通訊工具等網絡信息互動主流平臺相結合,擴寬信息交流的渠道,實現(xiàn)多形式、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在平臺內容要注意緊跟時下的熱點,對于一些重大、敏感的問題,要立場堅定、態(tài)度鮮明,正確引導大學生認識問題、認清形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和明辨是非對錯的能力,同時利用網絡平臺有計劃的開展各種針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達到思想政治的教育目的。
努力提高專業(yè)教師素質,建設一支具備較高思想水平、熟練掌握網絡平臺工具、熟悉學生當下思想狀況的高素質網絡思想政治教學隊伍是開展校園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系統(tǒng)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加強其對互聯(lián)網的直觀認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做到網絡技術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業(yè)務雙精通;同時要轉變原有的思想觀念,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慮到在網絡思想教育過程實質上是一個“雙主體”的交流過程,網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改變以往那種居高臨下的單向灌輸教學方式,應當以平等的姿態(tài)實現(xiàn)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交流,做到與學生之間平等真誠的溝通,提高學生的歸屬感和網絡凝聚力;此外,網絡思想政治工作者還應當扮演“信息審核員”的角色,對網絡平臺的信息進行審核、加工和提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的信息質量。
網絡平臺是一個開放性的平臺,涵蓋了社會各個領域的大量信息,其中也充斥著不少不良信息,給大學生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腐蝕大學生的靈魂和思想[5],不利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監(jiān)管,加強對站點和媒體ICP的統(tǒng)一管理,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制度,對平臺實施實時監(jiān)控,定期檢查平臺內容,對不良信息進行甄別和刪除,建立一個良好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此外,應當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思想道德建設,約束和規(guī)范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形成良好的網絡行為規(guī)范,提高大學生甄別不良信息的能力,使學生自發(fā)抵制網絡不良信息。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各高校在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普遍存在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不利的影響,要想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高校必須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建設、提高教育者素質、加強對網絡平臺的監(jiān)管,才能切實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1]李箐.基于傳播學視角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7):156-157.
[2]郭文玲,葛榮霞.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J].河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3,(6):66-67.
[3]楊曉麗.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探索[J].科教文匯,2007,(7):28.
[4]關惠,廖聲豐.淺論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J].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3):27-30.
[5]劉衛(wèi)平.當前高校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湘南學院學報,2004,(8):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