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曉芳
(河南大學 外語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縱觀川端一生及其作品,就會發(fā)現(xiàn)文學對于川端來說,是一種無上的寄托,也是一劑治療心靈創(chuàng)傷的良藥。羽鳥徹哉在《作家川端康成的思想基礎》中指出:論及川端的人都應該考慮其孤兒遭遇及戀愛體驗。從他創(chuàng)造的“美的抒情世界”——青年時期的《伊豆舞女》,中年時期的《雪國》,晚年時期的《古都》為中心,探討川端康成的精神世界。
川端家代代是大阪府茨木市大字宿久莊東村的村長,是“村里的貴族”,且擁有自家的寺院。到了祖父這代,搞產業(yè)失敗,家境敗落。2歲時其父死于肺結核,3歲時母親也死于肺結核。隨后就跟祖父母一起生活。
收養(yǎng)川端時祖父母都是60多歲的老人了。他的體質很弱,祖父母就整天把他關在家里。7歲時祖母去世,川端就和失明的祖父相依為命。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造就了川端后來想改也改不了的脾氣,即盯視、寡言等,“一向不覺得是異常”的個性,10歲時,姐姐芳子病死,15歲時祖父也去世了。完全成了孤兒的川端又被親戚收養(yǎng)。
1918年秋天,上了一高的川端獨自一人到伊豆旅行,途中邂逅了舞女千代一行。這段旅行經歷也寫了《湯島回憶》,成了以后成名作《伊豆舞女》的雛形。此后約十年,川端幾乎每年都到伊豆住一段時間,簡直成了“伊豆人”。
1921年,已是東京帝國大學學生的川端與咖啡店15歲的女招待伊藤初代定了婚約,一個月后對方以一封“非?!钡男潘簹Я嘶榧s。這件事對他影響極大,在為數(shù)不少的作品中都有反映。
川端提倡學習西方的達達主義等倡導敏銳的感覺而成為新感覺派同人,后又受到意識流小說影響加入新心理主義派。戰(zhàn)爭期間,川端有沉湎于日本古典文學中,他認為只有日本古典文學才能使他忘卻戰(zhàn)爭,“是一種擺脫戰(zhàn)爭色彩的美”?!堆﹪肪褪窃谶@一時期斷斷續(xù)續(xù)發(fā)表的。
1968年川端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后很少發(fā)表作品,1972年,在無任何征兆的情況下,在工作室含煤氣自殺。
研究川端時不能無視其“成長過程中的孤獨境遇”和“青年時期永遠無法復原的失戀的傷痕”。
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一個人成年以后的思想和人格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他過去的生活經歷……是由其早年在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經歷的某些痛苦事件所造成的創(chuàng)傷記憶。對于川端來說,這些印象卻大多是孤獨和悲哀?!澳菚r的祖父幾乎都是盲目的,和幼小的孫子兩個人過日子,之所以動不動就流淚,沒有別的原因,是因為孤獨和饑寒。我還沒到能夠完全理解祖父孤獨的年齡,因為和祖父相依為命,他的孤獨也傳給了我”。這種少年的感傷,激發(fā)了川端當作家的志向。
川端50歲時說:“這種孤兒的悲哀從處女作開始形成了一股隱蔽的暗流,這讓我感到厭惡?!?/p>
對愛情充滿純真幻想的川端在上大學時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目標。1921年,川端在經常和朋友喝咖啡的店里,認識了當時15歲的女招待伊藤初代。喝咖啡時,川端照例很少開口,以致當他突然宣布要和初代結婚時,朋友們都吃驚。得到初代的同意后,川端又和三個朋友一起征得了她父親的同意。陷入愛情的川端“像今天這樣在文學和戀愛上都感到充分的自信,是不曾有過的。特別是在女人面前,不再妄自菲薄并不再有那種混雜著孤獨的心境”。然而,“前后僅一個月,簡簡單單,不明不白的破裂了。我的心產生了強烈的波動,其影響長達幾年之久”。這次失戀的余波也產生了許多失戀題材的小說。其影響也不僅僅是“幾年之久”。
川端35歲時的《文學自傳》中寫道:“我不像無產階級作家那樣,也當不上守財奴,看透了虛名。戀愛因而便超越一切,成為我的命根子?!边@次使川端傷痛至深的,甚至“超過孤兒體驗”的失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又給作家?guī)砹嗽S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1918年的川端懷著孤獨悲哀的孤兒的痛苦來到伊豆,14歲的舞女天真純潔的愛溫暖和照亮了他陰郁的心。她認真為他擦拭座位,熱情地為他傳送竹杖,默默的陪他走路,以及她那在陽光下像小樹一樣的身體,和卑微屈辱的生活,都使川端感到前所未有的清新和親切,使他產生了淡淡的、純潔的愛情。
《湯島回憶》寫道:“對于我這個僅僅知道旅行情趣和大阪平原農村的人來說,伊豆的農村風光寬松了我的心。而且見到了舞女。我所看見的是與所謂巡回藝人稟性毫無共同之處的,帶有田野芳香氣息的誠摯好意。‘是個好人’——這一句由舞女說出,由她嫂子加以肯定的話吧嗒一下落入我的心田,清爽極了。我是個好人嗎?是的,是個好人——我自己回答道。在平常意義上的‘好人’,這個評語給我?guī)砹斯饷?。從湯野到下田,自己也能作為一個好人同路而行,我高興極了。無論是在下田的旅店窗邊,還是在輪船上,舞女所說的‘好人’給我?guī)淼臐M足和對于說‘好人’的舞女的好感,使我留出了歡喜的熱淚?!?/p>
《伊豆舞女》從1918年的邂逅經歷,到1922年的雛形,再到1926年的發(fā)表,已是一篇充滿自然、溫暖、喜悅的青春抒情詩了。時至今日,這篇被稱為 “日本昭和時期抒情的青春之歌”,仍然倍受推崇。
在這篇早期作品中,“孤兒感情”和“失戀情結”都涉及到了。作者難以忍受被孤兒稟性扭曲的壓抑來到伊豆并巧遇舞女一行。在與他們結伴而行過程中,漸漸忘卻了抑郁和痛苦。三年后,作者受到失戀的打擊,有一次來到伊豆,自然就會想起天真純情的舞女,寫到她時,川端的心中充滿了清純溫暖的愛,失戀的傷痛就得到了撫慰。川端把精神世界寄托在這樣的作品中,心中的孤獨和抑郁也得以洗滌。
《雪國》是川端最著名的代表作。從1935年1月發(fā)表的《暮景之鏡》和《白色晨鏡》到1947年的《續(xù)雪國》,是一部歷時13年的中篇小說。這部被伊藤整稱為“川端康成達到其頂點的現(xiàn)代日本抒情小說的經典”的發(fā)表,標志著川端的文學創(chuàng)作趨于成熟。
“無論是《伊豆舞女》還是《雪國》,都是懷著對愛情的感謝之情來寫的。在《伊豆舞女》里直率地表現(xiàn)了這一點,在《雪國》中則表現(xiàn)的深入了一些,曲折了一些”。誠然,27歲時以19歲的經歷寫就的《伊豆舞女》是純清、恬淡的愛情溫暖照亮了一顆孤獨陰郁的心。從36歲發(fā)表到48歲才付梓的《雪國》卻截然不同,在對愛情的感謝之中常常出現(xiàn)“徒勞”的字眼,這大概就是他所說的“深入了一些,曲折了一些”吧!
佛教,特別是禪宗思想對川端影響頗深。這些在他的獲獎演說中得到極好的闡釋。他在《文學自傳》中寫道:“我相信東方的古典,尤其佛典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學。我不把經典當作宗教的教義,而當作文學的幻想來敬重?!彼运脑S多作品都透露出某些禪學思想?!巴絼凇痹凇堆﹪分?,在島村心中不斷出現(xiàn)?!啊絼凇彩且磺蟹鸾掏叫闹械那榻Y:既然萬事萬物皆空,那么人生一切追求,一切作為當然無不屬于徒勞”。
島村自身就是一個“徒勞”的存在。他坐食家產,無所事事,毫無生活目的可言?;蛟S是興趣所至,卻美其名曰研究西洋舞蹈,然而卻從沒看過。他到雪國三次,后兩次都正值雪國白雪皚皚之時,是否也意味著待到雪融化時,這一切都歸于徒勞?正如《我在美麗的日本》中,川端引用《明慧傳》一段話:“就在類似虛空的心,著上種種風趣的顏色,然而卻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在這樣的島村眼里,駒子的認真生活,勇于追求愛情都是徒勞。作為島村理想的女性存在的葉子死了,而他再也不會到雪國來了。駒子勇敢地愛了,但她還是不得不承受這徒勞無果的痛苦。
川端說:“駒子的感情,實際上就是我的感情,我只是通過駒子向讀者傾訴而已。”這不由使人聯(lián)想起他和伊藤初代之間的事情。駒子對島村的感情是否可以看作是川端對初代的感情呢?駒子初遇島村是19歲,川端向初代求婚是22歲,年輕的他們如何知道“生活是徒勞的,愛情是徒勞的”呢?
雖然失戀的傷痛難以撫平,但是已步入中年的川端是否已把它歸于過去的世界呢?在《雪國》里他是否把自己22歲的感情通過同樣年輕的駒子向世人傾訴,而把自己中年人的徒勞感通過島村向人們表達呢?這“深入了一些,曲折了一些”的“對愛情的感激之情”恰如其分的闡釋了中年川端的感情。
《古都》發(fā)表于1961年,是川端62歲時的作品。和其他作品不同,是作者的“異常產物”。川端“每天在寫作《古都》之前,在寫作中間,都要吃安眠藥。由于安眠藥的關系,如癡如醉地,神志不清地寫下去”。大概在這種狀態(tài)下才更能表達川端內心深處的情結吧!這種情結,深隱內心的回歸情結——回歸自己,回歸自然,回歸日本。
川端文學的潛流就是自小形成的孤兒情結和20多歲時失戀的打擊,這也是川端內心深處一生都不曾愈合的傷痛。經過幾十年的舔傷療痛,到了晚年似乎有所撫慰,但在這篇“異常產物”中,還是能看出作者過去的影子。
千重子和苗子是一對未曾謀面的孿生姐妹,同時也是一對孤兒。身為絲綢批發(fā)商的小姐,千重子卻時常感到孤獨,冥冥之中總覺得有自己要見的人。她要找的人就是她的孿生姐妹。在這個過程中,她沒感到孤單,反而有了某種依靠??墒牵姷矫缱訒r,卻對她說:“也許幸運是短暫的,而孤獨卻是長久的?!笨梢娗е刈觾刃牡谋强坦倾懶牡?。這是川端內心的獨白:孤獨是無法擺脫的。
苗子是在周圍人們的好意中長大的,這也如同川端的成長過程。她在林場工作,“雖然寂寞,但埋頭勞動,把這些都忘掉了”。川端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埋頭創(chuàng)作,以圖忘卻自己的孤獨和悲哀。
《古都》里的愛情都沒有結果。千重子和真一是一對青梅竹馬的玩伴,真一的哥哥龍助是打理店鋪的能手,他也有意于千重子,但作者只是點到為止,再沒往下寫。秀男鐘情于千重子卻不被接受,就把感情轉向于千重子長相酷似地苗子,還沒發(fā)展小說就結束了。
川端說:“倘使在寫下去,說不定《古都》會變樣,一定會釀成兩個姑娘的悲戀,造成悲劇的結局。作者就有這種預感:千重子既不會同龍助,也不會同真一戀愛和結婚。北山杉林的苗子不會同秀男戀愛,也不會結婚??峙聲綄懺铰闊瑫絹碓娇鄲腊?。當然只是隱藏在作者內心底里,沒有表現(xiàn)出來?!边@大概用來解釋川端的其他作品?!兑炼刮枧?、《雪國》、《千羽鶴》等作品中的愛情也都是無果而終。是作者的有意安排,還是巧合呢?川端又說:“本來打算寫令人喜歡的戀愛故事,可沒想到竟完全出乎意料,寫成孿生姐妹的故事了。這是撰寫之前始料未及的,連我自己也覺得確實不可思議?!边@些大概都是隱藏在川端潛意識里的傷痛的反映吧。只有寫到文學作品里,川端才能聊以自慰。
川端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活動在美麗如畫的自然環(huán)境中,《伊豆舞女》、《雪國》等,這表現(xiàn)了川端回歸自然的思想。這篇寫于晚年的《古都》更是如此。以四季為題,通過對一草一木,一景一物細致入微的描繪,使人們從大自然中“獲得撫慰,得到寄托?!泵缱拥墓ぷ鲌鏊峭Π蝹グ?、郁郁蔥蔥的山間杉林,在這樣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中,苗子“雖然寂寞,但埋頭勞動,把這些都忘掉了”。短暫的團聚之后,苗子又回到杉林去了,只有在那里,苗子的生活才會充實,才會充滿生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川端也獲得了撫慰,得到了寄托。
有人說:川端回歸日本,就是回歸日本的古典。川端在《古都》的創(chuàng)作意圖中說:“我所說的古都,當然是指京都。最近我想寫一部探尋日本‘故鄉(xiāng)’的小說。”京都是日本人文化的薈萃地,是日本人精神的象征。二戰(zhàn)后,西方思想文化對日本傳統(tǒng)文化沖擊嚴重,一直陶醉于日本傳統(tǒng)美的川端就“想寫舊的都城中漸漸失去的東西”。《古都》所渲染的人情美、自然美都是日本古典文學中所備受推崇的?!豆哦肌房梢哉f是川端回到了日本的傳統(tǒng)美中,回到了自己的“故鄉(xiāng)”。
川端在《我在美麗的日本》中說:“我在隨筆《臨終的眼》中曾寫道:‘無論怎樣厭世,自殺也不是開悟的辦法,不管德行多高,自殺的人想要達到圣境也是遙遠的’?!薄拔壹炔毁澷p也不同情,還有戰(zhàn)后太宰治等人的自殺行為?!钡牵?3歲的川端還是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從十幾歲起,川端就立志想當文學家,把他那幾乎是與生俱有的孤獨和悲哀傾訴到作品里。幾十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可以說是他人生歷程的全部記錄,也是他所有的精神寄托。但五六十歲時卻經常被事務纏身,尤其是獲獎前后,創(chuàng)作幾乎停滯,精神也就無所寄托了。川端把文學視為生命,停止了創(chuàng)作,支撐他精神世界的大樹就枯萎了,生命也就隨之失去了生機?!扒锶~春花夏杜鵑,安留他物在人間”。
[1]羽鳥徹哉.作家川端康成的思想基礎[M].日本:教育中心,昭和54.164.
[2]王小章,郭本禹.潛意識的詮釋[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10,24.
[3]川端康成.天授之子[M].李正倫,等譯.漓江出版社,1998.120.
[4]川端康成.獨影自命[M].金海曙,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5]川端康成.美的存在與發(fā)現(xiàn)[M].葉渭渠,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6]李滿.《雪國》人物島村的禪學文化心理分析[J].外國文學研究,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