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胰島素總有很多障礙,很多糖友因此就放棄了胰島素,或者干脆拒絕使用胰島素。事實上,注射胰島素過程中碰到的很多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面對不同的問題,用不同的解決辦法,一定不要千篇一律的選擇放棄。
皮膚感染。感染常常是由于皮膚不衛(wèi)生引起,注意皮膚衛(wèi)生和注射過程的無菌操作可以避免發(fā)生皮膚感染。面對感染,不要過于緊張,如果出現(xiàn)感染,更換輸注部位,同時看看自己的操作手法是否存在問題。如果沒有問題,那就應該更加小心仔細地給輸注部位消毒,而且可以在該部位事先涂上抗生素藥膏。對于使用胰島素泵的糖友來說,感染也是可以預防的,最重要的是正確的操作以及對皮膚的消毒準備工作。嚴格遵守輸注部位的無菌操作,這對于預防感染是至關重要的。
胰島素漏。偶爾有部分糖友在拔針時,有少許胰島素會順著針眼流出,這樣會引起胰島素注射劑量的不準確。防止胰島素漏發(fā)生的辦法是規(guī)范的注射過程。有效防止胰島素漏的方法是注射時捏起皮贅,45°角度進針,推注射器時速度略微放慢,注射后迅速用棉球壓住注射針眼。針頭被堵常常發(fā)生在注射中效或長效胰島素時,重復使用注射器時更容易出現(xiàn)針頭被堵,此時就需要更換針頭了。
疼痛。胰島素注射引起疼痛,是每個接受胰島素注射治療的糖友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許多糖友為什么拒絕胰島素,不配合臨床治療的主要原因。在前面注射技巧中我們已經(jīng)介紹了如何減輕注射痛苦的方法。另外,如果在某次注射時,疼痛異常明顯,常常是因為進針部位碰到了某根皮下神經(jīng),此時如疼痛尚能忍受,可迅速注射完畢拔針。如果疼痛無法忍受,可更換注射部位再注射。
注射后引起皮膚青腫。某些糖友朋友在注射胰島素后發(fā)現(xiàn),注射部位局部皮膚會出現(xiàn)瘀青。其實這不止會在胰島素注射后出現(xiàn),其他藥物注射也可能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原來,注射后局部瘀青并不是由藥物或胰島素引起的,而是與注射時導致的毛細血管損傷有關,一般這種瘀青很快就能被吸收,不需要特殊處理。為了防止局部瘀青,可以在注射后立即按壓注射部位幾秒鐘。
脂肪墊。脂肪墊的形成,是由于長期在相同部位注射,胰島素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而形成的。這種脂肪墊的存在,會影響局部胰島素的吸收。脂肪墊的形成是可以避免的,而且防范措施非常簡單——只需要糖友有規(guī)律地更換注射部位即可。
低血糖。低血糖的確可怕,尤其是無癥狀性低血糖,有可能在毫無前兆的情況下直接導致糖友昏迷。不過2型糖友發(fā)生嚴重低血糖的可能性較小。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糖友不需要掌握如何預防及應付低血糖的發(fā)生,有備方能無患。應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友出現(xiàn)低血糖是很常見的,尤其在餐前和夜間,但2型糖友胰島素治療導致的低血糖常比較輕,危害性較小,多數(shù)通過兩餐間或睡前加餐可預防或避免。
脂肪萎縮。脂肪萎縮臨床上較為少見,可分為先天性及獲得性兩種,注射胰島素導致的脂肪萎縮屬于后者。糖友注射胰島素的部位可出現(xiàn)皮下脂肪萎縮,形成不易察覺的小凹陷,這種情況的真正成因還不十分清楚,但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高純度的人胰島素制劑,并經(jīng)常更換注射部位可有效預防皮下脂肪萎縮。
還是疼痛。從未注射過胰島素的糖友,可能一想到那明晃晃的針頭,就開始緊張、腿肚子發(fā)軟了。注射胰島素會產(chǎn)生疼痛感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如果詢問一百個注射過胰島素的糖友,恐怕有九十九個都會告訴您:注射胰島素的疼痛感非常輕微!由于胰島素針比其他注射針細小得多,因此一般在正常情況下,其疼痛感也比其他藥物注射或疫苗接種輕微得多。
擔心上癮。首先,胰島素不是“毒麻藥品”,它與“海洛因”,“嗎啡”,“度冷丁”本質上是不同的。當人體自身所產(chǎn)生的胰島素在口服藥物的作用下已無法滿足自身需要時,這時往往就需要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但這是需要,而不能說“上癮”了,就如同我們餓了需要食物,呼吸需要空氣一樣。而且,某些情況下并不需要終身注射胰島素。例如,當糖友處于暫時性的肝腎功能異常時,某些降糖的口服藥無法很好分解,所以這個時候糖友要打胰島素,而肝腎功能恢復后,可再換用口服藥物。另外,目前有一種較新的觀點認為:對于新診斷的2型糖友,采用注射胰島素強化治療,可使得已經(jīng)“筋疲力盡”的胰島細胞得到“休整”,同時血糖的控制可以減輕高血糖對胰島細胞的“糖毒性”,使胰島細胞恢復其功能,可以正常工作。
體重增加。不少2型糖友連續(xù)使用胰島素一段時間后,隨著血糖得到控制,同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體重常有所增加,多數(shù)糖友常把責任全部推到胰島素頭上,甚至因此而停用胰島素。對此,我們應該具有清醒的認識。在應用胰島素使血糖獲得控制后,尿中隨之流失的葡萄糖減少了,這等于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熱量損耗,導致一定程度的體重增加是可以理解的。但體重增加并不全是胰島素本身惹的禍,假如糖友在應用胰島素的基礎上,合理控制膳食、加強體育鍛煉,使熱量攝入和消耗達到平衡,糖友體重還會增加嗎?
胰島素過敏。胰島素引起過敏反應者并不多見,這種反應與胰島素制劑中的雜質蛋白、糖友個體差異以及免疫功能強弱有較大關系,癥狀大致上分為局部和全身兩方面:局部過敏反應一般在注射后2~12小時發(fā)生,為注射部位局部出現(xiàn)的紅腫、瘙癢、水皰、硬結等,一般持續(xù)2小時后逐漸消退。為了預防出現(xiàn)局部過敏反應,應注意經(jīng)常變換注射部位,注射胰島素時進針稍深一點,達到皮下組織。全身過敏反應可表現(xiàn)為面部和口腔黏膜水腫、呼吸困難、哮喘,重者可發(fā)生休克,一般發(fā)生在停用胰島素數(shù)月后又恢復使用胰島素的糖友,對這類糖友可采用脫敏療法。
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就是指各種原因使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機體代償性的分泌過多胰島素產(chǎn)生高胰島素血癥,以維持血糖的穩(wěn)定。導致胰島素抵抗的病因很多,包括遺傳性因素或稱原發(fā)性胰島素抵抗如胰島素的結構異常、體內存在胰島素抗體、胰島素受體或胰島素受體后的基因突變、許多環(huán)境因素也參與或導致胰島素抵抗。
發(fā)生胰島素抵抗時,有以下解決辦法:①更換胰島素劑型。換用高純度胰島素或人胰島素。②應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對大多數(shù)有較高胰島素抵抗水平的糖友療效較好。但如果應用后,胰島素抵抗未得以控制,則須停用。③加服降糖藥,磺脲類以及雙胍類藥物均可選用。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用基因工程合成人胰島素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可改善2型糖友的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細胞功能。④用動物胰島素治療,可能會誘導體內產(chǎn)生胰島素抗體而引起胰島素抵抗,導致胰島素用量明顯增加。此時只要更換人胰島素就可以恢復胰島素的作用。
經(jīng)常會有糖友問:“我必須用胰島素嗎?”必須使用胰島素的理由有些是它可以救命,而有些則是因為它能夠更好地控制糖尿病、延長糖友的生命并改善生活質量。
1型糖尿病以前被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該型糖友的體內分泌胰島素的胰島B細胞被完全破壞,徹底喪失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如果不通過注射的辦法向體內補充胰島素,該型的糖友體內就會出現(xiàn)嚴重的代謝紊亂如酮癥酸中毒,進而發(fā)展至昏迷和死亡。因此,對于1型糖友而言,必須使用胰島素。
2型糖尿病包括兩種情況:一是體內胰島素水平明顯降低,二是對胰島素不敏感而使胰島素相對缺乏。由于體內尚能分泌胰島素,多數(shù)2型糖友不必使用胰島素。但是,對2型糖友的長期觀察發(fā)現(xiàn),很多糖友大約在患病8~10年左右就不能僅靠口服降糖藥來控制血糖了。
“多病”的糖友,必須使用胰島素,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其他疾病或者狀況可能引起致命性的代謝紊亂,比如需要做大手術、遭受嚴重創(chuàng)傷、伴有嚴重感染的糖友,可能會發(fā)生酮癥酸中毒或非酮癥性的高滲昏迷,而危及生命。二是其他疾病會引起口服降糖藥蓄積中毒,比如肝腎功能不全或者嚴重缺氧(比如心功能衰竭)的糖友,因為口服降糖藥在體內代謝不暢,可使藥物蓄積,副作用加重。
雖然口服降糖藥物可以控制糖尿病孕婦的高血糖,但降糖藥會對胎兒的正常發(fā)育產(chǎn)生影響,甚至導致胎兒畸形。而胰島素是生物體內自然的激素,它的安全性是可靠的。因此,糖尿病孕婦的血糖高到依靠飲食和運動不能控制的時侯,就必須使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以確保母嬰都安全。
胰島素并非是用上就不能停的,很多情況下,糖友是可以和胰島素說再見的。不過這需要慎重監(jiān)測各項指標,只有在符合停用胰島素的條件時,才能停用。
1.部分口服降糖藥物失效的糖友,以及初發(fā)的2型糖友,經(jīng)短期強化胰島素治療后解除了高糖毒性,胰島B細胞功能獲得明顯改善,血糖水平達標,每日胰島素用量<30U,空腹C肽>0.4nmol/L,餐后C肽>0.8~1.0nmol/L。
2.一般狀態(tài)良好,無嚴重糖尿病的急慢性并發(fā)癥。
3.經(jīng)胰島素抗體、胰島細胞抗體、谷氨酸脫羧酶抗體等檢查,排除1型糖尿病(包括成人型和青少年型)。
4.對于感染、妊娠、手術等原因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友,當應激因素消除后,應逐漸停用胰島素,改為口服藥物治療。
1.如原來應用的胰島素劑量偏大,開始時可將胰島素的劑量減半,同時加用磺脲類藥物,但初始劑量不宜太大,以后可逐漸減少胰島素用量直至停用,并逐漸增加磺脲類藥物的劑量。如血糖、尿糖仍控制不佳,則考慮加服雙胍類藥物。如餐后血糖水平較高,可改用或加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2.如原來應用的胰島素劑量不大,每日總量不超過20U,一開始即可全部停用胰島素,完全改用口服降糖藥物替代治療。超重及肥胖的糖友,首選雙胍類藥物或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等;消瘦或體重正常的糖友可首選胰島素促泌劑。單用一種降糖藥物效果不佳時,可采用聯(lián)合治療(雙胍類、磺脲類),藥物劑量應根據(jù)血糖監(jiān)測結果進行調整。
3.需要說明的是,當胰島素每日用量超過40U時,一般不主張單獨換用磺脲類藥物治療,因為磺脲類藥物最大允許劑量的降糖效果,大約與30~40U胰島素相當。停用胰島素西方專家建議將每日胰島素總劑量減少10%~15%,同時嚴密監(jiān)測血糖水平,確保血糖控制情況沒有惡化。
4.如果血糖水平有所升高,則恢復原始劑量;如血糖水平未見升高,可繼續(xù)減少胰島素用量,每1~2周減少10%~15%。
5.當每日胰島素用量減低至0.3~0.4U/kg時,可嘗試停用胰島素,以磺脲類藥物或磺脲類藥物聯(lián)合二甲雙胍取而代之。
6.如果血糖水平接近正常,每日胰島素用量較低、僅需0.25~0.3U/kg時,通常可以單用磺脲類藥物作為替代治療,盡管可能需要相對較高的劑量?;请孱愃幬锲鹦л^快,胰島素可以即刻停用。如果血糖水平較高,或者每日所需胰島素劑量為0.3~0.4U/kg,通常可采用磺脲類藥物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二甲雙胍需要3~6周完全起效,因此在這一期間應繼續(xù)使用胰島素,且通常劑量減半。一般不可突然停用。
1.先備飯菜再注射。糖友一般應在餐前30分鐘注射胰島素,而且要保證30分鐘后可以進食。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準備好飯菜之后,再打胰島素,這樣可以避免某些危險情況的發(fā)生。另外,糖友身邊要準備一些巧克力、餅干之類的食物,防止發(fā)生低血糖。
2.各部位輪換注射。糖友可以選擇雙臂三角肌下緣、腹壁兩側、大腿前側和外側等部位有計劃地輪流注射胰島素,這樣可以避免重復注射造成的損傷。一旦注射部位出現(xiàn)硬結、紅腫等現(xiàn)象,要停止在此部位注射。
3.正確消毒和及時更換針頭。正確消毒和及時更換針頭都是為了避免感染。使用胰島素筆的糖友,要應用碘酒、酒精消毒注射部位,消毒液也可用安爾碘等,對于有碘過敏史的糖友,可以直接用酒精消毒,消毒范圍是注射部位周圍5~10厘米。還要注意及時更換針頭。
4.掌握注射技巧。對于過于消瘦的糖友,注射時,除了繃緊皮膚外,可以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膚,注射角度應適當減小。在腹壁等部位注射時,由于皮下脂肪較厚,同樣可以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膚,但注射角度要大一些(甚至可達90°),以確保將藥液注射到皮下。
5.用胰島素筆的糖友。在注射前要先確定筆中是否還有足夠的藥液,然后上下左右搖一下胰島素筆,使藥液均勻,避免沉淀。注射時調整好劑量。注射完畢后,不要立即拔針,應停留5~9秒,然后拔針,確保胰島素注射劑量準確。
6.監(jiān)測血糖。除了要學會正確注射胰島素,糖友還要定時監(jiān)測血糖,積極學習相關知識,定期咨詢醫(yī)生。只要糖友積極地面對生活,健康就永遠在糖友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