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月艷
摘要:透視小學生的作業(yè)與練習,錯題隨處可見,然而教師們整天埋頭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學生卻對數(shù)學產生無奈與厭惡。本文追根溯源,確定錯誤類型主要為做題粗心引起遺憾之錯、理解模糊造成似是而非之錯、新舊干擾導致無為之錯。如何使錯題成為學生再探究的學習資源,提高學生錯題訂正的有效性呢?筆者順錯思措,探尋糾錯方法,一是建立錯題收集本,預防“敷衍了事”;一是再次探究錯題,預防“模棱兩可”;三是精心提煉錯題,預防“舊病復發(fā)”。教師在研錯糾錯的過程中應細心捕捉教學資源,改進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效率,變錯誤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生成性資源。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作業(yè)現(xiàn)狀;錯題類型;糾錯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9-0160-03一、現(xiàn)狀透視,錯題隨處可見
在日常教學中,隨處可見以下鏡頭。
鏡頭一:習題錯誤屢見不鮮。統(tǒng)計一位學生口算訓練中的錯題,情況如下:
鏡頭二:教師埋頭批改作業(yè)。教師批改學生作業(yè)時在做錯的題上打上紅紅的叉,頭也不抬,再附上那個兩個字“訂正”。
鏡頭三:學生深惡痛絕數(shù)字。教師將批改好的作業(yè)本分發(fā)下去。學生面對眾多是“×”的作業(yè)本的對話。
生1:唉,又只有70分,錯了這么多。
生2:哎呀,我數(shù)字抄錯了。
生3:(對學生2說)這題等于多少。
生4:太繁了,搞得我頭也大了,是誰發(fā)明了這些討厭的數(shù)字。
生5:……
反思我們的教學,學生在作業(yè)中、課堂上出現(xiàn)的錯誤經常是雷同的,有些錯誤學生是一犯再犯,甚至有的學生一道題目需要訂正好幾次才能訂正好。由于教師不夠重視對錯題的反思和整理,學生缺乏找錯、議錯和改錯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導致教師整天埋頭批改學生的作業(yè)、輔導學生的功課;而學生在重復機械的作業(yè)堆中抬不起頭來。其實,錯題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學生做錯題并不可怕,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币虼?,我們更應該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積極的態(tài)度,理性地分析,讓錯題成為引導學生進行再度探究的學習資源,成為教師反思自己教學的載體。
二、追根溯源,確定錯誤類型
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對學生所犯的種種錯誤,我們都應該認真地加以分析,這樣不但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入了解學生出錯的原因,而且便于針對原因糾錯,有效發(fā)揮錯題的積極作用。根據平時對學生作業(yè)中的錯題收集分析反饋來看,引起錯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做題粗心引起遺憾之錯。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容易忽視細節(jié),且缺乏耐心。在做題目時不認真讀題或是對簡單的題目產生輕敵思想。因此,我們在批改作業(yè)時,經常發(fā)現(xiàn)學生的許多錯誤是雷同的,如數(shù)字、符號看錯,橫式漏寫結果,加法忘了進位,減法忘了退位,小數(shù)點忘了點,草稿本上寫對,抄到本子上就錯了,三步計算式題只算了兩步就以為得出結果了等等。這些“粗心”引起的錯誤,其實還應該歸于不良的學習習慣。
如,書寫馬虎、字跡潦草就是首當其沖的壞習慣,一部分學生連自己寫的“0”和“6”、“1”和“7”都分不清楚;隨意打草稿也是屢見不鮮的壞習慣,作業(yè)本、數(shù)學書都是豎式草稿,甚至直接在桌面、手掌上打草稿的也有;作業(yè)后能自覺檢查的學生更是少得可憐。
2.理解模糊造成似是而非之錯。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再加上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總有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一知半解”,知識半生不熟,導致做題錯誤。再者,小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受語文知識的限制,數(shù)學學習中經常出現(xiàn)因語言理解能力發(fā)展不完善而產生錯誤,這種現(xiàn)象在低年級中較普遍,在中高年級中也經常存在。
例如,在計算中算理和法則是計算的依據,正確的運算必須建立在透徹地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生的頭腦中算理清楚,法則記得牢固,計算時,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否則將會出現(xiàn)錯誤。學生在筆算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時,會出現(xiàn)右圖這樣的豎式。出錯原因就是學生沒有真正理解除法的算理,只是機械地模仿列豎式計算。
3.新舊知識干擾導致無為之錯。心理學告訴我們,每個學生的知識結構受其智力水平的影響,在接受新知識時必然受其原先的知識結構的影響。同時,新知識對已有知識也存在一定的消極影響。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會受到新舊知識的前后抑制,這是很多學生出現(xiàn)的一種錯誤方式。特別是某兩種知識點相近或相似時,這種錯誤占的比例就會明顯增加。
如:46+54×33=(46+56)×33=3300
由于原式的結構與記憶中的簡便計算的結構相似,學生在計算時往往會將一些相似題的解答方法進行一種負遷移,導致運算順序錯誤,這樣的錯誤不僅在學習整數(shù)四則運算中會出現(xiàn),在小數(shù)四則運算中更容易出現(xiàn)。對于學生來講,他們在觀察題目的過程中對于題目的結構不會有太多的思考,而是比較片面地關注到一些特殊的數(shù)據,引起錯覺,產生錯誤。
三、順錯思措,探尋糾錯方法
錯題是學生作業(yè)中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如何使錯題成為學生再探究的學習資源,提高學生錯題訂正的有效性呢?
1.建立錯題收集本,預防“敷衍了事”。對待錯題,學生往往只是簡單的訂正,沒有深入分析原因,更沒有錯題記錄,時間長了就忘記了。個別同學在沒有老師監(jiān)督下,甚至會偷懶,半問半抄地完成訂正。這為再次發(fā)生錯誤提供了更大可能。而整理錯題,建立錯題記錄分析本,能讓各種錯題都按本來面目集中到一起,一目了然,時時提醒著學生,學生復習也有依據。其最大的作用應該是讓學生吸取教訓,防止老錯重犯。
我們在開學初讓每位學生準備一本數(shù)學摘錯本,并給自己的本子取名,如“數(shù)學錯題收納本”等。接著讓學生將平時數(shù)學書、作業(yè)本、練習紙上做錯的題目及答案記錄到摘錯本上,并用紅筆把自己當時為什么做錯的原因做簡單地記錄,再把正確的答案和步驟清楚地寫出來。要求做到有錯必記。對于后進生,我們則采取以扶為主,讓老師或優(yōu)秀的同學幫助他們分析出錯原因,再讓他們對錯題進行訂正。在單元整理或期中期末復習時,讓學生對摘錯本上整理的錯題進行復習,掃清知識上的障礙,逐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抓重點溫故知新,讓摘錯本上的“失敗”成為以后學習中的“成功”基石。同時,鼓勵學生經常閱讀并和同學交流摘錯本,這樣可以互相借鑒,互有啟發(fā),在“錯題”中淘“金”,可以共同提高。老師對學生還要勤加督促,要把摘錯本的記錄作為一個學習任務來布置,學生則像對待作業(yè)一樣來做這樣一件事,并及時批改學生的錯題訂正。平時還要表揚展示錯題摘錄做得好的同學,以起到榜樣示范的作用。
一本好的數(shù)學摘錯本是學生知識漏洞的題典,通過摘錯本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學生做數(shù)學作業(yè)的態(tài)度一定會比較以前更認真,因為做錯的數(shù)學題要訂正到摘錯本里去,為了避免或者減少自己訂正的數(shù)學作業(yè),他們自然會慢慢養(yǎng)成做數(shù)學作業(yè)認真、細致的好習慣,從而告別“粗心”。
2.再次探究錯題,預防“模棱兩可”。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作業(yè)中的錯題,更要將“錯誤”視為學生有效學習的寶貴資源,正確巧妙地加以運用。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應用錯題,把學生的錯誤再交給學生,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研究分析,讓學生在正確與錯誤的探索中議錯、辯錯,這樣不僅“知其錯,而且知其所以錯”。只有對錯題進行理性反思、辨別異同、才能避免知識的模棱兩可,從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如在六上第三單元《分數(shù)乘法》有一練習:
有兩根同樣長的鋼管。第一根用去1/5米,第二根用去3/5。哪一根用去的多一些?學生原來的回答分為好幾種,有說第一根用去的多,有說第二根用去的多,也有說用去的一樣多。于是,筆者將這道易錯題重點提了出來讓學生一起討論,讓他們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分別說出各自的理由,大家各抒己見,課堂上討論的很熱烈,最終大家的觀點得到了統(tǒng)一:剛才這三種情況都可能出現(xiàn),所以結果應該是無法判斷。通過這道例題的講解,筆者還一鼓作氣又給出了另外幾道與之類似而又完全相同的題型,學生討論就更加熱烈了,一節(jié)課下來,他們也最終明白了:每道題都有特點,關鍵是一定要思考得到位、全面,審題時絕對不能馬虎。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明確錯誤產生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又由于錯題本身就來源于學生自己,學生的印象也會比較深刻,避免以后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對于知識點的理解也會深刻許多。
3.精心提煉錯題,預防“舊病復發(fā)”。有些錯題其實就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在,老師應該從學生的錯題中進行精心提煉,抓住重點,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對錯題進行變式訓練,提高復習補救的針對性,舍棄題海戰(zhàn)術,減輕學生的負擔。我們可以將學生收集的錯題進行選擇改編,或根據錯題設計一些對比練習、辯析練習作為學生的課外作業(yè),以達到練習鞏固的目的。
如在學習了《萬以內加減法》后,筆者給學生布置的課外作業(yè)設計了糾錯題:“下面的計算正確嗎?如果有錯,請圈出錯誤,在旁邊寫明原因,并寫出正確的計算”。分別有以下錯題:數(shù)字抄錯、滿十不進位、進位了不加、退位不減、橫式后的得數(shù)沒寫、基本的加減法口算錯誤。將學生計算中的錯誤羅列出來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指出錯誤,這樣學生的印象也會比較深刻。我們還可以讓學生每天回家把當天的錯題再重新解答一遍,檢測自己是否已經能夠獨立改正。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錯題進行相應地練習,就更有針對性。周末再把一周的錯題集中起來,由家長選擇一部分讓學生進行二次解答,檢測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解題方法。單元、期中、期末復習的時候,老師可以匯總全班錯誤比較集中的習題出卷,檢測學生是否已經彌補了知識的漏洞。針對錯題進行復習,不但節(jié)約了時間,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學生的數(shù)學錯題是老師教學的寶貴資源,是學生學習的寶貴素材。我們應該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師,在研錯糾錯的過程中細心捕捉教學資源,改進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效率,變錯誤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生成性資源。
參考文獻:
[1]朱莉.低段生計算錯誤成因分析與對策[J].中小學數(shù)學,2010,(9).
[2]郭木生.對小學生數(shù)學作業(yè)錯誤的反思[J].學科教學探索,2008,(2).
[3]殷平.小學生數(shù)學錯題管理策略談[J].現(xiàn)代閱讀,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