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全
摘要:新課程改革要求更新教學觀念、轉(zhuǎn)變教學方式,提倡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盡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學生個性培養(yǎng)與全面發(fā)展,本文基于一線教學,探討提升教學有效性的教法實踐。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教法該跟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9-0059-02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漷教授提出了一堂好課的標準是“教得有效,學得愉快,發(fā)展?jié)M意”。要做到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學有興趣、學有所得、學得快樂、學出意義!這是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探究的永恒課題,教學的實效必須關(guān)注于靈活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一、精心設(shè)計導入,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出色的新課導入能夠成功地使學生完成注意的轉(zhuǎn)移和情緒的遷移,它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新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到新課的意境之中。
在語文教學中,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像游戲?qū)?、?fù)習導入、音樂導入、成語導入、珍聞導入、謎語導入等。導入新課是一個技巧,更是一門藝術(shù)。怎樣運用,全靠教師靈活掌握。切忌生搬硬套,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如教學一年級下冊的《識字3》,課伊始,教師說跟學生做一個游戲:教師說天,學生對地,教師說上,學生對下,教師說前,學生對后……用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因為簡單易對,學生興致勃勃。接下來教師問:“太陽對什么?黃狗對什么?”由一個字對它的反義詞到兩個字而且沒有反義詞,學生感到困難疑惑,好奇心萌發(fā)了。接著教師說:“學了今天的課文你就能找到答案了,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樣一首有趣的對子歌吧?!睂W生對新課文就充滿期待了……
二、培養(yǎng)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zhì)疑,發(fā)揮學生潛能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引導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wù)的。教師在提供了一些豐富的素材后,學生就要進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同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如自己獨立學習,也可以與他人合作,與老師交流……如《畫家和牧童》這一課中,當學生還沉浸在回答完畫家的著名表現(xiàn)在他畫技高超的興奮之中時,筆者趁機拋出一個問題:“現(xiàn)在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后回答畫家的著名還表現(xiàn)在哪里?請用課文中的關(guān)鍵句子來回答。”話剛一說完,就有的在高聲朗讀,有的在竊竊私語,有的在互相討論,還有的在邊默讀邊思考……課堂上的學習氣氛非常濃厚。這種方式,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sh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并培養(yǎng)自己質(zhì)疑并解疑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鉆研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指明思路,要根據(jù)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只有在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chǔ)上,才有可能和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發(fā)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三、根據(jù)體裁特點,喚起生活經(jīng)驗,發(fā)展學生思維
讓書本知識呈現(xiàn)出鮮活的生命狀態(tài),是新課程改革實施后課堂教學呈現(xiàn)的新特點。教師要依據(jù)課文體裁特點,通過各種途徑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書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學生經(jīng)驗世界和知識的形成過程聯(lián)系起來,從而激活書本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進而極大地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教學《秋思》這首古詩時,先讓學生讀題目,看出題目分為兩個部分——“秋”和“思”;再讓每位學生自己去讀一讀這首詩,一問:你從哪些地方看出是寫思故鄉(xiāng)的?交流時不一定按照詩句的先后順序,但每找到一處,就說一說自己為什么這樣找,評一評誰找的最準確。每一次找、說、評,學生實際上都在自覺地借用作者的“一顆心”去感受,移情成為必然。二問:你又從哪里看出是寫秋天的?學生能找到相關(guān)的字、詞、短語、句子,他就穿越時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了秋天的特點。而能讀好這些景物,學生就能領(lǐng)略秋天原來是有這些特色景物的。再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說說,也許就能回味自己身處的秋天,原來是有這些特點的。由此,詩歌的學習不僅僅是字、詞、句、詩的機械解釋,而是學生主動地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用詩人的眼睛去看,用詩人的耳朵去聽,用詩人的心靈去感受。
四、扎實進行指導,加強有效訓練,實現(xiàn)認識升華
語文教學擔負著言語技能訓練、思維訓練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務(wù),但言語技能原型是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因此,要構(gòu)建有效課堂語文教學,語文教師要落實知識點,抓準精練點,調(diào)動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動性,形成技能、技巧,達到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應(yīng)用,實現(xiàn)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這是《畫家和牧童》教學中的一個言語訓練片段:
師:這里有三句夸贊的話,請把它們連起來讀一讀。
(出示句子)
圍觀的人看了,紛紛夸贊。
“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一個商人稱贊道。
“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一位教書先生贊揚道。
師:這三個句子各有一個詞語表示相同的意思,是哪三個詞語呢?
生:夸贊、稱贊、贊揚。
師:這三個近義詞都是夸獎戴嵩畫得好!你看,我們的漢字多么有趣,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三個詞語來表達,用在課文里也不顯得重復(fù),可以令文章詞語更豐富。你還有這樣表示夸贊的詞嗎?
生:夸獎、贊美、贊嘆、表揚。
師: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用上這些詞語夸夸戴嵩畫得好!
生:……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抓住近義詞的練習,從而掌握用語的豐富性。夯實基礎(chǔ),突出重點,有效地訓練了言語應(yīng)用技能。有效的語言文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根,要牢牢抓住,實實掌握,不能忽略和放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jīng)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jié)、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才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向著有效、高效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