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林 放,李春娟
(1.上海市閔行區(qū)婦幼保健院,上海 201102;2.上海閔行區(qū)衛(wèi)生學校,上海 201199)
1.1 調(diào)查對象 500例調(diào)查對象均為2010年8月—2011年5月期間在閔行區(qū)婚姻登記處進行結婚登記的新婚人群。
1.1.1 納入標準 雙方均為初婚,戶籍不限,愿意接受調(diào)查的研究對象。
1.1.2 排除標準 任何一方為再婚,或有分娩史,
或已在其他地方接受過婚檢,或不愿意接受調(diào)查的研究對象。
1.2 調(diào)查方法 采用自制調(diào)查表對500例調(diào)查對象進行自填式問卷調(diào)查,去除不符合納入條件的調(diào)查對象及缺項過多的調(diào)查表,共獲得合格調(diào)查表462份,回收率為92.40%。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人口學特征、避孕現(xiàn)狀、計劃妊娠情況等。調(diào)查過程中由專人負責,調(diào)查表由專人錄入Epidata軟件,經(jīng)兩次核對后再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調(diào)查對象的人口學特征
2.1.1 年齡 男性平均年齡(28.06 ±3.78)歲,女性平均年齡(25.80±3.02)歲;男性最大年齡 46歲,女性38歲,男性最小22歲,女性最小20歲。按年齡分層,二組無明顯差異,見表1。
2.1.2 文化程度 將文化程度分為二組:大專及以下為中低學歷組,男性102人,女性104人,本科及以上為高學歷組,男性131人,女性125人。二組無明顯差異,見表1。
表1 調(diào)查對象的人口學特征
2.1.3 女性生育史 女性中有12人有過妊娠史。
2.2 調(diào)查對象計劃妊娠的情況
2.2.1 以登記日為起始點 擬半年內(nèi)、1年內(nèi)、2年內(nèi)、2年后妊娠和暫未考慮5種情況,按性別計劃妊娠的情況見表2,男女二組無明顯差異。
2.2.2 以登記日為起始點,擬半年內(nèi)、一年內(nèi)、二年內(nèi)、二年后妊娠和暫未考慮5種情況,按學歷分組計劃妊娠的情況,見表 2。χ2=15.416(P <0.01),二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3 根據(jù)計劃妊娠時間,一年內(nèi)擬妊娠,需要短期避孕,一年后擬妊娠,需長期避孕,前二組可合并為計劃妊娠組,尚未考慮妊娠為無計劃妊娠組。男性組與女性組之間均無明顯差異,但在學歷分組中,高學歷組中一年后擬妊娠組的構成比明顯高于其他二組,與中低學歷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548,P <0.001)。但按是否計劃妊娠分組,二組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按性別和按學歷分組的計劃妊娠情況
2.3 目前避孕情況
2.3.1 按性別分組分析 尚無性生活男、女性均為37人,分別占15.88%和16.66%。分析已有性生活的對象的避孕情況,男性47人未采用或偶爾采用避孕措施,女性為49人,分別占同組的23.98%和25.52%。二組無明顯差異。
2.3.2 按學歷分組分析 尚無性生活中低學歷組23人,高學歷組51人,分別占11.17%和19.92%。分析已有性生活的對象的避孕情況,中低學歷組55人未采用或偶爾采用避孕措施,高學歷組為41人,分別占同組的26.70%和16.02%。二組有明顯差異(χ2=11.802,P <0.01)。高學歷組的避孕狀況略好于中低學歷組。
2.4 計劃妊娠對是否采取避孕措施的影響分析去除尚無性生活者,分析避孕措施與否與計劃妊娠的關系,見表5。
表5 計劃妊娠和是否采取避孕措施之間的關系
χ2=14.164(P <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需短期避孕者的避孕率遠低于其他二組,但問題在于無計劃妊娠者和2年內(nèi)擬妊娠者中未采取避孕措施率達到 20.78%、13.64%。
婚前檢查是指男女雙方在結婚前進行常規(guī)體格檢查和生殖器發(fā)育檢查及一些檢驗項目的檢查,主要目的是排除影響結婚和生育的疾病,是預防和減少下一代出生缺陷的第一道屏障。在現(xiàn)在婚檢率不高的局面下,分析未婚檢對象的一些情況,可以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有助于我們更好的采取針對性的婚前保健服務項目。
在對是否計劃妊娠的調(diào)查中,有計劃妊娠354人,占到全部研究對象的76.62%,剔除尚未性生活者,在需長期避孕或尚未考慮妊娠的二組人群中經(jīng)常采用避孕措施的百分率遠遠高于需短期內(nèi)避孕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這雖是我們愿意看到的結果,但是這樣的百分率也僅僅是86.36%和79.22%;而且,在無計劃妊娠的人群中,尚有20.78%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而在需長期避孕的對象中,也有13.64%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這些都是意外妊娠發(fā)生潛在人群。根據(jù)有關[1]報道,在意外妊娠中有54.4%的人是因為避孕失敗,尚不包括未采用避孕措施。
開羅召開的世界人口與發(fā)展大會提出:到2015年生殖健康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使所有的妊娠都成為有計劃的妊娠,所有的出生都成為合乎意愿的出生[2],意外妊娠的結局可能有兩種結局,一是導致非意愿孩子出生,二是導致選擇人工流產(chǎn)。這兩種結局都有可能對生殖健康造成不利影響,都有可能耗費國家有限的醫(yī)療保健資源,使出生人口素質(zhì)下降,并且都有可能對社會和家庭帶來不利影響。所以,在婚前保健中加強避孕措施的宣教,在降低意外妊娠的發(fā)生方面可以發(fā)揮極大地作用。
在婚前保健服務的同時,應將計劃生育的宣傳作為一個必需項目,現(xiàn)在,在上海的一門式婚檢服務中,計劃生育部門也參與進來,這是一個很好的現(xiàn)象,婚檢不僅僅是婚檢而已,通過婚檢,傳遞的不僅僅是體檢一個項目,而應該有更多的預防保健知識。
[1]趙更力,周 敏,陳麗君.城市婦女非意愿妊娠的原因及避孕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調(diào)查[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4):522-523.
[2]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ICPD)(1994).Reproductive rights,reproductive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C].In World Population Plan of Action,Cairo 199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