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軍花
(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高級中學,江蘇 儀征 211900)
在新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中,各學科領域教學都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繼而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中又進一步細化了“三維目標”。特別強化了“過程與方法”目標,提出變“追求學習的結果”為“強調學習的過程”,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新課改實施7年以來,教師們對“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認識經(jīng)歷了“懷疑—認可—理解—運用”的過程?;仡欉@一歷程,我們在落實,美術課堂教學中 “過程與方法”目標中經(jīng)歷了現(xiàn)狀與問題的發(fā)現(xiàn)、理性的思考與分析、有效對策的實踐探索。
經(jīng)歷了數(shù)年的實踐和探索,教師們都認可和理解了“過程與方法”目標的意義、教學模式與方法,但真正在美術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卻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困惑,主要體現(xiàn)在:
例:在《審美變化中的自我》一課中將“過程與方法”目標設計:
(1)通過欣賞探究活動,讓學生掌握探究式學習的方法;
(2)通過主動嘗試體驗,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的設計中,沒有具體的教學指向和目標任務。過于“大”、“空”,多為宏觀和理論上的上位目標,在教學實踐中師生不能明確所達到的要求,教師難以對這些教學目標實施程度的檢測、評價。
例:清代,金農(nóng),《自畫像軸》作品鑒賞,“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施:
(1)觀察人物的穿著打扮、神態(tài)、姿勢。
(2)請學生互相討論交流畫中人物為何穿紅鞋?
這一作品的賞析在本節(jié)課中并不是重難點,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評述作品的能力。教師為了使課堂環(huán)境熱鬧起來,人為地添加了一個“討論交流”環(huán)節(jié),這就是“過程與方法”目標游離虛幻,成了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點綴”。
舉例:唐代,閻立本,《步輦圖》作品鑒賞,“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施:
(1)觀看視頻,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
(2)提出問題:①唐太宗與身邊宮女人體比例的關系?②為什么用女人抬輦?
(3)學生討論、交流、評述。
這是該課教學的重點欣賞作品。很明顯,這一教學過程教師已經(jīng)直接提出問題,將“結果”呈現(xiàn)出來了,而后面的“討論、交流”過程就顯得多余。這樣,難以讓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再進行分析、解決問題,也難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
對于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應當從教學論的高度進行專業(yè)的理性思考和詮釋。
“過程與方法”目標要求教師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善于挖掘美術學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學過程與方法,從而激發(fā)、維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地與教師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藝術海洋中,共同感受美、領悟美,激發(fā)對藝術的熱愛之情。
美術課程理念是“加強體驗感悟,發(fā)展形象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應通過學生的觀察、感受、體驗、探索、思考、評述、合作活動來生成真實的、開放的思維過程,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學生的美學思維能力就可以在潤物細無聲的“教學過程和方法”中得以實現(xiàn)、升華、內在化。
在美術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要求學生不但眼觀耳聽,而且手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過程中,可讓學生進行大膽的設計,讓學生在生活中解決現(xiàn)實問題;可組織學生參觀、訪問當?shù)厮囆g家、民間藝人、美術館展覽,提高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可組織學生進行室外寫生,提高學生對自然美、社會美的認識等。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實踐力,以及人文、道德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過程與方法”的目標落實,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來達到的。使學生“學會學習”,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只有自發(fā)地、主動地、持續(xù)地進行學習,學生才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高中美術學科課程教學的價值取向應立足于幫助學生建構美術知識、美術技能、審美觀念和鑒賞能力,最終實現(xiàn)學生個性、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和終身發(fā)展。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自主進行思維信息篩選、加工、實踐、發(fā)生認知沖突,進而抽象出理性思維的結果。
“凸顯主體、多元互動”教學理念主張課程要呈現(xiàn)真實的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認知信息,重視學習方式,鼓勵質疑和反思。因此,美術鑒賞課教學設計中應體現(xiàn)“欣賞、嘗試、交流、評價、結論”的探究性學習過程。
在長期美術教學的實踐中,筆者針對如何落實“過程與方法”教學模式做了比較系統(tǒng)、深入的思考和實踐探究,認為在“美術鑒賞課”的教學過程應當采用“凸顯主體、多元互動”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在2010年12月2日揚州大市級公開課中,我在湘版教材《人間生活——國內》一課教學中,落實了“過程與方法”目標的細化要求,教學效果良好。
過程與方法綜合運用演示法、講授法、問答法等教學方法,通過學生“欣賞 嘗試 交流 評價 結論”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虒W步驟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欣賞導入1.展示作品。2.提出問題。3.小結,揭題:《人間生活》。1.欣賞活動。2.思考問題。3.回答問題。唐代女性生活《搗練圖》鑒賞1.介紹作者。2.介紹作品。3.重點局部欣賞“熨燙”。(提問法、演示法)1.課前搜集資料,了解作品、作者、畫面內容。2.觀察、并探究畫中人物的體型、動作、服飾、妝容等。3.通過演示,再現(xiàn)畫面內容。4.評價唐代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新課五代貴族生活《韓熙載夜宴圖》鑒賞1.介紹作者、主人公、畫面內容。2.著重欣賞局部“聽樂”。(問題教學法)1.課前搜集資料,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2.針對教師的問題,分組討論交流。3.分析、評價作品的藝術特色。北宋百姓生活《清明上河圖》鑒賞1.展示上海世博會照片。2.視頻展示全幅作品。3.分組布置鑒賞作業(yè)。(組織探究性學習)1.欣賞圖片,朗讀詩詞,感受中國古代宋代商業(yè)的空前繁榮。2.觀看視頻、實物屏風,分組討論、探究北宋人民的衣著、住房、商業(yè)、交通工具等。3.分析、評價作品的藝術特色。拓展 播放視頻,提出問題。 觀看視頻資料,研究問題,并加以展示??偨Y 小結 獨立完成鑒賞表格,并互評。
美國學者哥·格羅認為:“成功的教學方法不止一種,所有良好的教學均是情境性,視學生的不同而異?!保?]教育情境的恰當創(chuàng)設,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學生通過參與、探索、思考、實踐,激發(fā)了潛在的能力和探究意識,促進了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例:鑒賞達·芬奇《最后的晚餐》
過程與方法1.通過“欣賞嘗試、體驗交流、展示評價”活動鑒賞名作;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教學步驟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2.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3.播放視頻。1.欣賞作品,針對問題進行思考、討論交流、展示。2.選擇其中一組人物,進行心理分析,嘗試模仿人物的神情、動作、語言。3.觀看視頻進一步了解達·芬奇。
這是一幅宗教的、嚴肅性的美術作品,其成功之處就在于用現(xiàn)實世界的形象來詮釋宗教題材,所以可以聯(lián)想現(xiàn)實生活進行鑒賞。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表演情境等引導學生主動關注人物的神情、動作,生動地反映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教學效果非常好,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演出中,將猶大的驚恐不安,其他人的吃驚、憤怒、猜疑等情緒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有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因趣生疑,進而主動探究;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進而發(fā)掘了學生的自身潛能,由此促進了學生個性形成和全面發(fā)展。
課程改革帶來的是美術學科教育目標的變革——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美術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持久的、復雜的、爭議的、反思的過程。我們的美術課堂應當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將美術學習過程變成一個富有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創(chuàng)造過程,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素質的終極目標。
[1]階段性自我指導學習模式(StagedSelf-DirectedLearningModel).心理學百科全書(上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491.
[2]藝術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91-201.
[3]美術鑒賞.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
[4]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外國美術史綱要.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