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聞戰(zhàn)線開展的“走轉改”活動,為媒體注入了活力?!白咿D改”報道深入群眾“接地氣”、走進基層“抓活魚”,踐行了黨的思想路線和“三貼近”原則,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最為壯美的畫卷?!白咿D改”報道體現(xiàn)了人本思想,增強了新聞宣傳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響力。
關鍵詞:“走轉改” 人本思想 普通百姓 民生 媒體生命力
去年8月,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等五部門對新聞戰(zhàn)線開展“走轉改”活動進行了部署。各新聞媒體積極行動,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基層,傾情關注著最普通階層的民生,涌現(xiàn)出一樁樁感人肺腑的故事,采寫出了一篇篇激動人心的作品,再次彰顯了媒體人的擔當和媒體的社會責任。
回顧這一階段我們所看到聽到的“走轉改”報道,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人本思想的體現(xiàn)?!白咿D改”成為一次民生題材最密集、基層報道最豐富、故事化表達最徹底、百姓視角最到位、資訊服務最貼近、聲屏效果最生動的大規(guī)模新聞實踐,增強了新聞宣傳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響力,凸顯了媒體強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一、樹立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
縱觀歷史長河中那些歷久彌新的新聞篇章,無一不是同現(xiàn)實生活和億萬人民的社會歷史實踐息息相通,而離開人民群眾的生動社會實踐的報道無疑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判斷一個媒體是不是具有強大的、持久的生命力,首先取決于它對待所處歷史時空內社會生活的態(tài)度,對待人民大眾的態(tài)度,以及它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能力。所以,只有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媒體的生存和發(fā)展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人本思想的基本內涵就是對人的研究和關注,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以人為本、以民為本,即一切從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是全黨工作的根本原則,也是媒體工作的根本指針。黨不能脫離群眾,媒體作為黨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更不能脫離群眾,要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要把滿足群眾需求、回應群眾關切、維護群眾利益作為整個新聞采訪報道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在內容安排上找準黨和政府決策部署與群眾切身利益的結合點,在報道對象上始終突出群眾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水平。只有抓住人民利益至上這個根本,抓住一切為了人民這個核心,我們黨的事業(yè)才能前進發(fā)展,媒體才能更受歡迎,才有強大的生命力?!耙匀藶楸尽边@一思想的提出與實踐之所以重要和偉大,在于它貫穿了人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是每一個社會人在工作中都應該具備的一種狀態(tài),準確地說這應該是一種品質、一種理想、一種追求。人本思想重視人的價值,以“人”的切身利益為一切事情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媒體理應貫徹這種人本思想,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二、關注弱勢群體,重視個體價值
珍視人的生命,維護人的尊嚴,關注人的命運,特別是關注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重視個體價值等都是以人為本的核心內涵。“以人為本”就是要從人的實際出發(fā),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體現(xiàn)人性,尊重人權,關注人的命運,保證人的需要,重視個體價值。新聞媒介和傳媒工作者將“以人為本”作為“走轉改”活動中始終堅守的價值理念,深入群眾生產生活、走進群眾內心世界,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況、生存狀態(tài),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關注群眾需求、維護群眾利益。無論是艱難溫馨的回家路,還是心酸喜悅的討薪記,都充分體現(xiàn)了黨的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的自覺應用,這種普通百姓的視角就是體現(xiàn)真實的人性美,倡導對人自身命運與價值的人文關懷,培養(yǎng)人們開拓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莊嚴崇高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健康開放的精神風貌。
通過“走轉改”活動,報紙、電視、廣播中群眾的語言多了,身邊的人和事多了,基層真實的情況多了。通過豐富鮮活的一線報道、現(xiàn)場聲音、實時畫面等,人們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中的百姓個體,通過他們的個人故事、體驗,接觸到了陌生而新鮮的群體,見到從未見過的新奇場景,聽到從未聽過的感人故事。如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播出的《楊立學討薪記》,以講故事的形式,塑造了包括主人公楊立學在內的十多個人物形象,節(jié)目通過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從多個側面真實還原了農民工討薪的艱難和政府促進問題解決的積極作用。還有內蒙古衛(wèi)視先后播出的《走出高墻回家過年》和《戒毒所里別樣的元宵節(jié)》分別報道了包頭監(jiān)獄開展親情活動,安排42名表現(xiàn)突出的服刑人員與親人一同歡度元宵節(jié);包頭女子戒毒所在元宵節(jié)之際組織戒毒人員聯(lián)歡,并接來部分有關人員的家屬吃團圓飯。突出了親情與溫暖,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勞教原則。
三、故事化表達,展示豐富、生動、立體、真實的人
“走轉改”創(chuàng)新典型宣傳的手法,突破刻意拔高、脫離現(xiàn)實、完美無缺、高大全式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報道模式,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普通百姓做典型,從人性化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捕捉、提煉最能打動人的典型細節(jié),讓典型人物回歸常理、常態(tài)、常情,以故事化表達進行流程式跟蹤,向受眾展示一個豐富、生動、立體、真實的人。
讓普通百姓成為典型,凸顯了人本思想,契合了受眾的接受心理和接受習慣。
例如對河北灤南縣洼里村“愛心小院”女主人高淑珍和家人的報道,高淑珍一家14年來照顧39名殘疾孩子并義務為他們辦學的感人事跡,高淑珍的執(zhí)著與善良得到了整個社會的承認與響應:“愛心小院”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國家民政部表示,將研究探索殘疾兒童的相關福利制度,并在一些省份先行試點。高淑珍及其家人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農民家庭,然而靠著他們的執(zhí)著,為了自己的信念不怕困難,他們鮮活的、充滿真情實感的故事足以引發(fā)受眾內心強烈的共鳴。
事實上,在我們身邊,如果您稍加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好人、這樣的故事就在我們身邊,幾乎天天都在發(fā)生。6月15日央視《焦點訪談》播出的《托舉向善的力量》,為我們展示的就是這樣一些平民英雄,他們中有在湖南省鳳凰縣旅游時跳入激流中冒死營救落水女游客的旅游者郭炳南、導游,害怕女兒看不到自己而嚎啕大哭的導游帶給我們的不是距離感而是親近感、真實感,更讓我們感受到英雄也是人,普通人也能成為英雄。勇救墜海女童的山東青島“帥小伙”張鵬,是一名退伍軍人,軍旅生涯鑄就了他一副熱心腸。他說,如果當時不下去救他們,沒有人會怪他,但他自己內心一輩子都過意不去。沒有大話、空話、套話,沒有豪言壯語的英雄對大家更有感召力。報道中還提到在我們身邊,像這樣的救人故事每天都有。最美教師、最美司機、最美導游、最美孕婦、最帥小伙……這么多的最美、最帥的詞匯難以形容人們對于這些平民英雄的尊敬。他們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卻在危難時刻展示出不平凡的美麗,在他們身上,我們能夠感受到人性的溫暖和社會的向善力量。他們的瞬間壯舉令人感動,也讓更多的人行動起來,推動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和諧。正因為這些平民英雄不讓人感到陌生和高不可攀,受眾才會從內心真正地接受典型,學習典型,在行動上跟隨典型的步伐。
四、聚焦民生熱點,解決民生難點,彰顯社會責任
人本思想體現(xiàn)在新聞報道上就是要貼近民生。民生新聞是關注人民生計,關心百姓生活的新聞,“平民視角、民生內容、民本取向”是其重要特征。媒體承擔著宣傳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的莊嚴使命,搞好民生報道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新聞工作者必須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堅守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做好本職工作。在“走轉改”活動中,我們的記者站在群眾立場考慮選材,挖掘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社會、經(jīng)濟、生活等方面的問題,一方面以“民生、民情、民意”為主要關注點,大量報道和百姓息息相關的新聞信息,服務群眾;一方面以百姓“身邊事、麻煩事、稀奇事、關心事”為主要報道題材,滿腔熱情幫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新聞報道權、輿論監(jiān)督權用到為百姓造福上。把體現(xiàn)黨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聲統(tǒng)一起來,關注群眾切身利益,聯(lián)系群眾身邊實際,運用群眾語言,報道有實在內容、有新聞價值的事情,做到入情入理,入腦入心,可親可敬可信。民生報道在增強新聞宣傳的感染力、吸引力、影響力、傳播力方面發(fā)揮了更大、更持久的作用。在“走轉改”活動中,各媒體都開辦面向基層、服務百姓的專題專欄,全面反映人民群眾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偉大實踐,反映黨和政府的政策措施給人民群眾生活帶來的實際變化,反映人民群眾分享改革發(fā)展成果的美好生活,展示他們良好的精神風貌。
例如河北省保定廣播電視臺在三個廣播頻率開設多檔與聽眾面對面交流互動的熱線節(jié)目,讓百姓唱主角,體現(xiàn)出服務百姓的民生情懷,同時也為媒體開展輿論監(jiān)督拓寬了渠道。保定新聞廣播在《行風熱線》中開設“來自百姓的聲音”,通過邀請職能部門走進直播間,面對面傾聽百姓反映的方方面面的問題:看病難、子女上學難、環(huán)境污染、社會保障難題等等,每天都為維護百姓權益奔走吶喊。該頻率還在《民生直播室》中,開通“民生熱線”,接聽聽眾電話,關注民生、體察民情、反映民意、服務大眾,被聽眾親切地稱為密切黨群關系的“連心橋”。保定經(jīng)濟廣播利用《天天3·15》、《城市公益熱線》等熱線節(jié)目傾聽民生,維護百姓權益。保定交通廣播利用《雅靜熱線》、《交通第一線》等節(jié)目,傾聽百姓對全市道路交通的意見、建議,為城市建設出謀劃策,受到聽眾的廣泛贊譽。廣播電視聯(lián)合推出大型直播節(jié)目《陽光直播室》,搭建職能部門與百姓溝通平臺,提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意識和水平,促進部門作風及社會風氣的好轉。節(jié)目采取廣電聯(lián)合直播、實時互動形式,現(xiàn)場受理百姓質詢,接受百姓面對面的評議,不斷提升為民服務質量。
“走轉改”活動,深刻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生動實踐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讓新聞工作者真正沉下身心、走進基層,在色彩斑斕的社會生活中把握時代脈搏、感悟生活真諦,采寫出大批富有時代氣息的新聞佳作。只有使“走轉改”成為每一名新聞工作者貫穿終身的一課,讓人本意識、基層意識、群眾觀點融入血液,成為始終堅守的價值理念,媒體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河北省保定廣播電視臺)
(本文編輯:呂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