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中學的教育信息化經歷了從設立計算機課外興趣小組,到成立信息技術學科并隨之正式列入會考、高考,直至全面深入到學校教育、教學與管理等各項工作的發(fā)展歷程。1984年,鄧小平發(fā)出了“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的號召。30年來,中學教育信息化工作扎實推進,一支年輕的師資隊伍也從無到有,隨之形成,其人員規(guī)模、工作內容和工作范圍也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從對部分學生開展計算機程序設計的輔導,逐步擴大到面向全體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普及和提高,直到目前全面服務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當前,中學教育信息化工作所呈現的涉及范圍廣、工作內容雜、技術含量高等特點,已迫使我們去面對和解決這樣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即應該造就一支怎樣的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隊伍,以確保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正常、持續(xù)、有效地推進。
中學教育信息化的應用現狀
經過30余年的持續(xù)努力,雖然在應用規(guī)模和程度上,全國各地可能存在一些差異,但從總體上說,目前與中學教育信息化工作相關的網絡、多媒體等硬件設施基本覆蓋了學校的各類教育教學和辦公場所。更為重要的是,種類繁多的教育信息化應用平臺,諸如學校網站、網絡辦公平臺、學生電子學籍管理、多媒體教學系統、課堂教學智能錄播、網上直播、校園一卡通、校園安防監(jiān)控、網上報名及志愿填報、網上輔助教學及上機考試評測、網上閱卷、圖書借閱、教師專業(yè)成長檔案、學生健康檔案、干部檔案管理、財務及財產管理等系統不斷涌現,實現了學校辦公、教務、教學、德育、科研、檔案、財產、財務、安防等各項工作的全面電子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當前中學需要怎樣的信息技術教師
毫無疑問,當前中學教育信息化的日常工作是“超學科”的。要做好這些工作,已經不僅是單純的技術問題,更是涉及誠信自律、安全責任、保密紀律、知識產權、預防瀆職等重大問題。因此,當前中學需要的應該是一支業(yè)務上一專多能,工作上敬業(yè)奉獻,具有全局意識、服務意識,具有較強事業(yè)心、責任心,理念先進、視野開闊、與時俱進、德才兼?zhèn)涞木C合型專業(yè)技術保障隊伍。這是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得以持續(xù)開展的重要保證。
“一專多能”是當前中學教育信息化工作對專業(yè)技術人才的客觀要求。面對“面廣、事多、技術性、即時性”等客觀現實,在目前尚無統一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工作量計算及考核標準的情況下,許多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都在承擔或應對著這些工作,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化平臺被應用于學校的各項日常工作,學校教育對全面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要求日益提高,按目前的人員配備和專業(yè)知識結構狀況,我們已很難去簡單應對這些越來越繁重的工作了。因此,“一專多能,分工協作”是時代對我們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同時,讓能者為師,取長補短,以使整個團隊中個體的技術和經驗優(yōu)勢得到有效整合。多年來的實踐證明,這不但能使團隊的整體優(yōu)勢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大大提高學校整體工作效率,對教師個體的知識更新和實際經驗的快速積累也大為有利,是教師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促進自我完善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事業(yè)心、責任心甚至比單純擁有專業(yè)技術知識更為重要。作為一名從事中學教育信息化工作30余年的一線教師,我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事實上,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往往承擔著各類應用平臺的日常事務處理及各類系統的后臺維護工作,其重要性對于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來說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對于涉及學籍、一卡通、安防、網上報名、志愿填報、上機考試評測、網上閱卷、各類檔案管理、財產財務系統等工作,如果沒有誠信自律,沒有強烈的事業(yè)心、責任心,沒有法制觀念,沒有把關能力,就可能出現一些不可想象的后果。因此,信息技術教師不但專業(yè)技術知識要過硬,更要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yǎng),堅持“技防、制度防、人防”相結合,以有效防止和應對泄密、侵權、瀆職等事件的發(fā)生。
與時俱進,不斷提高綜合業(yè)務素質
中學需要的是具有“超學科”能力的信息技術教師,也就是說,除了承擔學校日常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和競賽輔導(如信息學、電子作品、創(chuàng)新大賽等)工作外,信息技術教師還應在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由于當前高校的課程設置、課程內容以及設施環(huán)境與中學教育信息化的日常工作需求存在著實際的差距,同時當前信息科技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因此,與其他學科的教師相比,信息技術教師對知識更新與擴充的要求也顯得更為迫切。信息技術教師要堅持苦練內功,與時俱進,除了學科方面的知識和各類輔助教學平臺外,還應熟悉學校網絡、電腦、多媒體、辦公器材等各類設施設備的使用和維護常識,了解和掌握各類應用平臺的日常使用和維護常識,努力使自己成為獨當一面的綜合型人才。
信息技術教師應成為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心人,要在日常繁忙的事務性工作中邊工作、邊積累、邊提高,積極、主動、不失時機地去觀察和研究一些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例如,合理地配置、使用和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以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降低運行成本;根據新課程實施和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提供、積累、擴充和完善學校已有的學科和教育教學等各類資源;開展適時的培訓和指導,不斷提高全體師生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地利用信息化設施的優(yōu)勢,幫助和促進全體教師提高課堂教學基本功;發(fā)揮信息技術教師自身的技術專長,協助學校做好各項教育教學與管理工作等。
總之,中學教育信息化的應用現狀對信息技術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信息技術教師的日常工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信息技術教師應通過自身的積極努力,用實實在在的“作為”來贏得自己應有的“地位”,為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持續(xù)有效推進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編者注:本文作者系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信息中心主任、浙江省教育學會中小學信息技術分會理事、寧波市特級教師協會理事、寧波市中學信息技術教研大組組長,先后榮獲“全國優(yōu)秀青少年科技輔導員”、“浙江省信息技術特級教師”、“浙江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優(yōu)秀科技輔導員”等稱號。
(作者單位:浙江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