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高雙評比例——公平公正、可信合理
網(wǎng)上閱卷略去了以前登記分數(shù)、復核分數(shù)、合成分數(shù)的人工操作,減少了閱卷教師的工作量,克服了手工操作難以避免的誤差,防止了前面判分教師對后續(xù)判分教師的影響,使閱卷工作更規(guī)范。但是筆者發(fā)現(xiàn),如果雙評比例過低的話,仍會存在諸多不公平的因素,也不能真正反映每位考生的真實學情。如果有些教師自身專業(yè)水平較低,把握評分標準不到位,或缺乏責任意識,閱卷時馬虎了事,誤評誤判,將會對考生造成不利的影響,閱卷的可信度也會大大降低。
筆者經過歷次閱卷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同一道題目交給不同的教師,按照統(tǒng)一的得分標準批閱,結果一道分值為12分的題目高的可以打9分,低的只打3分,誤差6分。即使是同一題目在不同時間交給同一位教師批閱,也會誤差3分。因此,筆者以為,應盡量將雙評的比例調到100%,每個考生的試卷至少有兩名以上的教師批閱。通過雙評能將閱卷誤差率降到最低,避免了閱卷教師個體判斷的大起大落。計算機閱卷系統(tǒng)預先設置相應的數(shù)學模型,每道題設置一個容許誤差值,一般為該題總分的1/6。如果對同一道題兩名閱卷教師的判分之差小于或等于容許誤差值,計算機取兩個判分的平均分作為該題的最終分;如果兩名閱卷教師的判分差值大于容許誤差值,計算機自動將該考生的答題圖片發(fā)送給組長判分,由組長根據(jù)得分標準定分,并及時糾正本組成員的評分標準,減少雙評的誤差值。
調高雙評比例,答卷通過一評、二評,甚至三評,準確地貫徹了評分細則,有利于控制寬嚴尺度,把評分誤差降低到最小,最大程度地體現(xiàn)公平、公正、可信、合理。
加強數(shù)據(jù)分析——全面、準確、可依
原來手工閱卷時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得到的小題得分率、總得分率,有時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誤差。網(wǎng)上閱卷后,每位考生的得分情況等信息一應俱全,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為我們進行全面、準確的考情分析提供了便利。因此,作為任課教師的我們要用足、用好這些數(shù)據(jù),盡可能地發(fā)揮其在講評中的導向作用。
通過表1 中各班級情況的數(shù)據(jù)分析,任課教師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己班級每道題目與其他班級以及與校平均得分的差距,從數(shù)據(jù)中透視對應階段教學的得失之處,以便今后的改進和逐步完善。
通過表2 中班級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教師可以了解哪些題目得分較高,哪些題目得分較低;哪些學生得分較高,哪些學生得分較低,原因何在等。同時,將學生的答題卡對照分析,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歸類,如審題薄弱的有哪些題和哪些人,答題不規(guī)范的有哪些題和哪些人,基礎不扎實的有哪些題和哪些人等。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把握學情,認真?zhèn)浜弥v評課。
通過對表3的數(shù)據(jù)分析,備課組長將自己學校的信息與其他學校進行縱向比較,找出哪些知識點的教學效果好,哪些有缺陷,與同類學校比較,找出優(yōu)缺點,共同尋覓高效的教學途徑,利于全市教學效率的提高。
重視個案研究——因材施教、提優(yōu)補差
個案研究是指,采用各種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資料,對單一對象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個案研究既包括對得分率較低的、規(guī)律性較強的題目的分析研究,也包括對個別“問題”學生的研究與指導。
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考試中各學校在每道題目中的得與失,從而拓展到與題目相關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此為依據(jù),加強校際各教研組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優(yōu)勢互補,找出本校的問題所在,在復習中加強對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復習,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
各班的任課教師通過橫向比較,加強對得分率較低題目的個案研究,總結問題的癥結,分析得分較低的原因是審題不清、基礎知識的遺漏,還是解題方法思路的問題等。針對問題提出解題的方案,做到評講主觀題時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重點突破,提高得分率;針對規(guī)律性較強題目的個案研究,比如涉及歷史學科中歷史事件“原因”的問題,可以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也可以從根本、直接原因,或從國內、國際等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加強對學生解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
通過個案研究可以詳細地描述個案特征,有助于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一個班級中,總會有個別學習困難或行為有偏差的學生,采用常規(guī)的教育教學方式往往難以奏效,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給予特別的處理。通過收集有關個人的資料,可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或問題的癥結所在,診斷形成問題的原因,繼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矯正方案或提供正確的指導策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針對成績較好的學生,堅持能力培養(yǎng),提高學科素養(yǎng)。高考畢竟不同于平時的考試,考的是平時的知識積累和能力,要關注這部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通過個案研究,不僅可以了解每所學校的教學成果,加強各校之間的交流、合作,任課教師也可以因材施教,提優(yōu)補差,提高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
強化主觀講評——規(guī)范高效、凸顯學科特點
網(wǎng)上閱卷后,考生的答卷上沒有留下任何批閱的痕跡,這給考生訂正試卷和教師有針對性的講評帶來一定的困難。為此,筆者以為,加強對主觀題的講評乃有效之舉。
1 根據(jù)統(tǒng)計反饋表與閱卷評分標準重新批閱學生的答題卷。重新批閱雖然會加重教師負擔,但可以使教師對每位學生答題時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講評更具有針對性。同時,學生可以明確得分要點,針對自己答題的經驗與不足進行總結,有效地訂正試卷。
2 回歸教材,夯實基礎。高考試題雖高于書本,但源于書本。主觀題的講評不是僅僅通報標準答案,而是通過試題回到對教材的深層次理解上,對問題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上,才能談得上能力的提高和知識點的遷移應用。很多主觀題的答案都是基礎知識的組合、加工和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教材的基礎應用,這就要求在講評主觀題時回歸書本,深化基礎知識,發(fā)現(xiàn)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分類加工,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知識體系。
3 總結方法,提升能力。通過主觀題的講評,總結解題過程的來龍去脈,回顧類似題或相關題。在講評主觀題時,就是要明確告訴學生,根據(jù)材料回答問題,答案肯定要依據(jù)材料進行歸納和總結。有時還可以根據(jù)試題的分值來判斷答題要點。
4 規(guī)范解題,形成良好習慣。規(guī)范的解題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歷史思維能力。首先,審清題目,明確問了什么問題,這是回答問題的先決條件,很多學生就是因為審題不清才導致答案張冠李戴,雖然寫了很多但得不到分數(shù)。其次,格式規(guī)范。很多主觀題都是由多個小問題組成或者一個問題要分為多點回答,一題多問時要標注好每一問的關鍵詞,一題多答時要標好序號。如此一來,方可避免漏答或少答,讓閱卷教師一目了然,避免不必要的丟分。再次,語言表達規(guī)范。在講評主觀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重難點知識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對一些專業(yè)術語要牢牢記住,提高得分率。
(作者單位:江蘇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