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被人譽為口袋樂隊,它是器樂教學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由于它有價格低廉,攜帶方便,音高固定,簡便易學等諸多優(yōu)點,如今它已廣泛地進入中小學的音樂課堂。
口琴雖然具有諸多的優(yōu)勢進入到中小學生的課堂,但是它畢竟是一種樂器(實踐證明:任何一種樂器的學習都是要經(jīng)過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由于學生們在學習興趣、藝術天賦上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而教學中重奏、合奏教學的難度較大。所以,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對它產(chǎn)生興趣、能夠很好地掌握它。
小學生學習口琴,很快“差異”凸顯。以三年為期限,就會分出四個層次:一類學生是音樂條件好的孩子,學過樂器,這些孩子樂感好、音準好、節(jié)奏感強,學起口琴毫不費力。除了能完成教學中規(guī)定的曲目外,還能自學一些喜歡的樂曲;二類學生是音樂條件好,但是沒有學過樂器。這部分孩子只要認真學習、刻苦練習一段時間就基本能掌握。老師要求演奏的樂曲基本都能吹下來:三類學生是一般的孩子,條件不突出、也沒接觸過樂器,學起來稍有些困難,但是經(jīng)過努力也能勉強跟著學(但沒興趣),要求演奏的樂曲能達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第四類學生就是學習音樂有困難(男生居多)的或是特殊的學生了,這部分孩子基本上不會,三年下來只能吹《小星星》之類的簡單曲目。通常的情況是:教師特別關注一、二類學生,三類學生也稍微注意,慢慢的就放棄了第四類學生??谇僬n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煎熬,在課上無所事事還惹事生非,成了讓音樂老師們頭疼的“眼中釘肉中刺”了。
筆者對在一個年級所教的四個平行班學習口琴的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
通過上述表格:可見,由于學生存在著客觀的個體差異,三、四類學生在每個班都大有人在,約占總人數(shù)的44%。所以,如何能讓所有的學生都能上好口琴課、學會口琴,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音樂的快樂,成了器樂課上的一大難題。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筆者逐漸的摸索出一套——快樂口琴“加減法”的教學模式:讓每一個接觸到口琴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加減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分層教學,突破了口琴教學的難點“合奏”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快樂口琴“加減法”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的理念:1、輕松快樂的學習音樂。2、讓所有的學生都吃得飽、夠得著。3、保護學生自尊心、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4、主動參與、學會合作??谇俳虒W中采用了數(shù)學中的加減法,通過對旋律、節(jié)奏、演奏技法的加加減減,為旋律進行變奏,或難或簡單,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一類學生充分滿足他們的能力,運用加加法,在旋律、節(jié)奏、演奏技法上不斷的變化中逐漸增加難度;二類學生能達到老師的要求,運用加法,可適當?shù)淖兓黾与y度;三類學生降低難度,運用減法使旋律、節(jié)奏降低難度;四類學生采用減減法,進一步降低難度,或者讓他們運用打擊樂器為大家來伴奏。通過加加減減不斷變化的旋律:一首簡單的樂曲可以組合成單聲部多段體回旋曲式,可以組合成多聲部合奏曲??傊耗康氖亲屗械暮⒆佣寄軈⑴c到音樂活動之中,享受音樂帶給人類的快樂。
快樂口琴加減法教學模式的特色
一、讓“快樂”充滿課堂
在飛速發(fā)展的科技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人們變得浮躁。這種浮躁的心態(tài)同樣影響了我們的孩子,他們不喜歡音樂課,不愿意唱那些看起來幼稚可笑的兒童歌曲,不喜歡靜靜地聽音樂。他們喜歡網(wǎng)絡、喜歡流行……。如何讓孩子們的心留在我們的課堂,那就是“快樂”??鞓肥侵干?、心都愉悅,用舒暢、放松的心態(tài)來學習。所以,激發(fā)興趣,營造快樂的課堂,是“口琴快樂加減法”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
此教學模式首先注重的是“快樂”:不強求每一個學生必須達到什么程度,重在能主動參與音樂活動。通過快樂的學習,大量地接觸音樂作品,引導他們對音樂的熱愛。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他們向困難挑戰(zhàn)、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與毅力。關注個體、注重合作,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口琴的快樂。其次不為學生劃分等次:在教學中始終不明顯得把孩子們分出等次,每一個人都是最棒的,演奏的音樂都是最動聽的。讓他們自己來把握學習的程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意志??鞓返膶W習音樂、快樂的演奏音樂、快樂的參與音樂。很多的孩子為了能演奏較難的旋律,課下進行了刻苦的練習,雖然艱辛卻充滿了樂趣。即使特殊的學生,也在簡單快樂的參與著,在敲敲打打中提高其音樂能力。那么整個班級的口琴水平、音樂水平會逐漸的提高。
在加加減減變化無窮的旋律中使孩子們感覺到學習口琴是沒有負擔的、是快樂的。吹不好沒有關系,可以用減法;還吹不好,減減法:實在有困難的學生可以用打擊樂器來參與音樂活動。吹好了,用加法;可以加加加,如同上樓梯,螺旋式的上升中不斷提高演奏的技能技巧??傊?,想盡各種辦法讓每一個學生們都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感受音樂帶給他們的身心愉悅的同時享受自己創(chuàng)作的音樂。
音樂教學中我們不能強求孩子們必須會唱譜子、會聽音、懂得高深的樂理知識,但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把他們培養(yǎng)成一個熱愛音樂的“人”,懂得音樂中的喜、怒、哀、樂??鞓芳訙p法的宗旨,讓每一個孩子喜歡音樂、主動演奏音樂,激發(fā)每一個孩子的藝術潛能,為他們今后的生活和音樂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進行有效的分層教學
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是客觀現(xiàn)實。分層教學是出于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的充分考慮,為了使更多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有效、更合理的發(fā)展而實施的一種教學策略?!翱鞓房谇偌訙p法”的教學模式讓分層教學更凸顯時效性,可操作性強,更加人性化。它所體現(xiàn)出的與眾不同是:演奏音樂不分難和易,熱愛音樂不分高低貴賤。再簡單的音符用心奏出后都是美妙的旋律,而且還可以運用其它的樂器來豐富它??梢元氉唷⒖梢札R奏、還可以輪奏,變化無窮。在加加減減不斷變化的旋律中給所有的學生極大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斷地提升。它是一種潛在的分層,每一個孩子根據(jù)自己的水平、能力、喜好參與音樂活動,讓音樂潛移默化侵入孩子的心靈,使他們明白,熱愛音樂不分等次。
以《小星星》為例:(譜例一)是歌曲第一樂句的基本旋律。當班級里的大部分學生基本學會后,采用加減法對旋律進行變化。
減法:當一首樂曲大部分學生都能吹奏時,首先要關注的是進度慢的、程度差的孩子,可以通過減法來滿足他們學習的欲望與興趣,簡單的旋律讓他們放松心態(tài)、自信的演奏,使他們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運用減法只要稍稍的改變旋律、節(jié)奏,全班的孩子就都沉浸在音樂中了。如(譜例二)把每一個小節(jié)減掉兩個音符,變成兩個二分音符,即每一小節(jié)變成兩個音,難度大大的降低了,適合這一部分的學生吹奏。
加法:當簡單的旋律滿足不了部分一二類學生的程度時,加法是最好的辦法,可在節(jié)奏、旋律上進行變化。如(譜例三)在節(jié)奏上進行了變化,增加音符的數(shù)量,把部分四分音符變成了兩個八分音符,節(jié)奏密集了,再吹奏上增加了難度,需要在氣息上、嘴形上有良好的控制。此時要引導、鼓勵所有的學生去嘗試演奏,不限人數(shù)、不限程度。感覺有困難的學生可以不練,還是吹奏把握大、或自己喜歡的旋律。
加加法:再次的變化,旋律、節(jié)奏、演奏技法上增加難度。如(譜例三)旋律加花,節(jié)奏上增加了符點四分音符,演奏技法上在二分音符處加入震音或舌伴奏。這條旋律難度很大,只適合一部分孩子演奏。但是在教學中筆者卻鼓勵所有的學生都來試試,哪怕只吹會一小節(jié),對于自己來說都是一個提高,積極引導他們克服困難、主動練習。
經(jīng)過加減法變化的難度各異幾條旋律整合起來,就是一首完整的四個樂段器樂小曲。例如形成a_b_c_d單四段變奏曲式或a_b_a_c-a_d_a回旋曲式等等;再稍加整理巧妙地變成一首四部合奏曲,加點打擊樂器伴奏,嚴然一個小型樂隊了。大家自由組合吹奏,選擇一條難易程度最適合自己的,鼓勵不怕困難,向困難挑戰(zhàn)的學生。此時呈現(xiàn)出各有所需的快樂課堂,可以獨奏、可以齊奏、可以輪奏、還可以重奏、合奏,有減有難,滿足班里各個層次的學生,讓他們都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使他們感到學習樂器不再困難、不再枯燥。根據(jù)自己的程度、喜好來學習音樂,參與音樂活動??谇僬n上充滿了和諧的音樂、快樂的音樂。經(jīng)過長時間的磨練,每一個學生都會有所收獲,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不喜歡口琴、不愛上音樂課的現(xiàn)象大大減少了。
音樂學習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喜歡音樂、熱愛音樂、提高音樂素養(yǎng),而不是拿分數(shù)來劃分等次。所以不管學生演奏的難還是易,只要他們喜歡、真的參與音樂、享受音樂就足夠了。因此在音樂教學中不能硬性的給學生劃分等次,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參與權,自己來選擇難與易,激發(fā)興趣、快樂學習。每一首樂曲經(jīng)過“加減法”的改編后,都能夠整合起來,不管是齊奏還是合奏,都讓每一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程度充分參與,使得處于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在不斷地參與中提高演奏的技能、技巧,增加自己的音樂知識。
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合奏”教學
“快樂口琴加減法”教學模式又一特色是隨時可以進行合奏教學。以往的器樂教學都是以齊奏為主,把樂器當成教具,輔助課堂教學,而忽略了器樂教學的“合奏”教學。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器樂教學應重視和加強合奏訓練。因為合奏在學生面前展示出不同樂器的音色美、和聲織體的和諧美,有利于學生立體音樂思維的發(fā)展和視覺、聽覺、運動感覺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器樂合奏中豐富的音響效果,更能加深學生對音樂形象的理解與感受。更有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與他人合作、處理人際關系的功能?!凹訙p法”的教學模式是潛移默化的,隨時的加減組合就進行了合奏教學。首先每一首樂曲在加減后都可以變成合奏曲;其次加減法的運用不僅能讓旋律“橫向”變化,還可以“縱向”的變化,讓學生們在加加減減中隨時進行有聲部的“合奏”學習,使合奏不再是器樂教學的難點。例如:在學習sol音時,采用音程上下加減法,向下減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向上增加三度、四度、五度都可以縱向加減,或者同時縱向加減形成三部、四部的和聲(譜例五)。長此以往,學生們和聲的概念慢慢的形成,也為合奏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學習樂曲《布谷》后,引導學生采用縱向加減使樂曲變成一首合奏曲,例如采用減法,向下構音程,sol、mi向下三度構成mi、do,還可以是四度或五度(要有試奏,選擇效果好的、和諧的音程進行練習),以此類推,《布谷》的二部旋律就出來了(譜例六)。此方法簡單,學生接受較快,配完后二部旋律直接就留在學生的腦中,不用再一點點的讀譜。
譜例七《春天來了》也是在課堂上和學生們一起采用橫向、縱向減法,配出的一首三部合奏曲,有難有易,滿足了各個層次學生的需要,再加上打擊樂器來伴奏,演奏效果非常的好,深受孩子們的喜歡。
快樂口琴加減法的“合奏”教學中逐步的讓學生明白:在一個合奏整體中,每個聲部、每一個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三角鐵與奏旋律的口琴一樣在音樂中有同樣的重要性,在合奏中,每件樂器都有可能在音樂的某一部分中充任“主角”,而它隨時也要讓位給別的樂器,而充當配角。所以在合奏活動中,即使天賦差的學生,也都能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參與一定的活動。通過這種音樂上角色轉(zhuǎn)換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合作觀念、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觀念。
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以音樂為本,重在感受參與,創(chuàng)建適合學生的音樂課堂的理念。“快樂口琴加減法”的教學模式一定會得到學生們的認可,口琴課堂上一定會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孩子們積極參與、興趣度高,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在穩(wěn)步的提升。即使學習音樂吃力的學生也不會讓他們喪失對口琴的興趣,雖然他沒有其他的學生吹得好,但是他們一直在參與音樂的學習。在音樂中尋找快樂,不管能吹奏幾個音,都是在感受音樂美妙,沒有脫離音樂,更沒有在器樂課堂上無所事事、惹是生非的學生了。鼓勵、信任把班級口琴課變成了音樂的樂園,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參與的快樂、音樂的美妙。
經(jīng)過幾年的課程實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下面是09年教授的年級四個平行班經(jīng)過三年的口琴學習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從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參與的程度,整體的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音樂的學習重在興趣與參與,在不斷地參與活動中感受著、欣賞著音樂美妙,快樂的學習音樂。通過練習,孩子們會自然而然地愛上音樂。愛上音樂遠遠比學會一首歌曲或?qū)W會一首樂曲的意義高得多,“愛音樂”是終生的,它讓孩子們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