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是指音樂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有意識地、不失時機地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及時有效、客觀公正的評價與引導。其中根據音樂課堂的教學特點,即時的激勵性評價是音樂課堂上最為常用且有效地評價方法。教師努力創(chuàng)造在課堂上讓學生個體表現的機會,在滿足學生表現欲望的同時,巧妙開發(fā)運用評價藝術,讓更多學生得到課堂上的成功體驗。評價藝術貫穿于學生的學習全過程,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成功的快樂,不斷增強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因此,教師的課堂評價藝術是師生和諧互動的潤滑劑,是激勵學生發(fā)展性學習的動力劑,更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個性和進取精神的有效方法。
音樂不同于語文、數學,不能僅通過期末一張試卷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評價,如何做好學生學習音樂的評價呢?它將關系著學生素質的發(fā)展。對此,筆者從以下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音樂課堂評價的內涵
近年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進一步揭示了人個體之間的差異,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他認為每個人至少有七種智能,即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體態(tài)智能等。并且指出每個個體在這些方面的發(fā)展方向及其發(fā)展水平都存在著差異。因此,評價目標應設多種層次。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反映出每個個體在不同方面的發(fā)展水平,才能使每個個體發(fā)現自己的長處,增強自信。素質教育特別強調學生自信心的樹立,因為自信心是一個人成長的根基。
本學期筆者擔任初一年級的音樂課。4個班音樂課程,共有學生170人左右,一周一節(jié),共72課時。
學情分析:我們是普通學校中的收尾校,這屆學生整體的常規(guī)不錯,學習態(tài)度很好。大部分學生喜歡上音樂課,但是不喜歡學習樂理知識,誤認為音樂課就是唱歌課,不懂得欣賞。導致欣賞教學一直是教學的一大難題,聆聽音樂習慣很差,尤其幾個個別學生就像對牛彈琴,只顧自己,有時候借欣賞內容還竊竊私語,趁機閑聊兩句,而影響其他同學很好的聆聽。在曲目的選擇上,老師感覺還行,對學生就顯得陌生和不理解,對音樂課鑒賞能力還很淺薄,欣賞音樂興趣不濃,比如意大利維瓦爾第的“四季——秋”介紹的與欣賞的有距離,有一聽就想睡覺的感覺。還有不少的同學討厭教師教譜,因為沒有一點基礎,全屆學生會識譜的不足10人。但從整體水平來看,學生比較喜歡上音樂課,情緒活躍、課堂紀律較好??傮w上說,學生比較拘謹,學習自主性也較差,還是喜歡讓老師牽著走。但這得有一個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來努力。
根據本校情況,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隨時滲透德育、美育教育,以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努力把教書育人提高到一個新層次,并通過各種題材歌曲的學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賞,讓學生感受美的藝術和高尚的情操,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精神、環(huán)境意識、心理條件等,讓他們努力進取,奮發(fā)向上。筆者一直以素質教育為本,不斷提高音樂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實于教學,充分發(fā)揮音樂課益智、促體、輔德的功能。
二、針對學情適當評價
根據學情,筆者隨時將教學內容進行測試。在學唱一首新歌時,如《新世紀的新一代》后要求學生唱會,下一節(jié)課抽查給大家表演,表演時以鼓勵為主,成績?yōu)檩o。再比如,欣賞《祝福祖國》、《今天是你的生日》后,留下作業(yè),請學生制作小插圖,下節(jié)課之前交。老師給予評價,基本都是鼓勵性的評價,經常適時將優(yōu)秀插圖展示給學生。至于期末考試的成績,應該是掃尾性的,讓學生從中得到鼓勵的暗示是明確的目的。今年的期末考核,筆者從歌曲演唱、樂器演奏、配樂朗誦、戲曲表演、樂曲片段欣賞后,寫出作者名字、國度等幾方面,由學生任意選擇一種,再參考平時有限的成績,結果基本是:優(yōu)秀率30%,55%是中間的得良,另有10%評為及格,剩下的5%不及格,之中有的有弱智證明,有的是跟班生,有的是雙差生。
筆者認為,中學音樂教育是僅高于小學的一種基礎教育,也是一種基本素質教育。在教學中,音樂教師要運用自己的綜合素質,體驗藝術作品中的情感,并把這種情感通過各種豐富的教學手段傳導給學生,使學生真正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因為學生本身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所以教師就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之一。教師的言行舉止在潛移默化中,會對學生產生影響,而這種影響很可能會陪伴他們一生。所以,給孩子更多的鼓勵性評價,讓他們在音樂課上增強自信,并在老師的影響下學會用全面的方式去評價別人,是至關重要的。
應該認識到老師的評價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性,一句鼓勵的評價,有時就像推動劑一樣,讓孩子取得很大的進步。我們作為一個和課改同成長的老師,能用這樣的手段讓孩子取得進步,何樂而不為呢。
三、用寬容的心態(tài)去鼓勵性評價
在短短的每周一節(jié)僅40分鐘的時間內,如何讓學生有被關注的感覺,這要求教師有充分的評價廣度。因為音樂課太特殊,它不可能像其他文化類課程那樣,有經常性的作業(yè)和單元考核,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相對比較少。有些學生甚至從來沒有在課堂上有其他的展現機會,一直處于“默默無聞”的狀態(tài),很尷尬,音樂課堂很容易變成只是“活躍分子”的快樂天堂。當然,音樂評價手段的不正確,也可能會扼殺學生的音樂學習欲望與興趣,會把音樂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說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音樂教育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yǎng)人”。音樂家格林卡的這句話說明,我們的音樂教育不是為了培養(yǎng)音樂專業(yè)人才,更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其宗旨是為了育人,要在統(tǒng)一培養(yǎng)的基礎上發(fā)展個人專長,是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美的滋潤。作為教師,我們的言行舉止都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目前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的性格中有一些明顯的弱勢特征,如自私、脆弱、好強、孤獨、同學之間相互攀比等。這就要求音樂教師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對事物的發(fā)生可以作適當的調控,用客觀的態(tài)度去全面評價學生,用自己真誠的情感處理,引導培養(yǎng)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和樂觀活潑的態(tài)度。
孩子的心靈是天真純潔的,我們要用同樣天真純潔的心態(tài)來對待他們,才會得到他們的認同和歡迎。尊重孩子的想法,給孩子各種各樣表現的機會,這并不要求他們表現得多么完美,哪怕他表現得很糟糕,只要得到老師的肯定,這就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明明知道他是一個還沒有任何表演經驗的初學者,老師要幫助他完成表演。不難想象,如果貝貝在第一次表演后受到的是老師的嘲笑或是打斷他的表演請他坐回位子,他就不會有第二次表演的機會,就得不到同學的歡迎,也許他還會像以往一樣,又嘲笑或是指責下一個表演的同學。
四、以發(fā)展為目的鼓勵性評價
老師的語言是第二張臉孔,你即使有再嬌美的容貌,卻沒有能讓孩子感到親切的語言,你在他們心目中就永遠是陌生的。多用談話、商量的語氣和孩子們交流,多聽聽他們的意見,不管他們說的是否正確,讓他們先表露出來,老師再去說自己的觀點,效果會比較好。如果在這節(jié)課上,我聽到有孩子議論的聲音就馬上去指責他們的話,效果也許會適得其反,可能那幾個孩子會有逆反的心理,或是往后都不敢接近老師。盡管他們做得不對,老師還是要鼓勵他們進步,給他們提出希望。這也是老師對他們的一種禮貌,鼓勵的作用要大于一味的批評。希望他們在受到音樂熏陶的同時,心靈也得到美的教育,這就是音樂教師要行使的職責。
筆者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了過程性、主體性、展示性評價方式,主要有平時積累評價法、合作表演評價法、特長展示評價法。平時積累評價法:是把學生平時在課堂中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態(tài)度作為重要成績給予記載。合作表演評價法:是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首歌曲或一個舞蹈進行合作表演。特長展示評價法:是學生個性化的吹拉彈唱等各項特長,都可以在“小小音樂會”上展示,作為考核內容之一。最后將這三部分綜合起來,進行綜合評價。
五、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評價
美國教育家克萊·貝德福德說:“你一天可以為學生上一課,但是,如果你用激發(fā)好奇心來教他學習,他終生都會不斷地學習?!迸d趣,是學生學習心理中最活躍的因素。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評價的主體,怎樣發(fā)揮好他們的主體作用呢?還應歸結在教師的引導上,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關鍵。是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揚,都希望自己的行為得到別人中肯的評價,尤其是老師的評價。讓孩子感受到溫暖與得到關注是每位音樂教師首先應擁有的一劑良方,作為音樂教師,怎樣使他們在每周的一節(jié)音樂課上感受到你在關注他呢?教師一定要做個“有心人”。
六、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思維的評價
音樂教材在安排上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每個單元融演唱、表演、欣賞、實踐、創(chuàng)造等為一體,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fā)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fā)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當學生對音樂課充滿興趣時,再鼓勵他們挑戰(zhàn)自我、探究音樂。每一次課都是一項挑戰(zhàn)內容,如在欣賞《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時,筆者允許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音樂,他們有的律動、有的模仿聲音、有的模擬情境、有的畫圖形譜等形式,孩子們幾乎都參與到活動中。
在節(jié)奏聽記中,學生們對枯燥的學習不太感興趣,筆者便為他們設立了逐輪爭分(10分、20分、50分……)比賽項目,為了個人的爭星及集體的榮譽,他們激情高漲,對節(jié)奏聽記、改寫節(jié)奏、用音名字頭創(chuàng)作旋律短句更為投入。
對音樂的理解沒有固定的答案,張揚學生的個性是老師應關注的,師生之間成了朋友關系是應提倡的。讓“學困生”得到信任與關懷,讓老師的微笑與眼神投向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也許就會更獨特。有效的評價哪怕僅僅是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將帶給學生參與實踐、探索音樂無窮的動力。
七、讓學生充分享受音樂的評價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心靈的藝術……當學生能對音樂持獨特的理解時,他已經聆聽了音樂,享受了音樂。筆者在教學舒伯特的《搖籃曲》時,孩子們通過聆聽,選出了符合歌曲的詞語,有的選擇親切、慢;有的選擇溫柔、深情;有的選擇稍慢等,他們都能體會歌曲的速度與情緒。這時一個學生站了起來:“老師,我的答案和他們不一樣,我還選了有力?!蓖瑢W們都“啊?”驚奇的望著他,但我始終做他忠實的聽眾,尊重他,并對他說:“你能大膽表述自己觀點是老師最欣賞的,那讓我們帶著你的答案再聽聽怎樣?”當他再次回答時便省去了“有力”這詞,并說明了他先選擇的原因……我不由自主的為他鼓掌,并把支持與信任的目光投向他,孩子們也為他的表現送上學聲。
教學中,評價的方式是多樣的,或許你的一句話就發(fā)現了一個“音樂天才”,或許一個動作將讓學生學會終生學習的方法,或許……帶給我們的思考太多。作為音樂教師,決不要吝惜你的微笑、動作、眼神、語言等,學習中沒有絕對的“差生”。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能總是牽著他的手走,而還是要讓他獨立行走,使他對自己負責,形成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采用合理有效的多元化評價,充滿興趣的學習、投入的學習,才能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思維,培養(yǎng)能力,才能充分享受音樂。
新課程標準指出:“音樂學習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于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闭n堂教學有民主、有互動,就會有評價??梢哉f評價是動力器,它將教學引向深入。音樂教學中只有充分發(fā)揮音樂評價藝術這個教學“法寶”,將藝術性的評價無聲地融入各種音樂活動中去,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得到實實在在的關注;讓學生不斷地體驗音樂課堂、表現課堂、享受課堂。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音樂能力的提高,使音樂學習成為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