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婚姻法》的制定與修改,以及婚姻法司法解釋的出臺,充分折射出中黨對待婚姻家庭關系的政策演變,反映了整體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變化,也反映了制度創(chuàng)制、執(zhí)行對社會變遷的約束、激勵,以及對婚姻家庭成員的政治經(jīng)濟地位的影響。
關鍵詞 共產(chǎn)黨 婚姻 立法
中圖分類號:D2 文獻標識碼:A
一、婚姻立法的起步階段(1927——1949)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開辟了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 1931年成立了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并在1931年和1934年相繼頒布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
《婚姻條例》是紅色蘇區(qū)第一部統(tǒng)一的婚姻立法,其立法精髓集中體現(xiàn)在三方面:一是對婚姻自由原則的有力推進。二是對女性權益的充分保護。三是對兒童權益的高度尊重?!痘橐鰲l例》的頒布和施行對中國共產(chǎn)黨穩(wěn)定蘇區(qū)、建設蘇區(qū)、發(fā)展蘇區(qū)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與《婚姻條例》相比,其修改和增加的內(nèi)容是:第一,結婚制度的變化,禁婚親的范圍有所縮??;第二,離婚制度的變化,一是增加了對軍婚的保護,二是增加了對女性分得土地的保護,三是增加離婚后的子女撫養(yǎng)的詢問程序;第三,非婚生子女權益保護的變化。
這兩部婚姻法的頒布與實行,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形成與確立,是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chǎn)黨將馬克思主義關于婚姻家庭的學說具體運用來解決我國婚姻制度問題的偉大開端。
二、婚姻立法的基本成熟階段(1949——1978)
195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的第一部《婚姻法》,是在與婚姻家庭領域那些舊傳統(tǒng)和舊觀念作斗爭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
這部法律內(nèi)容涵蓋了婚姻家庭的各個方面,廢除了包辦強迫、重婚納妾、侵害婦女兒童權益的封建婚姻制度,建立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的婚姻制度。這部婚姻法是在馬克思主義法制思想指導下起草制定的,在繼承和創(chuàng)新過程中構筑的法制框架結構相對完整,立法原則基本正確,在新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新中國的第一部《婚姻法》徹底地廢除了我國沿襲幾千年的封建婚姻制度,打破了只有男方才能離婚的特權,在人們心中樹立了男女平等的觀念,使婦女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因此,這部婚姻法律承擔了除舊立新的任務,它的頒布是一場婚姻制度的革命,具有里程碑的歷史意義。
三、婚姻立法的完善與發(fā)展階段(1978——201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婚姻家庭立法加快了體系化、制度化的進程。1980年婚姻法在1950年婚姻法的基礎上,結合建國后30年的司法實踐經(jīng)驗和婚姻家庭領域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在內(nèi)容和制度上作出了必要的修改和補充。它為剛剛度過法律虛無主義的我國社會重新走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道路,勾畫了婚姻家庭法律制度體系框架,進一步建構了婚姻家庭制度和具體規(guī)定。
(一)1980年《婚姻法》對1950年《婚姻法》的完善及其意義。
從1958年到1978年這20年的時間里,中國社會經(jīng)歷了巨大的歷史變遷?;橐黾彝ブ幸渤霈F(xiàn)許多特殊家庭問題,本來通過 1950 年《婚姻法》已經(jīng)被破除的陳規(guī)陋習又再次出現(xiàn),包辦婚姻、買賣婚姻、借婚姻索要財物的情況不斷出現(xiàn),婦女的權利不能得到保障。
1980年《婚姻法》對1950年《婚姻法》的發(fā)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基本原則進行了補充和修改,增加了實行計劃生育原則和保護老人合法權益的內(nèi)容;第二,修改了結婚條件。關于法定婚齡,男女各提高了2歲;第三,增加了登記結婚后,根據(jù)男女雙方約定,可以互為對方家庭成員的規(guī)定;第四,改進了我國離婚制度,增加了準予離婚的法律原則。
1980 年《婚姻法》是在建國三十年的司法實踐基礎上,結合婚姻家庭的新問題和新情況設立的。它為剛剛經(jīng)歷過法律虛無主義的中國社會開辟道路,建立了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框架,進一步建構了婚姻家庭制度和具體規(guī)定,為婚姻法的制度化和體系化做出貢獻。1980 年《婚姻法》對建立平等、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社會進步,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二)2001年《婚姻法》對1980年《婚姻法》的發(fā)展及其意義。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在完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大背景下,為了反映社會發(fā)展變化,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婚姻家庭權益,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對1980年婚姻法作出了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增設了必要的法律制度和具體規(guī)定,強化了對公民婚姻家庭權利的保護。
2001年修訂的婚姻法體現(xiàn)了婚姻家庭制度的發(fā)展變化,一是填補了立法空白,增設了婚姻無效和可撤銷制度,增加了禁止家庭暴力的規(guī)定;二是充實完善了已有制度,細化了夫妻財產(chǎn)制度,離婚的法定條件,擴充了離婚救濟的方式,強化了法律責任;三是強調了婚姻法的倫理特性,為構建和諧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奠定了法律基礎。修訂后的婚姻法在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方面將更切合實際并具有可操作性,對于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婚姻家庭制度,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也具有積極意義。
四、三部《婚姻法》體現(xiàn)的婚姻立法理念的變革
縱觀我黨婚姻立法的發(fā)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出,《婚姻法》的發(fā)展代表了在我國婚姻家庭的變遷,這里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在當時社會變革的大背景下完成的,法律既引導社會變遷,亦受社會變遷影響,法律與社會在相互變革中各臻成熟。
國家對于婚姻立法的態(tài)度也隨著時代的變化在進行改變。概括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從強調行政管制到尊重個人權利,二是從追求平等公正到強調司法效率和自己責任,三是從注重形式正義到強調實質正義
綜上所述,社會的變遷會帶給婚姻家庭領域許多新問題和新情況,我黨因勢利導,更加注重對婚姻立法制度與理念的創(chuàng)新,引導社會向和諧穩(wěn)定的方向發(fā)展?!痘橐龇ā返闹贫ㄅc修改,以及婚姻法司法解釋的出臺,充分折射出我黨對待婚姻家庭關系的政策演變,反映了整體我國社會的發(fā)展變化,體現(xiàn)了社會變遷對制度的建立與轉變的影響, 也反映了制度創(chuàng)制、執(zhí)行對社會變遷的約束、 激勵,以及對婚姻家庭成員的政治經(jīng)濟地位的影響?!?/p>
(作者單位:山東輕工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