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學生與輔導員之間溝通的現(xiàn)狀分析
筆者對河南省幾所高校的30名輔導員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結果顯示大多數(shù)輔導員只是每周進一兩次教室,每2~3周進一次宿舍,每周只能有針對性地找2~3名學生談話。因為輔導員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親自深入學生,所以大部分時間他們只能通過一些班干部來了解學生的信息。此外,筆者還對河南幾所高校近千名在校學生進行了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有將近90%的學生不愿意主動跟輔導員溝通。
以上局面是輔導員和大學生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輔導員方面來講,在河南省的幾所高校中,輔導員與學生的比例達到了1∶400~500,遠遠超過了教育部規(guī)定的1∶200的比例。此外,輔導員除了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外,還需要負責學生的教學管理、組織活動管理、安全管理、學籍管理等眾多工作。由于工作量大,導致輔導員沒有足夠的時間親自完成某些工作。從大學生方面來講,首先在主觀意愿上,大學生主要表現(xiàn)為不想溝通,也不善于溝通;其次,受傳統(tǒng)師生觀念的影響,部分輔導員以權威者、教育者自居,導致學生存在相應的自卑或戒備心理;最后,很多學生認為輔導員只是對他們進行日常的事務性管理,所以在學習、生活和情感上遇到困難時,他們不會主動向輔導員尋求幫助。
二、輔導員管理與溝通工作的必要性
如今的大學生渴望自由,拒絕束縛;希望被愛,但又喜歡獨處。他們也有鮮明的優(yōu)點,如更加自信、更富有創(chuàng)造力等。雖然大部分大學生已經(jīng)成年了,但是他們剛從高中的繁忙生活中脫離出來,來到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他們會迷茫、漫無目的、不知所措。如果這時沒有正確的疏導和溝通,將會使學生產(chǎn)生自閉、過激等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問題,造成的后果不容小覷。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的直接組織者和實施者,是大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主要責任人。如何與時俱進地指導大學生,是當前高校政治工作的一大主題,也是輔導員必不可少的研究課題。
三、做好高校輔導員管理與溝通工作的幾點要素
管理心理學研究指出:“管理過程實質(zhì)上就是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和互動的過程?!倍鴾贤▍s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匯的唯一途徑,溝通是一切工作進行的前提,更是有效管理的法寶。只要做好了溝通工作,班級的管理工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1.用心溝通
輔導員應該真正做到用心去溝通、去體驗學生的處境,使他們感受到你真誠的關愛。只有這樣,學生才愿意敞開心扉,和你交流。在生活中,有的學生不善于交際,不知道如何與同學、輔導員接觸;有的學生自視清高,不屑與周圍的“凡夫俗子”交往;有的人怕遭到別人的拒絕和恥笑,而不敢和同學、輔導員交往;有的學生只有狹小的圈子,把自己和他人隔離開來。對這些學生,輔導員只有用心溝通,才能更容易發(fā)現(xiàn)他們在生活或者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便進行及時的溝通和引導,從而獲得教育學生的最好契機。當學生感到挫折和孤立時,如果輔導員能及時地表示關心和理解,伸出熱情之手,幫助學生排憂解難,能使師生之間的感情更加親密。
2.平等溝通
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影響較大。師生關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學生自我意識的迅速發(fā)展與強烈的自尊心使得他們常常不能理性地應對自身現(xiàn)狀和合理地調(diào)整自我。學生對于他人的言語、輔導員的忽視、不公平的待遇等會非常敏感,在情緒上有時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不安、焦慮甚至是憤怒,在情感上對慰藉的需求就成為他們急切的愿望。理解也就成為一種細心的呵護、一種深沉的愛,細細地潤化他們的心田。這時,平等溝通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輔導員用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和學生進行溝通,往往會遭到他們的排斥。而有的學生因害怕輔導員而不愿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只是敷衍應付,這樣的溝通只會浪費時間。而平等交流既可以顧全學生的自尊心,又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溝通中要善于傾聽
很多人認為,在溝通過程中,自己說得越多越好。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在溝通中,我們真正應該把握的不是自己說多少,而是“對方說了多少”“他說的話能產(chǎn)生多大的影響”。溝通的重點不是“我說了什么”,而是“我聽到了什么”。曾有位長者這樣教育他的后輩:“當有人來向你訴說他的問題時,千萬不要隨口說你明白。因為,事實上你一點也不明白。更糟的是,你根本沒有聽他訴說?!瘪雎牭暮脡?,無論是對訴說的人還是聆聽的人,都有很大的影響。只有認真聆聽,你才會了解訴說的人遇到的問題,才會讓訴說者感覺到你在關注他們的問題,從而才會真實地說出他們的想法。而只有知道了他們的真實想法,才可能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4.激勵和嚴格要求相統(tǒng)一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有一句名言:“我的基本原則永遠是盡量地多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學生思想幼稚,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和誘惑,需要教師嚴格要求和正確引導。嚴格要求本身就包含了對學生的信任和尊重,是在情感溝通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在履行要求的過程中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和品格。對輔導員來說,只有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嚴格要求學生,才能獲得學生的尊敬,建立自己的威信。如班級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制訂和實施就是對學生嚴格要求的過程,這些嚴格要求必須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學習的進步及思想的正確發(fā)展。筆者主張采用疏導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對犯錯誤的學生,更要采取先表揚后批評、間接提醒、委婉提示、個別談心等教育方式,既要動之以情,又要曉之以理,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理交融,通情達理。同時要做到嚴格要求和激勵相統(tǒng)一。激勵本來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所謂激勵,就是激發(fā)人動機的心理過程。將激勵這個概念用在管理方面,是為了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被動的管理只是一時的手段,學生做到積極主動才是目的,而激勵是實現(xiàn)這個目的的一種重要途徑。
5.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溝通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要想實現(xiàn)預期的溝通效果,就應該使用學生容易接受的語言表達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對話,要多幾分幽默詼諧,少一些死板僵硬,實現(xiàn)有效的溝通。
四、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溝通方法的創(chuàng)新
1.建立學生個人檔案,進行分類管理
建立學生個人檔案是了解學生的開始。在新生入學時,輔導員就要建立學生的個人檔案,新生個人檔案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學生的個人基本信息和家庭基本信息兩部分。有了這些信息,輔導員就能初步判斷學生的性格,對他們進行分類管理,如把學生分成獨立型、失愛型和娃娃型三種類型。獨立型學生的人格比較健全,不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失愛型學生大部分來自低收入家庭或是單親家庭,生活壓力比較大,他們是最有可能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群體;娃娃型學生大多來自較富裕的家庭,從小物質(zhì)生活豐富,表現(xiàn)為生理成熟、心理幼稚,缺乏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缺少個性,思想不成熟。輔導員應在基本信息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平時了解到的信息材料,根據(jù)以上三類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分類管理。此外,輔導員還可以通過一對一的溝通來了解學生的需求,更好地與學生進行交流。
2.建立多渠道的溝通方式
面對面的溝通是人們喜歡的溝通方式之一,但部分學生會不習慣和輔導員進行這種溝通。于是,輔導員可以采用書信、電話、手機短信、電子網(wǎng)絡等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電子通訊設備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溝通方式。電子通訊設備溝通的現(xiàn)實性和靈活性使溝通不受限于時間、地點等因素,隨時可以進行。此外,在學校網(wǎng)站上建立“學生工作論壇”,輔導員定期在論壇上發(fā)布、更新相關信息,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也可以在論壇上與輔導員自由交流,暢所欲言,這不但能增進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感情,還能啟發(fā)和幫助存在問題的學生。
五、總結
在這個科技高度發(fā)達,人與人交流分享越來越少的時代,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正確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生活、學習或心理上的問題,避免不良問題的發(fā)生。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和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用溝通這座橋梁達到管理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利光.高效管理有手段[M].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06.
[2]王維勛.心理溝通與大學生管理[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
[3]賴凡.平等意識的確立與班級管理——以平等意識構建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J].時代教育,2008,(4).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