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村初中 作文指導 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6B-0027-03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初中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會?!薄案鶕?jù)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初中作文教學的目標明確具體。本人在農村初中從教二十余年,深知要達到這個教學目標可謂是困難重重,任重道遠。為此,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探索式的作文教學指導。我認為要提高農村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去努力:
一、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挖掘寫作素材
中學生大多在12~16歲之間,身心、視野、閱歷、交際等正處于快速發(fā)展的時期。但是由于農村經濟落后,交通閉塞,家庭教育缺乏,農村初中生大多貪玩好動,常處于一種漫不經心的狀態(tài)中,對事物的觀察和信息的捕捉能力薄弱,有的甚至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而他們在寫作時不能繪聲繪色地反映事物的具體形象和本質特征。
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挖掘農村寫作材料呢?
(一)指導學生領略農村自然風光,感受體味生活
四季轉變,花開花落,斗轉星移……大自然的一切都與我們的內心世界相通著。在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農村的獨特風光,讓他們用語言把自己對農村風光的感受表達出來。比如田野上金黃的稻田、菜園中碧綠的蔬菜、果園里火紅的柿子、小溪中潺潺的流水……這一切無不是學生身邊既熟悉卻又被忽略的美景,我敏銳地抓住這一切,創(chuàng)設機會引導學生體察、表達。
這個指導不是機械式地命令,而是隨機而行的。例如,有一天剛開始上課,我先叫學生看教室外那一片金燦燦的稻田,然后引導學生說:“大家認真觀察這一大片金黃的稻田,它在微風的吹拂下像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由此你會想到什么?請大家充分發(fā)揮想象,寫幾句話?!睅追昼姾?。學生紛紛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其中就有這樣的佳句:“稻子成熟了,那一串串飽滿充實的稻穗,承載著的是農民一年的寄托和夢想。稻子熟了,大地沸騰了,農民拿著鐮刀,開著機車在田埂間來回穿梭,轟隆隆的聲音響徹耳際,地里到處都是人們忙碌的身影,就連小孩兒也都跟在大人的身后,幫著撿稻穗,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兒?!边@是多么感人至深的描寫啊!在進行觀察實踐后,學生認識到原來身邊這些樸素的景色也可以這么美地表達出來。
(二)指導學生觀察農村純樸的人和事,激發(fā)其真摯的情感
許多學生為自己是農村人而感到自卑,有時連自己的母親也羞于提起。因此他們的作文所寫的人都有種不真實的感覺,缺少了真情實感。于是,我有意識地讓他們認真地看一看身邊的勞動人民,看他們的神情、膚色、動作等等,從而有體會、有感觸。
在一個冬日的早晨,臨上課前,我忽然看見一位大嫂拉著一車柴火往食堂的方向走去。寒風凜冽中,衣著單薄的她艱難地邁著步伐。這時我忽然想到,這不正是學生觀察生活的好素材嗎?
于是我把學生叫到走廊上觀察那位大嫂,起初學生還嘻嘻哈哈地笑著,覺得很有趣,可是漸漸地,他們安靜下來了,有的還流下眼淚,有的低頭若有所思。回到教室后,我讓學生把剛才所見所感寫下來。結果很多學生詳細地描寫了拉柴的大嫂的外貌、動作、神情,有的甚至還想象了她的心理,寫得真實而生動,感人至深。我趁機說,生活中這樣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包括我們的父母,他們都是那樣的純樸和勤勞,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就會得到真實的體驗。把真情實感凝成文字必能打動人心。
(三)要求學生融入農家生活,體驗醇厚的民風
遼闊的農村蘊含著豐富的寫作素材,只要我們善于發(fā)掘,定能獲取直接的生活素材,從而幫助學生找到習作的活水,由此而寫來的文章,往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因此每逢周末,我都要求學生寫一篇日記來記錄自己周末所參與的農村生活。結果有的學生寫了他割稻谷的經歷,有的寫了放牛、摸魚、窯紅薯的樂趣,還有的寫了賽龍舟、對山歌等民俗活動和鄰里之間、鄉(xiāng)親之間的感情聯(lián)系等等,其間蘊含著純真的童趣,純樸的民風,鄉(xiāng)民和睦相處之情、勤儉節(jié)約之德,內容豐富多彩。學生通過寫日記收集來的這些農村特有的素材都十分寶貴,只要稍加指導,就可以用到學生的作文當中,形成富有鄉(xiāng)土氣息的文章。
二、注重閱讀感悟。積累寫作語言
農村初中生因為經濟條件限制,閱讀量少,閱讀面窄,見識不廣。據(jù)調查,我校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沒有讀過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更不必說外國名著了。這樣的閱讀水平又怎能寫得出神情兼?zhèn)涞募炎髂?因此,正確引導學生善于閱讀,精于閱讀十分重要。在實際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創(chuàng)設閱讀條件,增加課外閱讀量
由于農村學生家境并不富裕,學生的藏書量有限,為了使之有足夠的閱讀量。我在所帶班級里建立班級流動圖書館。即由教師開出課外閱讀書目單,再把全班師生的這類個人藏書統(tǒng)計起來,匯編成目錄表,學生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相互借閱。在時間上,堅持每個星期開兩節(jié)課外閱讀課,同時鼓勵學生隨時隨地地閱讀走廊上的標語、路邊的廣告詞、櫥窗里粘貼的報紙等等。
(二)規(guī)范閱讀方式,提高閱讀水平
指導學生閱讀時要堅持讀、思、寫相結合的原則。即學生閱讀相應的作品,內心肯定會得到一定的啟發(fā),由此引發(fā)深思,這時候就要要求學生把所讀到的文章內容以及閱讀體會、點評心語記錄下來,形成有價值的閱讀感悟。同時還要求學生把閱讀中遇到的別開生面的開頭、耐人尋味的結尾、巧妙的過渡、合理的照應、匠心獨具的結構方式、妙用的句式、豐富的想象等分門別類地摘抄下來,用心揣摩、潛心思考,從而得到啟迪。
通過積累,把零亂的語言信息條理化、系統(tǒng)化,串一個個知識點為知識鏈、知識塊,便于信息的記憶,便于對信息進行同化,便于重構自己的認識結構,也便于寫作。這樣學生讀得多、記得多,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能博聞強記厚積薄發(fā),寫起作文就會文思泉涌、妙筆生花。
例如,學習了《熱愛生命》這篇文章后,很多學生都被文中主人公頑強不屈的精神所折服,我讓學生找與之相類似的文章來閱讀,在讀書筆記中寫下自己的感受。有一個學生寫道:霍金,你是我心中的偶像,你是偉大的科學家!你不屈不撓,和病魔做著頑強的抗爭;你微笑著承受一切,面對困難,你咬緊牙關挺了過來;面對身體的殘疾,你沒有退縮。我真的很敬佩你!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要向你學習,做個堅強的學生。
經常這樣訓練,學生寫作空間擴展了,內容也變得豐富了。學生根據(jù)自己閱讀的故事進行仿寫,甚至續(xù)寫、改寫,寫作水平也日益進步。
三、積極進行寫作訓練,提高作文能力
提高寫作水平應多讀多寫,讀寫結合。
(一)聽寫優(yōu)秀作品
選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限時進行聽寫,聽寫結束之后朗讀一遍,師生再在一起分析文章的亮點。這樣下來,無異于將范文深刻地印在學生腦海里,以后遇到相似的作文題目時,學生腦中就會不自覺地浮現(xiàn)曾聽寫過的文章,進而能借鑒模仿進行寫作。例如有一次我聽寫了一篇描寫母親的美文,其中描寫母親動作的精彩段落還讓學生朗讀了幾遍,后來寫到以母愛為主題的文章,學生們多能照此方式刻畫自己母親的外貌神態(tài)或動作,寫得感人至深。其中有一個學生這樣寫:“母親頭上戴著一頂破草帽,露在帽檐外邊的頭發(fā)已經斑白了,肩上搭著一件灰不灰、黃不黃的褂子,整個脊背顯得有些彎曲。下面的褲腿卷過膝蓋,瘦黑的小腿上,布滿大大小小無數(shù)個筋疙瘩,被一條條高高鼓起的血管串連著。腳上沒有穿鞋,腳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這樣的寫法和當初聽寫的美文一致,內容卻有所不同,生動而自然,文采頓顯。
(二)經常練筆
長久以來,作文教學過分強調寫作技巧和寫作知識的傳授,過分強調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們越來越懼怕作文,甚至厭惡作文。
平時我要求學生自由地動筆寫作文,自由地傾吐心聲,鼓勵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我手寫我心”,不一定要“有意義”“記憶深刻”,哪怕是一件細微的小事,一個小小的微笑,一絲淡淡的心緒都可以在筆下自由表現(xiàn)。既可以寫真善美,也可以寫假丑惡;既可以寫生活的真實,也可以寫合理的想象。如學生看見英語教師穿了一件新衣服很漂亮,把所看見的、想到的寫下來就是一篇好文章了。
長期這樣要求學生練筆,能使學生的表達充滿了個性和真實的情感,能抒發(fā)內心獨特的感受,文筆充滿生氣而富有活力,寫作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碧諟Y明《移居》詩曰:“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苯處熢谥笇W生寫作文時,仍需要指點一些必要的寫作技巧,如擬題方法、開頭技巧、點題技巧等,進行這樣的寫作訓練,才能給學生的作文加分。
在每日課程排滿,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教師靈活機動地定時、定篇、定字數(shù),堅持培養(yǎng)學生訓練,學生到考試時就不會出現(xiàn)“狗尾巴”的文章來。
四、改革作文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以往教師把許多時間花在作文批改上,寫下了許多評語,但實際收效卻微乎其微。因為學生關注的只是獲得的分數(shù),而很少有人去讀評語,并根據(jù)評語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為此,我進行了一些作文評改上的探索,主要有:
(一)學生先自改
我把作文評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文章中好的、有真情實感的、精彩的語句,然后再放手讓他們自己改習作、改標點、改病句、改遺漏的地方,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以此來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
(二)小組互改
由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當組長,牽頭批改小組內的作文,要求學生每看完一篇作文,都要虛心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分享他人的成功之處,同時又要認真負責地指出他人的不足。大到布局謀篇、主題立意、詳略安排,小到標點的運用、語句的通順等都可以發(fā)表評論意見。意見可以用鉛筆寫在同學的作文本上,然后上交給教師過目。
(三)教師批改
教師不僅改該學生的作文,還要改批改者的評語,并對兩者進行講評。這樣下來,被改的和批改的,水平都有明顯提高。
(四)集體評講
可以讓學生先推薦自己所讀過的佳作,可以是整篇文章,也可以是某一片段、章節(jié)或某個句子,也可以讀自己的作文,讀完后要說出好的理由是什么。這樣,能使好的文章或作文得到更大范圍的交流。
然后教師進行總結評定。教師在仔細閱讀、評定每個學生作文的基礎上,在整體上對全班作文的情況作出一個評定。如有哪些優(yōu)點,有哪些不足,有哪些人的作文水平提高了等等。最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再向學生提出具體的寫作要求。
如有必要,學生可進行再次修改、評定。實踐證明,這樣的作文評改法頗受學生歡迎,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積極作用。
(五)公開展示習作,激活學生作文熱情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充分利用教室板報、校園文化陣地展示學生優(yōu)秀習作。這樣做能激發(fā)全體學生參與作文的熱情和欲望,不斷提高寫作水平。筆者用這辦法激勵學生,結果大見成效。2012年,我班有多位學生參加作文大賽獲獎,他們的作文在《學苑創(chuàng)造》、《貴港日報》上刊登,喜獲驕人的成績。
(責編 馬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