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推行,高考文科綜合科歷史試題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嶄新的變化,既立足基礎又貼近現(xiàn)實,既關注熱點又注重探究,同時重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考查,體現(xiàn)了歷史學科的人文性。這種變化反映了新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是高考突出目標考查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v觀近年來的高考試題,其特征和命題趨勢已經(jīng)成熟并定型,呈現(xiàn)出以下一系列特點。
1.試題命制情境化。選擇題和材料題的命制都采取了設置新情境,擷取新材料的方式,如詩歌、地圖、圖畫、漫畫、數(shù)據(jù)、表格等。設置“情境”能夠有針對性地綜合考查學生知識、技能、過程和方法等。
2.歷史要素隱藏化。歷史試題命制過程中專門隱去與解題有著直接關系的時間、人物、地點等某些歷史要素,需要學生通過題目提供的蛛絲馬跡和有限信息去發(fā)現(xiàn)、去判定,然后結合明示信息予以作答。
3.能力測試加強化。高考經(jīng)歷了一個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的過程,但是這一轉變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檢測存在不足。全部情景型、材料型試題由“知識立意”“能力立意”轉向“目標立意”。通過采用新材料,設置新情境,可以檢測學生所學知識,考查學生多種能力。
4.超綱試題經(jīng)常化。歷年試題均存在這一現(xiàn)象或許正是高考這一選拔性考試的必然,但是仔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采取科學有效的做題方法完全能夠正確作答。
5.隱性知識顯性化。課下注解、插圖、地圖近幾年多次成為考查內容,要求我們的備考必須高度重視、全面設防、細致入微。
6.梯度區(qū)分科學化。高考題目的命制技術近幾年成熟很快,不但選材新穎、貼近生活、捕捉熱點、設問靈活巧妙,而且同一道題目的多問之間難度梯度劃分合理,有利于對學生能力的細分和高效的精細選拔,減少學生隨意作答得分的現(xiàn)象。這也被稱為“發(fā)展評價”,即學生的學習要能夠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不同層次水平。新高考改革將逐漸改變過去以踩分點評分的做法,代之以按考生的答題層次感給分。
7.經(jīng)濟史觀突出化。經(jīng)濟史觀和文明史觀、社會史觀、全球史觀是近幾年高考命題突出的方向,還有一些新的史學觀念和理論也囊括到了新教材和高考試題中。
8.重點知識常規(guī)化。高考試題的主體依然是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高考試題是全國高中歷史教學的指揮棒,高考備考絕不會也不能脫離這一方向。
9.標準答案開放化。標準答案的開放化是探究學習的必然結果,也是要求學生須在教材知識基礎上的提煉和升華,進行開放式思維的結果。這有助于防止學生生搬硬套、死記硬背。
10.分值設置靈活化。分值設置趨向擴大,而且不固定,甚至沒有規(guī)律可循,進一步帶來的問題是學生必須認真、準確、全面從題目和設問中查找得分點。
(作者單位:河南省湯陰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