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因其強烈的反抗性而在文學史上熠熠生輝;而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對封建禮教的反抗,焦仲卿不遜于甚至遠遠超過了劉蘭芝,皆因他是焦母的兒子而被人們忽略了。
關鍵詞:為愛“求情”;離別立誓言;質問蘭芝;為愛殉情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漢民族最早最長最優(yōu)秀的敘事詩,被稱為“樂府雙璧”之一,因為它塑造了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劉蘭芝,她多才多藝、有教養(yǎng)、勤勞能干且具有清醒的意識和強烈的反抗性,她無故遭譴,又不為榮華富貴所動,最后“舉身赴清池”,令人扼腕嘆息。但是其中另外一個重要人物卻往往被忽略了,他的反抗性自始至終也都是很強烈的,對愛情是忠貞不渝的。他,就是焦仲卿。
一、為愛“求情”
焦仲卿為了留住妻子,毅然向母親求情。焦仲卿與母親的談話有理有據。他先是貶低自己,“兒已薄祿相”,言外之意:我做不了大官,沒有什么大富大貴的命,“幸復得此婦”,遇上劉蘭芝是我的幸運,讓母親不要有居高臨下的優(yōu)越感,應該知足;接著又把蘭芝夸獎一番,“女行無偏斜”,說明她的行為端正,合乎婦道,是標準的媳婦。最后在求情遭拒的情況下,焦仲卿強烈表態(tài):“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從肢體語言上,一個“長跪”就表明不同意我就不起來;從強烈而堅決的語氣中可以看出決心之大:如果把蘭芝休了,我就一輩子不結婚!還有什么比這更強烈的呢?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崇尚孝道,而順者為孝,焦仲卿不可能指責他母親的不是,然后攜蘭芝出奔。所以說,焦仲卿已經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最強烈的反抗。
二、離別立誓言
當離別已不可避免時,焦仲卿與劉蘭芝商量,“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在母親和妻子之間,只能讓妻子隱忍,這在當時也是合理的。因為在他看來,隔開一段時間只是暫時的,這樣可以給母親一個消掉怒氣、冷靜思考的機會,之后可能會回心轉意;在分手的路口,焦仲卿兩次強調“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負!”指天發(fā)誓,絕不會背叛,這不是作秀,因為他沒必要做給誰看,這是真愛的誓言,對愛情的忠貞、對母親的反抗。
三、質問蘭芝
聽說蘭芝即將再嫁,焦仲卿“因求假暫歸”“未至二三里,催藏馬悲哀”,人傷心,馬也難過?!百R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愛之深,責之切。焦仲卿對愛情忠貞不渝,所以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發(fā)出了憤怒的質問。
四、為愛殉情
同樣為愛而死,焦仲卿“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有人認為“徘徊”表明他的優(yōu)柔寡斷,不夠堅決,實則這是一種誤讀。焦仲卿不是怕死,他是家中的獨子,他是家中的頂梁柱,母親獨自把他帶大,應該不易,從這個角度講,他是母親和妹妹的依靠,他肩上有責任。而從死后兩家生活對比可以看出,焦家要慘得多,因為他家失去了生活的來源,失去了驕傲的資本;而劉家則有哥哥養(yǎng)護全家。所以考慮到這些焦仲卿猶豫,最后仍然“自掛東南枝”,以死反抗,讓封建大家庭失去了一切,痛嘗自己釀造的苦果。所以說焦仲卿是一個忠于愛情而反抗性不低于劉蘭芝的、同樣光彩照人的人物。
(作者單位:河北省泊頭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