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育的新課程改革給語文教師帶來的挑戰(zhàn),要求語文教師重新審視語文這門課程的教學。通過對語文教學方法與模式進行反思,結合語文教學實踐,最終提出一個適合新課改并且能夠讓學生充分學習語文知識的模式。
關鍵詞:新課改;語文;教學模式
全國各地都在進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怎樣才能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水平?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始終做好教學反思,通過課堂教學,找到問題之所在,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最終獲得解決方案,并總結經驗,再反復驗證經驗的可行性,最后形成系統有效的教學成果。
一、教學反思的必要性
1.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中,語文教師通過教學反思,可以綜合歸納語文教學的手段、方法。教學反思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教師經常查找、收集、歸納分析、不斷完善課堂教學中的各種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細致入微,善于總結歸納。
2.通過實施新課程改革,使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得以實踐。以前語文教師的教學都是一板一眼遵循課本知識,而通過反思,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搜集大量事例并以各種形式向學生展示。
二、對新教材的反思
1.科學使用教材。遵循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新課標在舊課標的基礎上,吸收精華,剔除糟粕,在各個方面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新教材的編寫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生活邏輯為主線,從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出發(fā),以社會生活為主題闡述理論觀點,使學科知識生活化,使知識貼近實際、貼近生活,使以人為本的理念得以體現,使語文教學的時效性、針對性、說服力增強。因此,關注過程和凸顯觀點是新教材內容的體現方式。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場景出發(fā),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體驗、感悟,最終回歸到學生生活,拉近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很強的可讀性。
剛開始使用新教材,筆者曾經歷了兩個極端的教學模式:由于舊教材的影響,養(yǎng)成了以往習慣性的思維方式,在新教材中不由自主地按舊教材的模式教學,導致學生聽不懂,課堂效果也很差,為此,筆者感到困惑苦悶,結果轉向照搬新教材教學,一段時間過后,教材內容進度緩慢,筆者感覺照搬新教材,教學任務不能按時完成,耽擱了學生的學習進度。此時筆者意識到,教師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應當依據新課標,讓教材成為文本,并對其進行編輯。
2.定位中學語文教師的角色。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做到關心學生,使學生全面發(fā)展,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樹立以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為價值導向的教育理念,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要重新審視自己,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必須從傳統的知識播種者變換為學生學習的指引者,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教學活動的控制者。
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筆者嘗試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即在一定的情境中,學生依據同學和教師提供的幫助信息,圍繞疑問進行有效信息搜集、分析和判斷,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相互協作,最終得到問題的結論,從而理解并掌握新知識。這種課堂教學使多種教學方法得到綜合運用,即“情境一問題一啟發(fā)一互動”的教學模式。運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語文教學,使學生的思路得以開闊,處理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新型教學模式的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語文課的生命是理論聯系實際,其手段之一就是課堂上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教師只有通過運用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與學生現代生活氣息和年齡特征相符合的情境,才可以使他們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激發(fā)。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必須認真選擇情境材料,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文字材料、笑話、電影故事等手段引出所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設置問題。以前的語文教學過程大都是填鴨式教學,學生的思維空間被這種粗放式教學方式擠占,學生的發(fā)展受到限制,教師也不能充分發(fā)揮多種教學資源的作用。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還要提高學生分析、歸納、妥善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想使落后的教學方式得到徹底改變,就必須實施可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式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教學的目標設置合理、科學的問題,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需要提前將問題設置好,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并思考課本的相關內容,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
3.啟發(fā)點撥。啟發(fā)式教學是教學實踐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那么什么是啟發(fā)式教學呢?所謂啟發(fā)式教學,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欲擒故縱、設置懸念等方法先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再引導點撥學生,最終解決問題。
調動學生主動性最終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是啟發(fā)式教學的實質。由于語文學科本身不像數學等其他學科具有唯一性,同樣的問題可以擁有很多的答案。這就要求教師的提問,指向的不是最終的答案,而是解決問題、獲得答案的過程,從而使學生得到啟發(fā),讓思維得到鍛煉。
總之,面對語文新課改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挑戰(zhàn),教師更需要從教育長遠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緊跟時代的步伐,認真領會新課改的實質,讓語文教學情境化、生活化,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壇市直溪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