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九年級學生的入門課程,很多學生由開始時學習熱情高漲到后來興趣減弱,甚至對化學的學習感到吃力,逐漸失去了學習信心。那么,如何根據教學內容有效地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談一些自己的見解。
一、重視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中各種生動鮮明的化學現(xiàn)象,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例如:鐵與硫酸銅反應后出現(xiàn)的漂亮的銅樹、鎂條在氧氣中燃燒、紫色的石蕊實驗中通人二氧化碳時變紅,而加熱時又變?yōu)樽仙鹊葘嶒灛F(xiàn)象,使學生感到世界是這樣的奇妙。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更易喚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興趣。例如: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實驗和學生一起探究:
實驗一,演示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實驗二,學生完成鐵和硫酸銅的反應,并稱量反應前后的質量進行比較;
實驗三,仍然由學生操作完成碳酸鈉和稀鹽酸的反應,同樣稱出反應前后的質量;
實驗四,演示鎂帶燃燒前后質量的稱量。
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一和實驗二化學反應前后質量都相同,而實驗三和實驗四反應后質量反而減小,為什么?學生通過討論,猜測可能是因為生成氣體散發(fā)到空氣中,如果將瓶口密封呢?懷著極大的好奇心,學生們做了改進后的實驗,結果證明,學生的猜測是正確的。簡單的幾個實驗,學生們真正理解了“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認識了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對于進一步掌握定律的應用做了很好的鋪墊。通過實驗,學生理解了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深入鉆研、主動探究的精神。
二、分散難點,加強化學用語的教學
九年級化學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基礎,化學用語又是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是發(fā)展學生抽象思維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時它也是初中學生學習化學遇到的難點。學生學習化學出現(xiàn)問題,往往始于化學用語。和實驗課相比,化學用語記憶負擔重,顯得枯燥無味。因此把握教材,完成好化學用語的教學,是學生學好化學的關鍵。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從“序言”課開始就把元素符號、化學式當作代表某種物質的普通符號陸續(xù)出現(xiàn),讓學生多見多寫,通過反復出現(xiàn),使記憶自然形成。到講這些化學用語時,再揭示它們的內涵,提高記憶效-率,學生就更容易掌握了。例如:在學完化學反應方程式時,學生會經常遇到前面學到的物質的化學式,且能很熟練地把它們寫出來,即使是較復雜的反應,寫出其反應方程式也是很容易的。
三、繪聲繪色,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言為心聲”有聲有色的語言是傳播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瘜W教學中,部分內容要求教師講解,教師在講解時語言要準確、精練,富有吸引力,而且表達要清晰、形象,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往往能使學生聽得入神、想象豐富。例如,教學從微觀的角度解釋化學變化前后物質總質量不變是質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內容時,我將化學變化中原子的重新組合比作學生調換座位。聯(lián)想調換座位的過程:學生的類別(男、女生)、人數(shù)、體重不變,很容易理解化學變化中,原子(或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數(shù)目、質量不變。這樣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學生更易于理解。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聯(lián)想到碳原子最外層有4個電子,為了穩(wěn)定,“他”可以失掉最外層電子,想想看,碳原子愿意嗎?當然不愿意;“他”得四個電子也能穩(wěn)定啊,可是有那么容易嗎?當然很難。教師形象的講解把原子的自私和無奈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給學生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四、新舊結合,彰顯所學知識的生動性
多媒體進入化學課堂,把師生帶入一個更廣闊的天地,一個繪聲繪色的世界。化學教學時,教師應把多媒體技術和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把抽象的過程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靜止的知識動態(tài)化,把無形的知識化為直觀動態(tài)的知識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增大課堂容量,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學習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時,學校藥品不足,無條件制取一氧化碳,所以無法演示一氧化碳化學性質的實驗。于是我利用多媒體下載了一氧化碳可燃性及其還原性實驗的視頻供課堂播放。一氧化碳有毒,會污染空氣,如果操作不當,點燃或加熱時都有可能發(fā)生爆炸。利用多媒體不僅避免了危險的發(fā)生,而且實驗時清晰的步驟和鮮明的實驗現(xiàn)象,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實驗結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當然,教師也要學會用激勵性評價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是說老師要善于做“及時雨”,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去鼓勵,“雨”要下得及時,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
(作者單位:山西省靈石縣南關鎮(zhèn)第一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