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課程實施以來,初中化學教材以其新穎別致、圖文并茂的版面設計出現(xiàn)在師生面前,新課程全新的思維方式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理念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往日嚴肅、安靜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但是,由于筆者所處的雙語類學校中,教材體系不健全,教輔資料匱乏,教師培訓渠道少,專業(yè)教師相當緊缺等諸多因素,導致化學新課改起步較晚,經(jīng)驗不夠成熟,使筆者在教學中產(chǎn)生了許多困惑。
困惑之一:雙語類學校大多地處邊遠的農(nóng)牧地區(qū),經(jīng)濟、科技、信息和教育不發(fā)達,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簡陋,化學實驗儀器和藥品緊缺,根本滿足不了教學所需。而新課程所體現(xiàn)的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實驗探究,即把探究性實驗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不僅要求把它作為教學重點內(nèi)容之一,而且要把它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去掌握??墒菍W校的現(xiàn)實條件不僅連最常見、最基本的演示實驗也做不了,更談不上讓學生親手去實驗、去探究。多數(shù)情況下,教師只能按老一套的教學方法去講述實驗過程、描繪實驗現(xiàn)象、總結實驗結論,同時由于平時學生接觸實驗的機會較少,導致部分學生害怕實驗,不敢實驗,總認為實驗藥品有毒,會爆炸。部分學生對實驗充滿好奇,在實驗課上積極主動,躍躍欲試,但由于沒有掌握扎實的實驗方法,實驗操作技能不夠熟練,不夠規(guī)范,導致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或結果出現(xiàn)誤差,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這種傳統(tǒng)、陳舊、僵化而死板的教學方法嚴重束縛著學生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的提高,與新課程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困惑之二:學生基礎知識參差不齊,知識面不夠廣泛、學習資料匱乏、信息閉塞,加上長期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熏陶,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方式比較傳統(tǒng),思維方式比較單一;部分學生對化學世界里抽象的邏輯性強的知識望而生畏,認為化學知識千頭萬緒、紛繁復雜,難學、學不進去。由于這種錯誤的思想認識,導致學生學習態(tài)度消極被動,不重視知識的積累,學習過程中對化學知識只做表面的簡單的了解,淺嘗輒止,不去深入鉆研和理解,甚至放棄學習。比如在高中階段,有50%甚至更多的學生嚴重偏科,只學文不學理。而新課程所體現(xiàn)的理念之一就是: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要將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去搜集材料,歸納知識。學生基礎知識的薄弱,嚴重制約著學生動手能力、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制約著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的提高。
困惑之三:新課程體現(xiàn)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將知識與生活有機地結合,也就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邊遠農(nóng)牧區(qū)的生活環(huán)境,學生最常見到的就是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和成群的牛羊,而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機器轟鳴的工廠,學生只有在電視里才能看到。一個簡單的自來水凈化原理與裝置,學生只能通過教學光碟才能看到,這使得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機會少,體驗感受化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的機會少,從而使學生感覺到化學世界距離現(xiàn)實那么遙遠,只與城市里的人有關系。
因為困惑,我們就要探索,而不應該徘徊不前。我們必須在借鑒、學習他人成功經(jīng)驗的基礎上,探索、總結、歸納出切合實際,適合本地區(qū)特點的教學改革思路和教學方法。筆者通過總結長期的化學教學實踐經(jīng)驗,認為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大膽嘗試:
一、要確實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教學觀念是教師實施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jù)和內(nèi)在基礎。正確的觀念指引正確的行動,正確的教書育人觀念將引導教師不斷地以正確的教育行動朝著課改方向發(fā)展。要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就要做到:
1.轉變教師的“教師觀”
教師觀指教師對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看法,即對教師的作用與角色、教師的性質(zhì)、教師自身發(fā)展等方面的認識。傳統(tǒng)的教師觀把教師角色定位于“傳道、授業(yè)、解惑”,認定了教師是授業(yè)者,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的同時,也確立了教師的師道尊嚴地位。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容易產(chǎn)生一種現(xiàn)象:學生求學,教師施教,求學者唯唯諾諾,施教者大恩大德,教師是“權威”“先知”,是知識的化身,更有著至高的尊嚴和對學生的絕對控制權。教師總是板著一副冰冷的面孔,以高高凌駕于學生之上的姿態(tài)指揮著學生的言行。這種做法,嚴重制約著學生的個性、思想和智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首先從轉變對自身的地位、角色的認識出發(f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努力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平時要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做學生的朋友和伙伴。教育學生和顏悅色、循循善誘、因勢利導。不以權威自居,更不應該以家長作風及其專橫態(tài)度強制學生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同時,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努力更新和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和專業(yè)素質(zhì),否則就會因知識的貧乏、觀念的陳舊而落伍。
2.轉變教師的“教學觀”
傳統(tǒng)的教學觀主要以四個中心為出發(fā)點:即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考試為中心。新課程的改革給教師帶來了新機遇、新挑戰(zhàn)。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把三個中心轉移到“學生”這一個中心上來。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倡導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求助者,教師不再單純是傳授知識的人,而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教練,培訓出比自己更出色的運動員;要成為導游,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演講技能和表演技能,用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用引人入勝的描繪,將學生一步步引向知識的殿堂。
二、加強實驗教學力度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把學生所學的空洞、抽象的化學理論運用到具體、神奇的科學實踐中,而且在這些妙趣橫生的實踐中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的化學理論。因化學實驗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趣味性,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會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化學實驗能直觀鮮明地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科學的神奇與玄妙,這對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樹立科學探索精神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雙語類學校的化學教師,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克服懶惰思想,盡可能地利用好現(xiàn)有的實驗設備,也可就地取材,自己動手制作一些簡單的實驗用具,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選擇實驗內(nèi)容,采取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步驟,對學生進行實驗教學。在做演示實驗時,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規(guī)范操作;在探究性實驗中要鼓勵學生動手、動腦,消除其畏懼心理。要相信學生,激勵學生放心、大膽去動手,切不可包做、代做實驗。要給每個學生提供參與實驗的機會,使人人都體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化學,在情趣中學習化學。
三、在改進教學方法上下工夫
為了克服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知識面不夠廣泛,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薄弱等缺點,必須要拋棄傳統(tǒng)教法中灌輸、說教的做法,挖掘傳統(tǒng)教法中合理科學的舉措,發(fā)揮其優(yōu)點,并與現(xiàn)代教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不能因為傳統(tǒng)教法與新課程要求不相一致而完全地將其拋棄,那是不可能做到也是不合理的。受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影響,雙語類學校的學生習慣了通過背誦來加深理解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要因勢利導,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點。記憶是理解的基礎,是人類獲得知識、積累經(jīng)驗的重要手段,因此,為了加強學生的雙基,必須要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去背誦、去記憶,進行強化訓練。只有掌握了扎實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當學生的知識得到一定的積累,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學生才有能力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不能認為讓學生背誦、強化記憶就違背了新課程要求,盲目地模仿發(fā)達地區(qū)學校的做法,一味地采用自主探究、分組討論等方法是不可取的,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知識水平和思維習慣等因素,該自學時自學,該合作時合作,該講解時講解,而且一定要講好、講透徹。
四、在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上下工夫
雙語類學校的學生學習基礎差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方法簡單、死板、被動。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和點撥,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錄像、教學課件、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使化學知識由抽象變具體,由深奧變淺顯,由復雜變簡單,從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樂學;在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獎勵機制,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厭學情緒,改變消極被動的學習態(tài)度,并努力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切實改變傳統(tǒng)的機械記憶、生搬硬套、重復訓練、題海大戰(zhàn)的學習方法;運用講故事、猜謎語、魔術等妙趣橫生的活動,使學生對化學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平等、自由、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徹底改變化學“難學”的錯誤認識,使“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
另外,雙語類學校要加強漢語教學,努力使學生多讀、讀懂漢文版書籍,從而克服學習資料緊缺等不利因素,這對于拓展學生知識面、開闊學生視野、提高思維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雙語類學校新課程的實施任重而道遠,我們唯有擺脫困惑,大膽地探索、積極地嘗試、及時地總結才能進步,才能使雙語類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進一步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甘肅省卓尼縣藏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