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離不開“懲罰”。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一味地放大懲罰教育的效果,不分青紅皂白,反而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下面是我對懲罰教育過程中三例失敗案例的感觸,提出來與大家共勉。
一、罰你沒理由
這段時間學校正在嚴抓紀律,對遲到曠課現(xiàn)象嚴加懲處。上課鈴響后,小張、小雨急匆匆趕到教學樓前,恰被級部主任逮個正著。不由分說,先罰站兩節(jié)課,后由班主任領回。到班內,昨晚剛剛強調班內紀律,不是明知故犯嗎?班主任一陣狂批,學生淚如雨下。雖憤憤不平,卻是敢怒不敢言,回去還得繼續(xù)檢討,否則后果更嚴重。
過后得知,一個同學自行車壞了,另一個同學幫忙,兩個抬了自行車來到學校,故而同時遲到,同時挨罰。
遲到挨罰已無可厚非,但老師要進行深入了解,了解事實的真相。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懲罰,尤其要聽取學生的申訴,再決定是否實施懲罰或者實施什么樣的懲罰。這之前,教師千萬不要武斷,引起逆反情緒,適得其反。
上述案例中,學生肯定不服氣,抬著自行車到學校,精神可嘉,助人為樂的同學更應受到表揚。如此懲罰,誰還樂于助人,社會上做好事的人也會越來越少。
二、過度的懲罰
班委多次反映,夏磊同學自習經(jīng)常說話打鬧,制止不聽。今天親自來后門監(jiān)視,果不其然,夏磊左顧右盼,嘴里振振有詞,手指上書轉得飛快。不罰之,難以服眾,夏磊罰站于辦公室門口,手里舉著一本書。這一站就是一整天,開始還算認真,后來無精打采,再到最后,憤然離去,不知去向。家長找到學校,意見很大。
嚴罰不等于過度地懲罰,懲罰的強度達到剛剛能喚起所需要的行為和阻止不需要的行為而又會消除不協(xié)調是最理想的?!兑捉?jīng)》也認為,適度的小懲,即可大戒。懲罰應有分寸,不應是受罰者身心感到痛苦,只要心靈受到震動,思想重視,更不應有壓抑和逼迫行為。
上述案例中,夏磊的行為應該受到懲罰,但懲罰的方式和程度應該慎重,罰站對他來講是家常便飯,所以又開始無所謂??涩F(xiàn)在的孩子承受力比較弱,心理穩(wěn)定性不強,很易超過承受極限。所以,嚴懲要有節(jié)制,時刻想到面對的是學生,不是敵人。否則,一不注意,出現(xiàn)了問題,其后果很難想象。
三、勞動懲罰
小培、小玉晚休說話被老師查扣2分,這是她們宿舍本周內第三次被查。班主任安排其停課打掃衛(wèi)生區(qū),要求直到掃凈為止。時值秋冬,寒風蕭蕭,樹葉很多,剛打掃過去,樹葉緊跟著掉落,兩人整個上午忙碌,大汗淋漓,也沒能達到老師的要求。
我想兩人如何也不愿再來打掃衛(wèi)生,勞動變成一種痛苦的體驗。她們得到的是身體的疲憊,精神的折磨,不是豐收的喜悅,果實的甜美。自然,今后對勞動的感覺可想而知。
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普遍嬌生慣養(yǎng),缺乏勞動意識。我想,之所以勞動最光榮的時代一去不復,這正是我們平時不恰當教育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博興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