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學開設的諸多課程中,歷史課是一門獨特的課程,其知識量大,綜合性強,對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都有一定要求,如果不注意適當的教學方法,很容易出現出力甚多,效果不明顯的結果。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必須根據學科本身的性質,因材施教,靈活變通,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情景教學法以生動、活潑,切合學生學習心理諸多特點,成為歷史教學中口碑良好的不二法門,從歷史教學中情景模式的設置出發(fā),談一些簡單的經驗。
關鍵詞:情景教學;語言感人;多媒體呈現;表演;創(chuàng)設問題
所謂情景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從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教師引入、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情感體驗,使學生迅速且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達到情感升華,從而促進他們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fā)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運用有感情的語言感染學生
歷史教師在講課時如果能夠富有感情,聲情并茂,則能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歷史人物所處身的具體歷史環(huán)境,更深切地了解課程內容。對于那些為民族大義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歷史人物,用贊揚、沉痛的語氣,將學生帶入欽佩、向往的情感氛圍,激發(fā)他們學習課程的興趣,對于那些賣國求榮,出賣民族利益換取自身榮華富貴、功名利祿的卑劣人物,則用憎惡的口氣,使學生認識到他們的卑劣可恥,從而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培養(yǎng)正確的歷史情感。例如,在講到戊戌變法,戊戌六君子在變法失敗后被押赴菜市口斬首時,我用充滿激情的口吻講述譚嗣同的事跡:“譚嗣同早年就立下報國救民的偉大志愿,他親眼看到了由于清政府的腐敗、黑暗,而發(fā)生在身邊的種種悲慘事件,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非常痛恨,他做出了種種努力來改變當時的這種狀況,在變法失敗之后,他的朋友康有為、梁啟超都勸他一起逃走,以圖日后東山再起,但是他拒絕了,寧愿以一死來喚醒那些還處在麻木之中的中國人,在押赴刑場的路途中,高吟‘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在我講述的過程中,學生的臉上都流露出凝重的神色,他們的內心深處迸發(fā)出對民族英雄譚嗣同的無比欽佩的真實情感,教師用語言情境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yǎng)已盡在不言中。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加深學生理解
多媒體是現在普遍運用的教學輔助工具,選取視頻、音頻等方法,將枯燥的文字材料借助生動鮮活的畫面形象來展現,更有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
在學習解放戰(zhàn)爭的一節(jié)課當中,我為學生播放了電影《集結號》中的開頭片段,在緊張慘烈的戰(zhàn)斗場面之前,學生們都睜大了雙眼,目不轉睛地觀看戰(zhàn)斗的慘烈場面,震撼了孩子們的心靈,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心中對國民黨的恨,對人民的憐,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擔憂。這樣,學生對歷史現象的認識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在視頻播放之后,我再給他們講解解放戰(zhàn)爭的整個過程,在那一堂課中,學生們前所未有地活躍,都非常積極地向我提問題,那一節(jié)課也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
三、設計表演情景,讓學生們感同身受,深切體會歷史情景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初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尚處在形式運算階段,還不能獨立完成純粹抽象的思維運算,在歷史教學中,如果只運用一味灌輸,強迫學生死記硬背的辦法,往往會造成思維僵化、事與愿違的結果,相反,運用一些巧妙的辦法,幫助學生將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則會收到一些好的效果。設計表演情景,讓學生設身處地地考慮歷史人物所面對的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他們對歷史事件的認知與把握就會更深人。
在學習大澤鄉(xiāng)起義的時候,我先給學生講解了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秦始皇在統(tǒng)一六國之后,為了永遠保持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極殘酷地鎮(zhèn)壓人民,焚書坑儒,收繳一切兵器,拼命地征發(fā)徭役和賦稅,秦二世即位之后,變本加厲,當時每個老百姓都非常痛恨官府和統(tǒng)治者?!比缓笪野才艓讉€學生分別扮演陳勝、吳廣、劉邦、項羽、秦二世、趙高的角色,讓他們分別站在這些歷史人物的角度考慮在當時的社會現實下,自己的應對策略,學生都特別積極地發(fā)言,經過切身體會,學生不僅在情感上有了體驗,而且印象更加深刻,對那一節(jié)課的記憶也加深了許多。
四、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問題是創(chuàng)新的先聲,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狀況,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能夠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深度理解。
在學習商鞅變法的時候,我給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在秦國的變法中,作為主要策劃人物的商鞅被處以車裂極刑?為什么商鞅被處死之后,秦國的變法并沒有停止,而是繼續(xù)下去?學生立刻開始積極討論。有的說商鞅之死是因為所要推行的新法太殘暴。比如連坐制度,一人犯法,旁邊的親戚朋友、鄰居都要一起被懲罰,人民難以接受;有的說商鞅本人過于殘酷,不講人情;有的說守舊勢力太過強大,甘龍等頑固勢力不甘心眼睜睜看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損,等等。在綜合比較各人的觀點之后,學生們對當時秦國的狀況有了深入全面地了解,對變法的必要性迫切性、變法的意義和不足都有了新的認識。
在提出問題的時候,要放開思維,大膽跨越,不必拘謹于教材范圍和思維常規(guī)之內。比如,在學抗日戰(zhàn)爭的時候,我向學生提問“中日兩國自古就是鄰里之邦,但是兩個國家之間為什么會發(fā)生慘烈的戰(zhàn)爭?假如在21世紀兩國之間又爆發(fā)戰(zhàn)爭,中國應該怎樣應對?有什么好的策略取勝?”學生的積極性頓時被調動起來,開始熱烈討論,并結合當下的國際背景展開了分析。很顯然,這種超越課本,調動學生自主性的學習方式更適合于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學習效果也顯而易見。
綜上所述,情景教學形式多樣,效果顯著,是歷史教學中不可多得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夠廣泛采用,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