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各省市自主命題的增多,高考作文題呈現(xiàn)出多樣性的特點,但其總體走向還是要求作文題能貼近生活、關注社會、發(fā)展個性、突出人本、鼓勵創(chuàng)新。由于考場氣氛緊張,考生常因時間緊、心里急而導致思維艱澀,行文呆滯。要想臨戰(zhàn)不亂,快速行文,搶奪高分,考生還需要掌握一些應考策略。對作文來說,第一要素就是要過好審題立意關。
審題的目的,就是通過認真地分析題目,把握題旨,明確要求,確定范圍,理清思路,定好文體。審準了題意,我們就可以拓展思路,開掘視點,選準角度進行立意。為使自己的立意新穎、獨特,不落窠臼,立意時務必要跳出四個小圈子:一是跳出物質(zhì)性的小圈子,進入精神世界的理性思考,使思想有高度;二是要跳出個人圈子,從他人、社會、國家乃至世界的視角換位思考,分辨是非,權衡利弊,使觀點有高度;三是要跳出眼前的小圈子,適當進入歷史的昨天和前天,以古鑒今,使視界有深度;四是跳出生活現(xiàn)象的小圈子,進入文化層面透視社會文明,使思維走出膚淺、進入哲思層面。具體來說,考場作文快速審題立意應掌握以下主要方法。
一、通過審讀文題,辨明題意,確立主旨
有些文題具有明顯的傾向性,主旨就在文題之中。我們要能抓住命題者的意圖,做到符合題意,確立主旨,不必另起爐灶。常用的方法是“抓題眼”“明范圍”“扣要求”“定文體”。材料中列舉了五種觀點,都提出了一個共同問題,即明星代言的社會責任及誠信等問題??忌趯懽鲿r,就不能只針對一個人的觀點進行評論。
二、審讀文題材料,緊扣中心句,確立主旨
近年來,高考材料加話題式的作文頻頻出現(xiàn)。對這種作文題,應該首先對材料進行分析提煉。方法是,首先找到中心句,然后或由表及里,深入本質(zhì);或?qū)ひ蚓抗?,因果互推;或總結歸納,指出規(guī)律……對材料的分析提煉要做到客觀公正、切中肯綮,能提煉出獨到深刻的主旨。
寫作時,我們可以站在社會、學校、家庭這個角度談如何培養(yǎng)年輕人,如何既發(fā)揮受教育者的長處,同時又要多了解發(fā)現(xiàn)學生的生理特點、個性特點,幫助學生培養(yǎng)更多的適合自己的生存發(fā)展的技能,因材施教,做智慧的引路人;也可以站在學生自身角度來談,作為新世紀的年輕人,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最擅長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同時你又要了解他人和社會,然后尋找自己的潛力空間,加以培養(yǎng)和提升。
三、扣其兩端,辯證分析,確立主旨
有些作文題目或話題,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語或詞組并列構成的,我們把這種命題稱之為“關系型”命題。對于這類命題的作文,應該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抓住兩頭,辨清構成題目的詞語或詞組之間特定關系,在辯明關系的基礎上確立主旨。其實,我們在審題時,應考慮綠葉與根的雙元關系、辯證關系:根滋養(yǎng)撫育綠葉,綠葉才可蔥郁,綠葉心懷感恩之情,縱使飄零一生,也眷戀不忘根對自己的呵護;根作用于綠葉,綠葉反作用于根,這是相互聯(lián)系的。因此,像游子對故土的感激眷戀,華僑對祖國的回報感恩,孩子對母親的依戀的立意就符合題意了。當然,如要寫出深意,學生就要超越感恩,從材料中品出根與綠葉的延續(xù)性關系——“給予與吸收,及再給予”,將個體心理上升為一種群體情感傾向,比如,“鄉(xiāng)愁的文化心理”等,就能寫出一定的思想深度。
(作者單位:廣東省四會市四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