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教學理論和實踐證明:有效的教學必須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有效的教學目標可以用三個問題來概括:學什么?怎么學?學得怎么樣?一般可以表述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過程),學習檢測三大塊。如何設置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筆者認為應該把握教學目標的三大
特點。
一、要以學生的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是由教師和學生為核心要素所組成的互為依托的雙邊活動。有效的教學必然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活動。
雖然語文的教學目標是統(tǒng)一的,但不同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情況是不同的。就不同班級教學同一課文來說由于學生實際情況不同,有的班級基礎較差,有的班級基礎較好,不能以一把尺子來衡量。即使是一個班級的學生,由于他們的學習心理不同,學習興趣的差異,學習要求的高低各有不同。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對所教的每個班級、每一個學生的已有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水平,以及興趣、愛好、特長等應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實施目標的過程與采用的方法具有激勵性,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發(fā)展。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去設計教學目標,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不增加學生過重負擔,又能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知識,不斷發(fā)展新能力,不斷豐富情感,不斷完善人格。確定了具有發(fā)展性的閱讀教學目標,再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媒體,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結構,那么,扎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最終就會實現(xiàn)。
二、語文教學目標必須具體明確
新課程關注課程目標,更關注教學環(huán)節(jié)。它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fā)設計課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個具有形象生動度的問題,一個選擇靈活度的問題,一個深刻和廣博度的問題,一個明確和嚴格度的問題。缺一而不足,并行才可前進。比如,教師在教案中經(jīng)??吹竭@樣的課堂目標設計:一是學會生字詞。 二是正確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的重點字詞。三是感悟文章內容,領悟生命的哲理。四是學習本文先抑后揚,借物抒懷的寫作手法。五是品味本文委婉清新、自然流暢的語言風格。
從上面設計的課堂目標來看,目標設置過于寬泛,學生難以完成。再有行為動詞如“感悟”“領悟”等詞語意思模糊,學生操作起來難度教大。有的老師甚至將它公式化,“放之四海而皆準”, 換幾篇課文,這套標簽貼上去依然可行。
因此,在實現(xiàn)目標的整個教學過程中,目標內容應是可操作的,在目標的實現(xiàn)與否,實現(xiàn)到何種程度上又是可檢測的,這樣的課時目標才是有意義的。首先,目標表述應該是具體明確的,目標指向清晰、主次分明、聯(lián)系緊密。如用詞過于抽象概括或中心目標不突出或目標條目過多等等,是不利于操作的。課堂教學時間是個常數(shù),一篇課文或一堂課的教學目標不宜過多,一兩個就可以了。核心的目標完成了,其他目標也會在實現(xiàn)核心目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落實。其次,目標表述的內容是集中精細的,目標要求學生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識記什么一目了然,甚至有必要直截了當點明什么字、什么詞、什么句,怎樣的人、事、物等。如“引導學生認識潮汐的成因及其相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等。目標行為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而教師怎樣“引導”,怎樣“培養(yǎng)”,用什么手段,那是不具體的,無可操作的。教學目標的表述越具體明確,在課堂教學中越容易把握,教學效果也會越好。
三、課堂教學目標必須可以實現(xiàn)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通常以教案來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教案上的目標設定就顯得尤其重要。學生學習時首先要看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根據(jù)目標來進行具體課程的學習。因此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和學情設定具體可行的目標。
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師生教學行為指向有效的基礎。對于每一課的目標確定,除了必須遵循本課教學內容以外,還要考慮學生學習能力,使之盡可能地切合本班學生學習的實際。難度不宜大,也不能低,要讓學生有這樣的體會:不上課就沒有收獲,反之,就會有收獲。課堂教學過程,由淺入深、條理清晰,讓學生聽得清楚,學得明白。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有的放矢,就會事半功倍。然后,教師要考慮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和具體組織實施目標。要讓學生在45分鐘內產生心智、技能的變化。一個個知識點的突破與實現(xiàn),是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關鍵。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師只要潛心鉆研,正確地解讀文本,把握準確的教學目標,并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有效設計,同時能構建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每堂課都真正有所得,相信我們的語文課堂將會更加精彩。
(作者單位:湖南兵器高級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