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是技工學校機械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義?;诖耍疚膹暮侠泶_定教學內容、運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手段、精心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四個方面,對技工學校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的教學改革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技工學校公差配合教學改革
在技工學校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往往存在教學內容配置不合理、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課堂練習與實際教學相脫節(jié)等問題,致使教學效率無法提高,不利于培養(yǎng)技校學生成為具備一定理論知識和實踐專業(yè)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合理確定教學內容
技工學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生產第一線的技術人員,使其具備必要的讀圖能力、識圖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所以,技校學生必須扎實掌握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的基本知識和常規(guī)檢測技能。這就要求教師應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合理規(guī)劃教學層次,確保教學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
首先,教師應當秉承實用性的原則,結合學生不同專業(yè)特點和實際工作要求,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例如,就14個形狀和位置公差項目的教學內容而言,鉗工專業(yè)的教學內容重點應確定為形狀公差項目、定向公差項目中的垂直度和平行度,以及定位公差項目中對稱度公差,其他教學內容只作為了解即可;車工專業(yè)的教學內容重點應確定為圓度、垂直度、圓柱度、同軸度及跳動公差項目。其次,拓展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教師應針對生產實踐中常用的重點知識進行深入講解,如極限與配合國家基礎標準、形位公差國家標準等內容,使學生熟練掌握這些基本標準,為日后學習奠定基礎。
二、運用多樣化教學方法
1.總結法
由于技工學校學生的文化基礎較差、學習自覺性不高,加之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中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較多,所以極易引起學生的厭倦,使其喪失學習興趣。針對這一教學現(xiàn)狀,在講解重點知識內容時,教師應當運用總結法,強調學生必須牢記的重點。例如,在講解尺寸公差與配合的基本計算時,這部分內容涉及的公式較多,學生經常難以明晰學習思路,導致公式記憶混亂。筆者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三個基本公式:上偏差=最大極限尺寸-基本尺寸,下偏差=最小極限尺寸-基本尺寸,公差=上偏差-下偏差。學生可以根據(jù)這三個公式求解關于尺寸公差的很多問題,使原本雜亂的知識得以梳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
2.互動教學法
技校學生在學習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時,必須掌握常用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由于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存在差異,所以教師在組織測量部分教學時,可以運用互動教學法,將全體學生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分為若干小組,形成學生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學習關系。通過在互動教學的氛圍中測量實際零件,讓學生學會使用測量儀器,并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3.實例教學法
教師應在教學中重視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的訓練,運用案例教學法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知,通過觀察與實踐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以此強調教學內容的應用性、操作性。例如,在教學公差配合和國標部分的內容時,由于該內容具備較強的應用性,僅僅依靠教師照本宣科式的講解方式是難以讓學生掌握重點知識的,所以教師應在課前精心準備典型實例,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易到難地吸收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優(yōu)化教學手段
1.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由于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中包含諸多抽象知識,所以教師應當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將抽象知識予以具體化、形象化。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既有利于明晰教師的思維過程,幫助技校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例如,在講授形位公差帶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多媒體課件,利用動畫模擬的方式將書本上枯燥、靜態(tài)的概念轉變?yōu)橹庇^、生動的動態(tài)演示,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授間隙配合、過盈配合、過度配合等抽象概念時,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將每一配合種類以圖形、動漫的形式予以展現(xiàn),用不同矩形顏色表示孔與軸,在各配合圖形周圍設置鏈接方式,用鼠標點擊它們便可以呈現(xiàn)出最小空隙、最大空隙以及與此相對應的符號。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直觀演示,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2.運用現(xiàn)場教學手段
教師可以組織技校學生參觀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物,并進行現(xiàn)場講解,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例如,在教學帶傳動、齒輪和輪系時,教師應當組織學生到現(xiàn)場參觀車床,讓學生親眼看到帶傳動、輪系、軸與軸上零件的安裝等。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拆卸或組裝一些舊機械設備,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激發(fā)其強烈的求
知欲。
四、精心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
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步驟、有目的地編選課堂練習和布置課后作業(yè),并選擇適當時機進行隨堂測試,以達到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時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應向學生講明課堂練習、課后作業(yè)的目的和要求,充分調動學生自覺做題的積極性。其次,教師要從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角度出發(fā),針對教學重點與生產實踐需求編選練習題,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對于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可多運用判斷、改錯、選擇等形式讓學生辨析和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重視練習的多樣化,難度要適當。練習題應當包括選擇、填空、問答、標注、計算、判斷等多種形式,并且在編排上應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讓學生通過簡單的習題梳理所學知識,通過較難的習題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最后,教師應注重課堂練習的及時講評和課后作業(yè)的針對性指導,詳細檢查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并對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進行統(tǒng)一解答。此外,教師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技工學校應重視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的教學改革,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使教學更符合生產實際的要求,增強教學的實用性和實踐性,為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備一定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奠定堅實
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志忠.王治鵬.《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教學現(xiàn)狀與教學改革[J].機電產品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2010(5).
[2]梁家生.淺談《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的教
學[J].裝備制造技術.2008(7).
[3]岳曉紅.淺議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的教學方法[J].成才之路.2011(20).
[4]陳敏.淺談《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的教學環(huán)
節(jié)[J].成才之路.2008(6).
[5]吳恒藝.《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教材的教改探討[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6).
(作者單位:廣州市公用事業(yè)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