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基礎是機械類專業(yè)技術基礎課。它主要介紹機械傳動、常用機構、軸系零件和液壓傳動等基本知識、工作原理和應用特點,涉及面廣,理論較抽象難懂,但又與生產實踐有密切聯(lián)系。從職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來看,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抽象思維能力較差,需要一定的直觀感性經驗作為支持學習的基礎。為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在教學中實施了“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即通過教師理論教學、實物模型、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和實踐環(huán)節(jié)等手段,充分利用學生的各種感官,豐富其感性認識,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獲得能力。
一、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重視直觀性教學
1.板書、板畫的應用
在機械基礎教學中,板書、板畫仍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恰當?shù)陌鍟兄诮虒W內容的主次分明。如基本概念、計算公式、工作原理等,使學生易于掌握重點;又如機械傳動中各種傳動的特點在簡練板書的基礎上配以簡潔的板畫,能明確地指出所要觀察的對象。如螺旋傳動中螺桿原地回轉,螺母往復運動,省去繁瑣的結構,用簡潔的示意圖畫出來,既直觀、形象,又能說明問題。如下圖
所示:
2.實物模型與示教板的應用
用機械模型演示可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利用模型及示教板除了可以演示機器機構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外,還可以看清它們的立體形象及可動部分,使運動原理及基本特性得到了驗證。如在間歇運動機構的學習中,當機構主動件作連續(xù)回轉時,從動件產生周期性的間歇地“運動—停止—運動”,通過棘輪機構模型的演示得到驗證。在“輪系”教學中,如滑移齒輪組成的變速機構通過示教板的演示將滑移齒輪實現(xiàn)多級變速情況展示無余。
又如在“凸輪機構”的教學中,筆者先以凸輪機構的模型引入課題,然后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要求學生A操作模型,學生B觀察凸輪的形狀及轉向,學生C觀察從動桿的運動情況。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邊演示邊觀察。通過機構模型演示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借助模型,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凸輪機構的組成、凸輪形狀及從動桿的類型,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學習的喜悅。這樣,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二、現(xiàn)代化教學在機械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1.多媒體教學
機械基礎課程的特點是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圖表多。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蝸桿傳動等工作原理與實際聯(lián)系比較緊密,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動畫演示,可以把枯燥高深的理論通過生動、直觀的形式充分展現(xiàn),同時使教學內容和方法充滿新穎性、多樣性、趣味性,使他們帶著一種好奇心進入教學中,從而使他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掌握知識要點。
在液壓傳動基本回路的教學中,筆者采用討論法與視頻教學相結合。筆者先設計出各種回路,提出問題,如本系統(tǒng)屬于哪一種基本回路?說一說圖中各元件的名稱和作用?如何完成預定的動作?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然后要求各小組派代表發(fā)言,最后播放視頻進行驗證。這樣,學生實踐在前,教師概括在后;學生評論在前,教師評判在后,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保證了教材所具有的科學性。
2.機械電動模擬教學
機械電動模擬教學在機構與機械傳動教學中將電動機接通電源后,帶動各類機械的運動,它更加形象地反映了機械傳動及常用機構的工作原理及在實踐中的應用,縮短了課堂教學與工廠實際的差距。如曲柄滑塊機構中自動送料裝置,曲柄旋轉一周,滑塊即從料槽中推出一個工件。在凸輪機構中,自動車床走刀機構、火柴自動裝盒機構等的演示,生動形象,趣味性強,學生樂看樂學,便于掌握這些機構的工作原理。
三、安排實踐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機械基礎課程實踐性強,在教學中安排一定的實踐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1.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模型及有關設備進行拆裝或讓學生動手制作模型。通過動手拆裝或制作,實際上是教學過程中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認識過程,對學生學習和理解機械知識起到了鞏固作用,從而也避免了有些學生因對理論不甚了解而作枯燥的死記硬背。如在講授機械的基本概念(機器、機構、構件、零件)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分組拆裝單缸內燃機等,從而進一步理解這些基本概念。
在“平面連桿機構”的教學中,筆者采用任務教學,提前給學生分組分配學習任務,要求每個小組用竹片或木片做一個鉸鏈四桿機構,通過測量判斷屬于哪種基本形式。在學生自主學習和團隊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積極參與,協(xié)助指導并監(jiān)督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最終以學習成果展示和自評、互評及老師點評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發(fā)現(xiàn)知識、創(chuàng)新思維、建立自信。令筆者感到欣喜的是,學生的想象能力、活動策劃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他們不僅通過個體學習、同伴式學習和團隊合作學習之后掌握了知識的重點、難點,而且還分團隊進行了學習成果展示。
2.現(xiàn)場參觀教學
把學生帶進工廠,讓學生身臨其境,親身感受機器、機構為何物,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現(xiàn)場教學形式可由課堂到工廠,也可由工廠到課堂。如本課程第一堂課就安排學生下工廠參觀,對各種生產機械的名稱、用途、運動情況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而對“機構傳動”“輪系”等知識的學習,則可先在課堂學習,后下工廠參觀,在現(xiàn)場打開CA6140車床主軸箱,觀察齒輪傳動,固定齒輪與滑移齒輪實現(xiàn)多級變速的方法,主軸變向的方法(多片式摩擦離合器實現(xiàn)主軸正反轉的要求)。通過現(xiàn)場教學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激勵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他們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課本所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鞏固提高。
綜上所述,在機械基礎教學中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能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鞏固和對書本知識的記憶。通過一系列的參觀和拆裝實踐,學生能夠將書本的抽象定義、原理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實例,學得更加輕松愉快。
參考文獻:
[1]葉昌元,李懷康.職業(yè)活動導向教學與實踐[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2]孫大俊.機械基礎(第四版)[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浙江省海寧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