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闌人靜,有一盞燈總會如約亮起。濃茶墨香,相伴一位天命之年的師者。自嘲學歷卑微,他用手不釋卷的勤奮換來淵博學識;自愧嘴拙言陋,他用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串出妙語連珠。出口即故事、滿腹皆文章,他是昔日最受學生歡迎的余書記,也是時下名聞四方的草根職教先鋒,他就是2010年全國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個人——余國良。
疾步走進辦公室,還來不及緩解一下舟車勞頓,余國良就“扎”在了電腦前,要趕緊將腦子里的東西“驅趕”到電腦上。走千所中職學校取職教真經(jīng),訪萬名職教同行尋教育靈感,余國良說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跟職校學生在一起,跟職校老師在一起,“他們讓我感受到了年輕與活力,這是職業(yè)教育帶給我的愛與感動。”
麥田里的守望者
出生于浙江衢州農村,余國良當過放牛娃,也曾是小小莊稼漢。在那個不愛書生愛武生的年代,得以投身軍營的余國良曾屢屢招來旁人欽羨的目光。在部隊里學文化、練技術,那幾年是余國良成長最快的幾年。退伍轉業(yè),余國良被分配到衢州市技工學校(衢州市工程技術學校前身),那是1986年,學校尚未從小鄉(xiāng)村遷往如今的新校址。
盡管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的師范教育,但是憑借一顆愛學生的心,農民出身的余國良逐漸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教育理念。他在即將出版的《讓失意的鳥兒飛起來》(暫名)一書中講述道:“菜農們?yōu)槭裁纯傄c那些正處于‘青春期’的四季豆過不去,時常把向外攀爬的藤蔓繞到小竹竿上面去呢?因為只有這樣它們才能迎著陽光向上發(fā)展,才能長勢好、結豆多?!睆膶W生們耳熟能詳?shù)姆N豆常識說開去,將師長們?yōu)槭裁纯傄?guī)勸、干涉學生行為的道理娓娓道來,讓剛才還趴在桌子上無精打采的學生一下子來了精神。
援引農牧常識進行通俗化的德育教育,可謂余國良的拿手好戲。將閑書比作麥田里的野麥子,教誨學生莫要因為好看而留著它們,以致最終影響“收成”;將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比作差秧苗,提醒教師只要科學周到地侍弄他們,照樣能有好的收成;將要求學生做某件事比作教牛拉犁,先摸摸他們的頭再飽飽他們的胃,還要讓他們先輕裝走上幾圈,以此引導教師在教育學生過程中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這些看似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理論卻實實在在地碰觸到了學生的內心。自詡為麥田里的守望者,余國良認為中職學生需要的正是“農場教育”。
中職學生中的大多數(shù)人來自農村,調皮搗蛋、精力旺盛,還愛跟老師對著干!在與學生接觸交流的過程中,余國良漸漸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桀驁不馴的性格下往往藏著一顆寂寞悲傷的心。指著照片上那位依偎在自己身邊的“小壽星”,余國良感慨說:“職技校的學生往往來自單親家庭、貧困家庭、留守家庭,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缺乏親情的關愛、師長的鼓勵,但是調皮搗蛋并不等于品德差,學生越是做出出格的舉動,越證明他們希望引起老師的注意?!?余國良總能犀利地看到學生行為背后的內心訴求,傾其所有地關心著這些孩子,也正因為如此,他也多了許多貼心的“兒子”、“女兒”。
或許連余國良自己都已經(jīng)數(shù)不清到底資助過多少位貧困學生,悄悄幫這個繳了學費,默默給那個塞幾百元生活費,更別提與他結下深厚父女情誼的“小女兒”。倒是學生處的老師留下了這樣一組寶貴的數(shù)據(jù):曾經(jīng)在某一個學期內,余國良就陪伴或探望過59人次的學生“病號”。對此,余國良卻神秘地解釋說:“這并不僅僅是老師關愛生病的學生那么簡單,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教育機會?!?/p>
原來,在余國良看來,只有學生愿意接受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否則就如同“摁著牛頭去吃草”。正如他在2009年全國中職學校德育工作論壇會上的發(fā)言中所說:“只有愛上這批孩子,才能留住這批孩子;只有留得住這些學生,才有機會教育他們;只有通過教育他們,才能成就這些學生,甚至成就一個家庭!”而探望生病的學生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因為一切教育皆有線束,教師把每個孩子都當成了自已的孩子,他們也就把教師當作親人,此時的教育才是“無言而教”?!爸新毴晔侨松闹匾炙畮X,我希望他們走上社會時,能成為人格健全、懂感恩、懂生活的良好公民。我是一個守望者,守候著一方教育的沃土,只為能夠看到學生的茁壯成長?!焙唵蔚难哉Z直抵教育的真諦,余國良翻看著厚厚一疊學生們在離開校園前寫給自己的信,有種喚作回憶的笑容爬上了他的臉龐。
校園里的能量源
偌大的會場,臺上卻并不見余國良的身影,拿著無線話筒的他正在學生落座的隊伍里穿梭而行。是他讓學校老師買了許多個無線話筒,“你是主人,你的聲音更重要!”“余書記答全校學生108問”……從2004年至他換崗前,這種大到學習方法,小到食堂服務,讓學生開口說話、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的教育形式,可謂標新立異之舉。非但在學生當中反響甚高,而且也打開了一扇師生交流的新窗口。
每每遇到違紀的學生,余國良都會細心與他們交流,在懇談中他發(fā)現(xiàn),很多摩擦都是由于學生不善表達而引起的。“不小心踩了他一腳,我本來是想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可不知怎么的,話到嘴邊就變成了‘我又不是故意的’!”“我以為他明明錯了還想挑釁,張口就回了一句‘你想怎樣’?”聽完摩擦雙方的自述,余國良已經(jīng)大概能在腦海中還原事件經(jīng)過了。本來是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就是因為學生不善表達而“變了味”,看來,在中職學生中引入“說話教育”刻不容緩。于是,一場以歌聲、笑聲、掌聲、口號聲、感恩聲為主要內容的“五聲”教育,開始在衢州市工程技術學校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1046,攜手奮斗;物暢其流,奔向全球!”喊著雄壯的班級口號,1046物流班的學生方陣雄赳赳、氣昂昂地列隊來到操場,每個學生都鼓足了勁兒,中氣十足。余國良給每個班級都編創(chuàng)了一句口號,但凡遇到大的集會活動,他都會要求學生先喊上一嗓子。在余國良眼中,這些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正能量,因此中職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為這群孩子補充“精神能量”,護住他們的“精氣神”。
除此之外,余國良要求教師多獎勵學生,給予學生愛與關懷,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愉悅地接受教育,快樂地度過校園生活;他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展歌喉的舞臺,“歡歌笑語星期六”、“天天有歌聲”等豐富活動不一而足;“老師好”要天天喊、平安電話周周打,從身邊小事做起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用歌聲激活校園、用笑聲裝點校園、用掌聲快樂校園、用口號聲振奮校園、用感恩聲溫暖校園,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老師們都忍不住找到余國良抒發(fā)感慨:“沒想到我們的學生這么可愛??!”
但學生的可愛又何止體現(xiàn)在這些方面!某次余國良與一違紀學生邊走邊談心,師生倆經(jīng)過一處正在滴水的自來水龍頭。余國良下意識地想要去擰緊水龍頭,卻發(fā)現(xiàn)它滑牙關不上了。正在余國良愣神發(fā)愁的瞬間,那名剛剛還被批評過的學生就近撿起一根小鐵絲,三兩下就將水龍頭暫時關住了?!澳阏媛斆?,手很巧??!”余國良不失時機地表揚了這個前一秒鐘還處在受罰陰影中的學生。抬眼望著余國良,學生清亮的眼神中寫滿了欣喜:“老師,要不您將全校的水電都交給我來管理吧!”主動請纓的提議讓余國良突發(fā)靈感,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學生的請求。學校就此成立了“水電管理部”,組建起一支水電管理小分隊,甚至為這支小分隊每人配備了一個水電工的專用工具袋。一支完全由學生自發(fā)成立、自主管理的隊伍開始每天“巡邏”在教室樓道間。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jiān)督、自我評價、自我服務”是衢州市工程技術學?!拔遄怨芾怼钡暮诵膬热?,將權力下放給學生,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yǎng),這是余國良從“水電管理部”得到的啟示?!耙驗樵谒姽芾聿康墓芾碇拢瑢W校再也沒有出現(xiàn)‘長流水’、‘燈長明’的現(xiàn)象,而且這些學生在其他行為品德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這是賞識教育帶來的積極效果?!庇谑?,從一個“水電管理部”發(fā)展出涉及校園生活方方面面的18個學生自我管理部,衢州市工程技術學校的學生自主管理百花齊放。余國良更將此戲稱為:干活的人要多,吃飯的人要少;把人管得“活蹦亂跳”,把事管得“服服帖帖”。而“五聲教育”與“五自管理”也獲評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guī)劃重點課題二等獎。
草根團的領頭雁
足跡遍及全國10余個省份,累計做了120余場報告,來自全國的10萬余人聆聽了報告,目前團隊所做的21世紀國家教育科學院小額資助項目——《中職學生厭學與流生現(xiàn)象研究》就吸引了全國各地共計164所學校的老師參與……致力于多視角研究中職教育問題,匯聚團隊力量推動中職教育發(fā)展,由余國良出任團長的“中國草根職教先鋒團”近年來可謂聲名鵲起。越是在中職教育這片土地上耕耘得勤奮,就越是感覺到這個行業(yè)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余國良有幸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有心推動中職教育向更美好方向發(fā)展的職教同仁,于是大家一拍即合,就此踏上了“用腳做教育”的新旅程。
單親家庭的孩子如何去教?應該給予留守兒童怎樣的關愛?中職學校因厭學而導致流生怎么辦?如何對中職學生進行入學指導?……一系列中職教育過程中具有普遍性、敏感性的話題成為余國良以及中國草根職教先鋒團其他團員時常思考、討論、交流的問題。每周五晚上,中國草根職教先鋒團的成員們都會早早守候在電腦旁,借助于QQ群這一網(wǎng)絡平臺,天南海北的老師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拔覀兂0炎约罕茸鳌T魚’,誓要攪動中等職業(yè)教育這方魚池?!毕Mㄟ^校際間的職業(yè)教育教學交流,讓更多的老師更理解職業(yè)教育、熱愛職業(yè)教育,讓更多學生自信起來,找到自己的最佳發(fā)展區(qū),余國良坦言:“這一切都源于我們對職業(yè)教育的愛、責任與興趣?!?/p>
“把學生視為‘戀人’,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狀態(tài)天天都是美的,你的語言時時都是甜的,你會注意自己的穿著言行,記住與學生之間有紀念意義的重要日子……其實我們的教育,簡單點來說,還不就是對學生好一點嗎?”笑聲四起、掌聲雷動,余國良幽默的語言總能贏得滿堂喝彩,座無虛席不說,還常常有周邊學校的老師慕名而來,哪怕只能獲得一張“站票”。沒有華麗的包裝、沒有絢爛的舞臺,有的只是對職業(yè)教育的滿腔熱忱,憑借著27年執(zhí)教經(jīng)驗所積累下來的教育理念與案例,余國良的講座豐富而又深刻、幽默詼諧而又發(fā)人深省。
作為余國良的主管領導,又多次與他同臺講學,衢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翁孝川也很欣賞他這種職教觀念:“現(xiàn)今的職業(yè)教育,更多的是需要能真正懂得中職學生內心的老師,需要能耐心地、不厭其煩地去傾聽學生的老師,需要能貼近學生生活、細細觀察學生的老師,需要課內課外能全身心走進學生群中去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是中職教育的寶、中職學校的魂、中職學生的友,余國良老師就是這樣的寶、魂、友。”
“做”字當頭而言未及至!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外出講學,不管遇到多大的難題,余國良從來不說“沒我不行”,但更不會說“我不行”!他時刻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職業(yè)教育,他認為只有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愿意主動傾訴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只有讓學生帶著夢想步入社會的學校才是好學校。為著這兩個目標,他努力了半輩子,如今,他希望更多年輕教師接過夢想的火炬,點燃中職教育的發(fā)展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