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數(shù)詞是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簡單分析了英漢數(shù)詞的基本用法,比較了從一到十的數(shù)字詞組的異同,探討了造成兩者差異的原因,以求在跨語言交際中進行更好的交流和學習。
關(guān)鍵詞:數(shù)詞 相同 差異
引言
語言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它作為符號系統(tǒng),不僅是傳情達意的工具,也是文化的代碼和凝聚體。詞匯是語言的材料,是語言的基本構(gòu)成要素,也是文化的主要載體,因此詞匯與文化有著極為密切的關(guān)系,詞匯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含義。
數(shù)字是生活中常用的符號。沒有數(shù)字我們的生活也無法繼續(xù)。因此數(shù)詞也是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英語和漢語數(shù)詞的使用是否有差異呢?英語和漢語的數(shù)詞怎樣體現(xiàn)不同的文化?這是本文試圖探討的內(nèi)容。
一、英漢數(shù)詞的基本用法
數(shù)詞是用來表示數(shù)目多少或順序多少的詞。因此數(shù)詞的基本用法是用以計數(shù)。
例如: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鳥)
但是英漢中的數(shù)詞單位并不是對稱的。漢語中的個、十、百、千都有對應的英文,隨后的萬英語中被稱為ten thousand,而百萬稱為million,即漢語中以萬為單位,英語中以千為單位,需要區(qū)別對待。
同時,除了用以指實數(shù),兩種語言中的數(shù)字都有虛指用法。虛指是指數(shù)詞所表示的只是一個虛數(shù),虛指多或者少,是一種夸張或比喻的手段。在漢語里例如千頭萬緒,略知一二,四面八方,三年五載等,這些成語里的數(shù)字都是虛指。
英語中也同樣存在虛指,例如:It is only a nine days’ wonder.(那只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而已),此處的nine days并非實打?qū)嵉木盘欤欠褐篙^短的時間。
但應該注意的是,漢語和英語虛指所用的數(shù)字和虛指的習慣是不同的,例如在英語里會用a hundred and one, a thousand and one來泛指多;而在漢語里簡單的數(shù)字,如一、三、五、六、九、十等就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例如一目十行,此處的十行泛指的就是很多行。
二、英漢數(shù)詞的比較
英漢數(shù)詞除了單純地計數(shù)以外,還形成了大量的詞和詞組,用以表達生活中的一些常用語。由于人類思維的一致性,因此一些詞的表達存在相同點:例如,漢語里的心里很亂會說七上八下或者亂七八糟,而英語中也用at sixes and sevens來表達同樣的意思;在表達可能性非常大時,漢語會說十有八九,而英語也有nine-tenths或者nine times of ten;漢語里有五五開,對半分的說法,英語中也有對應的fifty-fifty;漢語中有半斤八兩,英語里則有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或者six and two threes的說法[1];同樣,four eyes和漢語里一樣表示四眼,即戴眼鏡的人。
那么英語和漢語的數(shù)字短語究竟有哪些不同的含義和表達呢,我們試對十及以內(nèi)的數(shù)字進行一次簡單的梳理分析:首先是數(shù)字一,在漢語和英語的詞組中有相同的意義,例如:
Their opinion is at one.(他們的意見一致)
It’s a book of English phonetics, grammar and usage in one.(這是一本英語語音、語法和習慣用語結(jié)合為一體的書)
但是漢語的一還延伸出了其他的意思,例如一敗涂地,一引申為徹底,一往無前,一引申為一直。
二非一,與一相對,缺少了唯一的性質(zhì),因此三心二意與一心一意相對,“這個人很二”說明這個人很傻,“二流”是指人或事物的水平或質(zhì)量很差,在一等以下,而“二流子”則用來比喻不務正業(yè)游手好閑的人,“二愣子”指莽撞行事的人。不同的是,two在英語中更多的是用來強調(diào)數(shù)量少,例如in two twos表示轉(zhuǎn)眼,立即;而by ones or twos則是指三三兩兩,零零落落。
三在漢語中也有豐富的文化漢語。在古代,三是表示吉祥的玄數(shù),因此有三皇、三教、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的說法。三可以和五連用表示次數(shù)多,例如三番五次,三五成群,三皇五帝;三也可以和兩(二)連用,表示次數(shù)少,例如三長兩短,兩面三刀,三言兩語等。而在英語中,由于基督教有圣父、圣子、圣靈三位一體的說法,因此三衍伸出了混亂不清的寓意:例如three dimension,三維,指立體的,three sheets in the wind表示喝醉的,three bottle man則表示大酒徒。
四在漢語中諧音為死,常常為人避諱。英語中的four則沒有這個意思,但也存在一些貶義詞,例如four lettered man表示傻瓜、低能兒而four flusher則是騙子、或者硬擺闊氣的人。
五和六在漢語中有一些固定的搭配,例如五行、五帝、五彩、五谷、五官、六國、六根、六藝、六親等等。其中六因為是三的倍數(shù),含有三三不盡,六六無窮之意,在漢語中表示大順。而英語中five和six沒有特殊的含義,偶爾人們用five這個數(shù)字來指代一些特殊的詞,例如用five pointer表示優(yōu)等生。
相反,英語中的seven由于和heaven從拼寫到讀音都很接近,因此be in seventh heaven表示很幸福、很快樂,在猶太教文化中,神又居住在最高的第七重天,因此七本身帶有吉利的含義,例如the seven virtues七大美德。甚至飛機也帶有seven,例如波音747。
漢語中的八也有特殊的含義,被用來表示各方面,例如八仙過海,八面威風,八難三災,八卦,八珍,八音等。而英語中的eight沒有相關(guān)的文化引申義。同時,漢語的八與發(fā)諧音,因此八也成了中國人眼中的吉利數(shù)字。
同樣的,九是三的倍數(shù),在中國文化中也有特殊的地位,由于九還是個位數(shù)字中最大的一個,因此被認為是一個至陽的虛數(shù),極數(shù),用來表示最多,無數(shù),例如九天、九幽、九死一生、九九歸一等。又因其發(fā)音與久相同,因此含有長久之意。再說到漢語中的十,十本身帶有足夠多,頂級的意思,因此也有十全十美,十年寒窗,一目世行,十惡不赦等的成語。而英語中的nine和ten則沒有對應的意思。
三、英漢數(shù)詞表達差異的原因
英漢數(shù)字詞的表達差異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首先,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產(chǎn)生差異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的不同。西方國家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因此數(shù)字的含義受到宗教的影響,而漢語的數(shù)字也留有古代神話、易經(jīng)等傳統(tǒng)知識的痕跡。例如在避忌的數(shù)字上,西方視十三為兇數(shù),因為在基督教中,猶大身為耶穌的第十三個信徒出賣了他,國外很多樓層、劇院、火車至今沒有十三排,而中國人則認為四因近死而不詳。再例如包含一些數(shù)字的成語,如一言九鼎,如果不知道《史記》中的故事,就不能正確理解漢語中是拿它來形容說話人的信譽極高。類似的詞還有四面楚歌,才高八斗等等,都需要熟悉典故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其次,人們觀察事物的角度不同。例如英語詞組the fifth wheel,由于一個車只有四個輪子,因此多出來的第五個是多余的,或者叫備胎。雖然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但是漢語中卻不存在用第五個輪子來表示多余。再例如one horse town,源于美國只有一匹馬的小鎮(zhèn),因此被認為是鄉(xiāng)村小鎮(zhèn),one horse show也就帶有了小型展覽之意,而在漢語中也沒有對應的表達。在漢語中人們可能采取其他詞語來表達相同的意思,例如用三只手表示賊,而英語則用five finger.
第三,不同民族審美心理不同。中國人非常講究對稱、對仗,大量的數(shù)詞使用了成語的格式,以四字格為基本形式,即以偶為佳,例如六六大順,十全十美;而英語國家則沒有格式上的要求,形式更隨意,例如be dressed up to the nine(衣冠楚楚,扮相華麗);同時,中國人很喜歡偶數(shù),送禮講究成雙,而西方人則更傾向于奇數(shù),送花的時候喜歡一三五七這幾個數(shù)字。
第四,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不同。中華民族以農(nóng)耕為主,注重家庭倫理與飲食文化,不同的時間要做不同的事,例如立春時間是春打六九頭。而英語國家更崇尚自由,喜歡冒險和戶外運動 [2],例如get a second wind(從疲勞中回復體力)就來自帆船比賽。
四、小結(jié)
語言承載文化,文化借助語言而廣泛傳播。由于使用不同語言的民族在文化、觀察事物的角度、審美以及生活方式上存在差異,因此英語和漢語的數(shù)詞的用法也不盡相同??傊瑪?shù)詞是英漢語言中不可缺失的一環(huán),對其深入的研究有利于幫助英漢語固定搭配的學習,推動成語的理解和翻譯,促進跨文化的交流,繼而讓學習者更好地掌握語言。
參考文獻:
[1]蔡基剛. 英漢詞匯對比研究[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8).
[2]雷琬. 英漢語言中數(shù)字的文化差異及根源[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9).
作者簡介:吳瑕,四川警察學院外語教研室,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