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歷史有多漫長,世間的戰(zhàn)爭就有多殘酷,同時,反戰(zhàn)的聲音就有多強烈。戰(zhàn)爭在客觀上促進科技,引起變革,推動歷史,但也帶來了哀鴻遍野,妻離子散,家破國亡。
中國古詩從來就有敘寫現(xiàn)實,反映人民疾苦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其中也不乏表達厭惡戰(zhàn)爭,向往和平主題的優(yōu)秀作品。
“武皇開邊意未已,邊亭流血成海水”(杜甫《兵車行》)一語道出了連年戰(zhàn)爭的終極原因——滿足少數(shù)統(tǒng)治者的無盡欲望,于是窮兵黷武,在所不惜。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但欲壑難填,豈有終止?于是一己私欲,斷送的是千萬大好頭顱,無數(shù)斷腸唏噓!“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王翰《涼州曲》),士兵們的“醉”是明知有去無回又無可奈何的借酒澆愁,而非征戰(zhàn)凱旋,論功相慶的不醉不歸。邊塞詩人王昌齡在《塞下曲》中也心酸地寫到“黃塵足古今,白骨亂蓬蒿”?!耙皯?zhàn)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鳥鳩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保犯姟稇?zhàn)城南》)更是將這種血腥恐怖的畫面刻畫的淋漓盡致,大好男兒,最終成為荒野亡魂,鳥鳩腹食。
有戰(zhàn)爭就有死亡,有死亡就有補充,要補充就需征丁,抓壯丁是古代中國一種特殊現(xiàn)象,政府名曰“兵役”。對此,杜甫在“三吏”、“三別”中有詳盡的描述?!八慕嘉磳庫o,垂老不得安。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保ā洞估蟿e》)兒子兒孫血灑疆場,本該坐享清福,頤養(yǎng)天年的老人又被征兵入伍,白發(fā)蒼蒼的妻子知道他這一去就是永別,“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弊罱K只落得“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漢樂府《十五從軍征》敘述了一個戰(zhàn)士的一生,“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回到家后才發(fā)現(xiàn),“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家已破,人早亡,“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其慘,叫人不忍卒睹。
新丁來到軍營,面對 “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愁云慘淡萬里凝”、“風掣紅旗凍不翻”(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極端天氣,面對“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王昌齡《塞下曲》)的惡劣的環(huán)境,即使八月飛雪,朔風凜冽,即使天寒地凍,寸草不生,但行軍依舊不會停歇。“窟凍長城雪,蹄穿大漠塵”(《邊馬》),從塞內(nèi)到塞外,從雪嶺到荒漠,他們的足跡遍布各地,有的人挺了過來,有的人倒了下去,有的人繼續(xù)苦難生命,有的人終究深埋黃土,其中的艱、難、苦、恨,無人能知,誰人能懂?如果陡遇敵人,立即投入拼殺,“狹巷短兵相接處,殺人如草不聞聲”。殺,或者被殺,這就是戰(zhàn)場的規(guī)律,也是士兵的宿命。
“朔風蕭條白云飛,胡笳哀急邊氣寒。聽此愁人兮奈何,登山遠望得留顏”(鮑照《擬行路難之十四》), 每當夜深人靜,胡笳聲起,引起一縷鄉(xiāng)思,但關河重重,故鄉(xiāng)音訊斷絕。胡笳這一少數(shù)民族的樂器,承載起了多少征人的思念。軍中另一種民族樂器也常引人鄉(xiāng)思,這便是笛子?!按档焉细叱?,城秋月正明。胡兒雙淚下,漢塞一龍鳴”(《邊笛》),戰(zhàn)士們望月懷鄉(xiāng),聞笛隕淚。打掃完戰(zhàn)場,清點好人數(shù),這一仗,有的失去了朋友,有的失去了兒子,有的失去了手足。戰(zhàn)士們疲憊地回到軍營,橫七豎八地躺在營地,計算著明天。突然,不知哪個士兵輕輕吹響了隨身攜帶的竹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月色昏黃,笛聲凄切,想到家中父母妻兒,不僅悲從中來。當初新婚第二天就被迫充軍,離開嬌妻,離開家人,“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杜甫《新婚別》)。而作為新婚第二天就失去丈夫的妻子而言,她的哀思有多無少,“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李白《子夜吳歌》)。家里的男人充軍打仗去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任就扛在了她們嫩弱的肩膀上,“縱有健婦把鋤犁”,但是她們畢竟不是主要勞動力,達不到種植的最佳效果,最終收成不好,“禾生隴畝無東西”,一家老小,無以糊口。但即使是這樣,公家催租卻變本加厲,“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纖纖細手早已磨起水泡,長出硬繭,辛苦勞累了一整天,女人終于可以安歇了,每天她唯一的安慰就是期待這一刻的到來,因為,夢里又可以跟自己的夫婿團聚,向他細細訴說這些天的相思以及她一個人維持家庭的無數(shù)苦楚,但她們哪里知道,就在上一個月,她的丈夫已經(jīng)在一次交戰(zhàn)中喪生,“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陳陶《隴西行》),這個夢,還能維持多久?“春閨夢”,“河邊骨”,這是多么大的反差!我們難以想象女人接到戰(zhàn)亡通知書時的狀況,她該如何面對,如何承擔?茍活的人只能“少婦城南欲斷腸”,但已無“征人薊北空回首”(高適《燕歌行》)的征人相回應。她往后當如何生活,我們不得而知。
士兵在外浴血奮戰(zhàn),但我們看看這些將領及統(tǒng)治者在干什么吧——“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硝煙戰(zhàn)場,哭喊震天,殘體斷肢,血流成河,生死一線;將領帳中,酒肉成林,美人如云,舞姿曼妙,歌聲清越。千萬戰(zhàn)士的流血犧牲換來的只是少數(shù)將領的歌舞升平,這是多么大的反差和諷刺。
滾滾車輪,陣陣狼煙,歷史的天空,戰(zhàn)火紛飛;處處哀號,聲聲哭喊,苦難的民族,祈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