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現(xiàn)代散文閱讀教學就占半壁江山。在現(xiàn)代散文閱讀中,要立足散文教學的基點,把把握散文的主題放在教學的核心上,圍繞理解散文的文意及主旨展開教學,掌控課堂教學進程,就能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
把握文章的主題是現(xiàn)代散文閱讀高效教學的重點。
現(xiàn)代散文閱讀高效教學就必須將文本閱讀當成是主題探究的過程。把握文章主題是文本閱讀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作者表達的主要的思想情感就是文章的主題。作者寫作的時候必須圍繞一個主題來展開他的文章。文章中的所有的要素都是為服務主題而鋪設的。所以,主題探究就是現(xiàn)代散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假如讀者看完一篇文章,對文章內(nèi)容不甚明了,這樣的閱讀純粹是浪費時間。假如一個學生讀完一篇文章,對文章內(nèi)容竟然不知所云,這樣的閱讀純粹是揮霍生命。高效的現(xiàn)代散文閱讀教學,首先就是要規(guī)避對文章主題的無知,深入探究文章的主題,把握文章的主題。
很多看起來很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在閱讀課堂上往往都會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后向?qū)W生提問:你認為哪一段(句或字)寫得美,美在何處?學生往往也會很配合地根據(jù)自己的思想亂說一氣。課堂氣氛很是熱烈。然而,這種斷章取義的授課并非是高效教學的方式,這種管中窺豹的學習見解亦非是對文章主題的完全而正確的把握。主題探究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著眼于整體。它不是斷章取義,也非管中窺豹,而是全面的把握。所以,整體感知不僅僅是看完一篇文章,而是在閱讀的過程中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結構,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感情傾向,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是文章的寫法。當整體感知順利進行的時候,我們的閱讀教學就能抓住文章的主題。整體感知是閱讀教學的起點。
掌控教學進程是現(xiàn)代散文閱讀高效教學的基本要求。
教學行為的可控性是現(xiàn)代散文閱讀高效教學的前提。如果控制不了教學行為,就無從談起課堂的高效教學。課堂上會發(fā)生很多的意外。畢竟是幾十個激越的靈魂在碰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無法茍求師生全體的思維思想整齊劃一。而且,這種思維思想的整齊劃一往往恰恰判了語文課堂的死刑。文學既然是人學,就應該大力提倡靈魂的碰撞。而這種碰撞,并非是雜亂無章的。這種碰撞,是受教學內(nèi)容,教學進程和教師主導控制的。只有可控性的教學行為才能保證現(xiàn)代散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進行。
教學行為的可控性,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表現(xiàn)。課堂教學,不可能是教師一個人的閉門造車。課堂教學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雙主教學體系,師生之間是不可能完全孤立的。師生課堂的高效互動,是推動課堂高效教學的一大動力。既然如此,那么,就要求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根據(jù)學生的狀況及時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次序,和學生展開積極高效的互動。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就是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掌控教學秩序,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之中,形成師生間的高效互動,進而達到課堂的高效教學。
掌控教學進程,要求教師深入備課,能獨立解讀教材。深入備課,不僅僅是“備教材”。教材在課堂教學中也只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一個中介。在課堂上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主動地形成高效學習,這并非是單純地“備教材”就可以達到目的的。深入備課,還要求“備自己”。
所以,現(xiàn)代散文的高效教學,并不在于讓人眼花繚亂的教育教學手段,而是要求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師能腳踏實地,引領學生把握散文的主題,在個性化的文本解讀中掌控教學進程,激起學生對散文文本的生成,讓學生在散文的學習中得到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