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的語文教學,摸、爬、滾、打,幾多艱辛、幾多欣喜,一言難盡。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具備了相關的知識,看著自己付出的努力獲得了回報,內心充滿了成就感,教學工作也就有了動力。教師教學要用心,要“步步驚心”,學生學習要用心,也要“步步驚心”,這樣才有可能學好語文。我在摸索中積累了一些做法,介紹出來,以期共同進步。
一、獨立思考,用“心”預習
習慣比聰明更重要。人們很少把習慣和成功關聯(lián)在一起。高中的教育和教學都具有新的特點,因此,學生在這一階段,應調整自己的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的學習。高中階段應具備的學習習慣包括:預習、聽課、復習、做作業(yè)、自習、讀書、記憶、歸納、時間管理等,其中預習、聽課習慣尤其要注重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養(yǎng)成。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習慣,就是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動腦筋,多思考問題,力求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突破。然而學生實際情況卻是他們不能或者不能自如地將學思結合,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一味的唯師、唯書,人云亦云。預習時的思考是預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預習不思考就等于沒預習。預習時要把精力投入在對知識的思考上而非僅僅對書上知識的瀏覽、記憶。預習時,把所有不太懂的地方全部找到,在上課或課下的時候,把還不太懂的地方趕緊找老師或同學詢問,消滅這些學習上的障礙;預習中,疑問多是學習深入的標志,疑問少,甚至無疑問,則是學習膚淺的表現(xiàn)。多思考能將所學知識連點成線,串線為面,合面成體,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只有思考,所學知識才能鞏固,學而不忘;思考又是理解與運用的橋梁;只有思考,所學知識才得以提高、升華,學以才能致用。
二、夯實基礎,用“心”落實
(一)用足教材,以“本”為本
重視利用教材,有步驟有計劃地提高學生的能力。課內文言文總體上采取先慢后快、重點篇目慢、非重點篇目快的原則,有變化有側重地實施教學。課內現(xiàn)代文的必讀篇的教學重點不是讓學生記住對課文本身理解的結論,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并將這種思維過程中所用的方法遷移到課外文章的閱讀中去。
(二)善做筆記,提高效率
在課堂筆記方面,首先要求學生要速記老師講課的要點,特別注重標明重點、難點和老師要求回答的問題,留待課后自己消化。筆記不是記錄板書,大部分是聽課時的思考,包括老師教的一些分析問題的方法,一部分是老師所講的重點和難點。當板書很少時,則要緊跟老師的思維一起思考,同時要迅速捕捉到關鍵性的語言并記下來,從而較完整地記錄下老師的思考、分析、論證過程。善做筆記,一方面可整理上課的重、難點,調動學生“眼到”“心到”,免于語文課無事可做、可聽可不聽的尷尬,另一方面,做筆記也是一個思考、歸納的過程,如果可以摸索形成與語文學科特點相適應的筆記結構,那么對促進語文學習大有益處。
(三)優(yōu)化作業(yè),提高質量
有效的語文作業(yè)可以檢測學生課堂聽講能力和知識消化、鞏固、運用能力,也可以督促學生及時復習、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所以作業(yè)要用“心”去布置。
1.因材施教,突出層次性
作業(yè)布置要注意難度、趣味性、相關性、多樣化等。我設計和布置作業(yè)主要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yè)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
作業(yè)的難度應略高于學生知識水平,具有思考的價值,學生才會對其產生興趣。根據學生層次差異把作業(yè)設計成難度不同的作業(yè),讓學生自主選擇,從而使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yè),享受到做作業(yè)的快樂。如在學了議論文后,我設計了這樣三個練習:(1)梳理一下課文,看看文章總共列出多少例證。每個例證請用一句話(或一個詞)概括。(2)從生活中舉一個多角度思考的成功實例。(3)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寫一篇隨筆,字數不少于500字。這樣的作業(yè)布置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感受來自選題目。既可滿足優(yōu)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練有所得,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同時,學生們又具有好強的心理,往往會知難而進,滿足自己探索和發(fā)展的需要,主動探究更高要求的作業(yè),獲得更大的提高。
2.激發(fā)興趣,突出多樣性
作業(yè)的形式應不拘一格,靈活務實地處理學與練的關系,以多樣化的題型、多角度的考察,與聽、說、讀、寫、等訓練形式全面結合起來,各項并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三、扎實落實“三講三不講”,用“心”增強訓練實效性
教師講得過多、過細就擠掉了學生的大量的寶貴時間,學生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結果只是把作業(yè)留到課外做,事實上這樣的作業(yè)既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又收效甚微,這樣的課堂教學怎能不低效呢?針對這種實際,我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扎實落實“三講三不講”: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對于“三講”中的“講重點”我的落實措施是(1)講清知識的含義、結構、層次。(2)講清知識運用的方法步驟。(3)強調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要求。對于易錯易混知識點可以通過習題訓練的方法加以解決。對于“三不講”的內容,教師也要將知識問題化和要點化,讓學生在自學中解決。
扎實落實“三講”“三不講”實際上是為了更好的落實精講多練的原則和自學性原則,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訓練,同時教師也才有更多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勤反饋和強矯正。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用“心”減少低效、無效環(huán)節(jié)
一堂課分幾個大的步驟,每個步驟又分幾個環(huán)節(jié),哪些環(huán)節(jié)比較重要,哪些環(huán)節(jié)屬低效、無效環(huán)節(jié),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靈活增刪,精心設計。
1.必須突出知識重點和中心環(huán)節(jié),解決重點的措施,必須省時、有力、有效。
2.必須精心設計具有一定梯度和具有啟發(fā)性的思考題或討論題。
3.必須精心設計課堂訓練題,訓練題做到:(1)具有典型代表性。(2)難易適中。(3)必須保證學生的訓練時間,做到重點問題堂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