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的改革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但不論怎樣改革,語文的本質(zhì)屬性——情感是不會變的。我們常說,教學生要先學會做人而后成才,而做人的標準是什么?那就是要做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具有豐富情感的人,學會感恩,珍愛生命,學會愛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利用課堂教學把各種情感傳遞給學生,這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那么,怎樣才能完成好教學活動中的情感教育呢?
一、鉆研教材,把握作者情
語文教材是情感傳播的載體,凝聚著人類情感的方方面面。教師要善于把握作者的情感因素,去撞擊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體會、領悟、反思,這樣,學生的心靈也必將隨之震動,情感也必將隨之勃發(fā)。
二、 斟酌關(guān)鍵詞句,體味作者情
一篇好的文章總是有感而發(fā),因情而生,作者的感情如血脈一般貫穿文章始終。教學時要認真理解關(guān)鍵詞句中所浸潤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如《項鏈》中“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 边@個感嘆句正是作者對女主人公艱難人生足跡的深沉喟嘆。我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作者“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共鳴心態(tài),教學時要善于指導學生對重點詞句反復揣摩。細細品味,從而深刻理解作者的寫作情感。
三、啟迪聯(lián)想,觸摸作者情
語言文字具有形象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作品中的具體形象啟發(fā)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聯(lián)系實際生活去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把作者的情思化為學生可以觸摸得到的真情實感。例如在講《荷花淀》時,讓學生分析水生嫂的高尚品格,就可以提問: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你能舉出具有水生嫂那樣高尚品格的人嗎?一句話就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了,很快就舉出了大量的人物,有的甚至還說到了自己的母親。又如在講《裝在套子里的人》時,也可以發(fā)問:我們生活中有類似的人嗎?一天到晚都在講:“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來?!睂W生一定會積極的討論,舉出生活中許多類似別里科夫的人來。啟迪聯(lián)想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使學生在積極快樂的思考中受到思想教育。
四、強化朗讀,激發(fā)學生情
隨著多媒體教學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師離范讀課文已經(jīng)越來越遠,其實,古人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實踐證明,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讀可以從聽覺上感染學生,學生聽中悟情,聽中入情,聽中動情,聽中生情,已達到水乳交融和諧共振的效果。例如,在講《大堰河,我的保姆》時,我以悲痛低沉哀婉緩慢的語調(diào)讀完全文時,自己已是聲音哽咽,熱淚盈眶了,學生被深深地感染了,一個個淚眼模糊,此時,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完全共鳴了,大堰河那勤勞樂觀,善良無私的形象已經(jīng)深深銘刻在學生的心中,獲得了“潤物細無聲”的藝術(shù)效果。
五、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情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課堂氣氛,講臺就是舞臺,盡可能多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大膽的去表演,尤其是記敘類文章和戲劇,讓學生去想象人物的音容笑貌,揣摩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再現(xiàn)人物活動的場景。例如在講《雷雨》時,放手讓學生表演,同學們非常積極的爭取各種角色的扮演,不僅四風、大海的角色搶著表演,就連周樸園的角色也要爭一爭,于是,講臺成了舞臺,同學們激情的表演把我們帶入到了那個沉悶的下午,就好像親眼見證了周家這個大家庭的崩塌。并不專業(yè)的表演卻收到了極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把心放進去,入其境而知其事,明其境而通其情。
總之,語文課教學在傳遞知識,訓練能力的同時,應該緊緊抓住“情”字,向?qū)W生傳遞各種情感,以情動人,以情育人。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今天,這種“情\"更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