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學生作文特別是應試作文千人一面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題材的套用,語言的雷同,導致內(nèi)容的空洞,甚至是胡亂地模仿,無病呻吟??此妻o藻華美、情感真摯的背后,恰恰是情感體驗的匱乏和個性的缺失。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擬就追求作文的個性化表達談一點看法。
一、減少不必要的束縛
新課標中說:寫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這就提示我們作文要少一些束縛,少一些禁忌。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表達。
二、關注最真實的表達
這里所說的“小我”是一種相對的說法。我們提倡作文的感情要積極向上,要健康,但我們往往片面的理解了“健康”的含義,把“健康”狹隘化,像感傷、憂郁、惆悵、畏懼、茫然等人類正常的情感形式都一一排斥,認為是“消極的”。這種片面的理解反而會造成人格的不健全。
一日,批改到學生題為“有時,我也想____”作文中,有部分學生選擇了“有時我也想放棄”“有時我也想自由”“有時我也想放松”等題目來寫,甚至赫然出現(xiàn)了些“有時,我也想談戀愛”“有時我也想變壞”等題目。倒是難得有幾篇符合我們所謂的主流思想的文章。靜下心來想想,這或許意味著學生的一種人生的迷茫狀態(tài),我們的教育應該少一些對他們“離經(jīng)叛道”的指責,而多一些引導和關愛,促使其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一些另類的題材,一些另類的表達,往往最貼近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如何看待這種另類,如何看待這種真實,是棄如敝屣,一棒子打死,還是適當引導之,需要我們慎重對待。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蔽覀兊淖魑慕虒W不妨把作文與做人結合起來,通過寫作活動,師生之間達到心靈的交流,情感的溝通,促進個性的完善。
除了關注一些另類題材另類的表達以外,一些“有意思”的文章往往也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文章,往往與“集體主義”或“時代感情”無關,但卻真真實實從生活中來,可以說是性靈之作,趣味橫生。我們學生的文章,可以“有意義”也可以“有意思”。而我們平時較多關注的往往是那些“有意義”,而那些“另類”的題材,“有意思”的題材,某種程度上來說更能為我們還原生命最初的真實。或許,題材本無大小之分。從表達的角度講,題材無禁忌,只是有些時候,離不開為師者在人格上的適當引導吧。
三、尋找個性化的源頭
內(nèi)生活的概念源自紹興市教育研究院的沈江峰老師的話:寫作教學要著力構建學生寫作的“內(nèi)生活”。我理解為精神世界的一種形象化的說法。唯有精神世界的豐富多彩,才能促成寫作內(nèi)容的豐富多彩,促進個性化的表達。
1.紀實作文——豐富情感
羅丹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生活看似平淡,只要用心觀察,用心感受,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無不蘊涵著美的神韻。托爾斯泰曾說:“感情越是真摯,那么它就越是獨特。”作文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而豐富自己的情感。
2.凡人妙語——飛揚哲思
感受生活的同時,離不開思考,作文教學不僅要鼓勵學生寫真事,抒真情,也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生活獨特的感悟和體驗。寫作既是再現(xiàn)生活,又是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作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得思考,獲得感悟,然后把這些思考化為文字,久而久之,對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感受能力,頗有益處。
總之,促進學生的個性表達,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去探索和求證,我們的學生是富有靈氣和個性的活潑可愛的孩子,是有棱有角的個性突出的個體,引導學生用獨特的視角去體悟生活,敢于發(fā)表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敢于求異,敢于創(chuàng)新,保護他們的個性,給他們的個性一片生長的土壤,然后期待他們能開出一朵朵奇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