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是蘊含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詩歌的創(chuàng)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jié)合,就是“意象”。意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義的事物。
讀者只有在領(lǐng)悟意象寓意的過程中,才能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領(lǐng)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所以,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古典詩歌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有些事物成了古代詩人常用的意象,這些意象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特有的審美情趣,不了解這些意象,讀起詩來可能會不知所云。
①月:思念的代名詞。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靜夜思》),詩中的月亮不再是純客觀的事物,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詩人的思鄉(xiāng)情借月悄然而出!
②鴻雁:抒寫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漢書·蘇武傳》載,匈奴單于欺騙漢使者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漢天子打獵時射下一只北方飛來的鴻雁,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后來就用“鴻雁”“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音訊。如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痹娙擞袝r簡為一個“雁”字,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和她的《聲聲慢》中“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等。
③柳:離別懷人的傷感。
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加上“柳”與“留”諧音,所以提到柳,多與送別有關(guān)。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是《詩經(jīng)》中經(jīng)典的情景交融的離別名句;李白的“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一曲折柳歌,竟然勾起了人們的故園之情,由此可見“柳”非同一般。
④杜鵑:凄涼悲傷的象征。
杜鵑俗稱布谷,又叫子規(guī)、杜宇、望帝。望帝傳說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禪讓退隱,死后魂化為鳥,暮春苦啼,以至口中流血,聞?wù)咂鄲?。后來多用“杜鵑”渲染哀怨悲凄的氣氛或思歸的心情。如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卑拙右住杜眯小罚骸捌溟g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崩钌屉[《無題》:“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⑤鷓鴣:處境的艱難和心情的惆悵。
鷓鴣的鳴叫聲似說“行不得也哥哥”,詩人常用來襯托處境的艱難和心情的惆悵。如溫庭筠的《菩薩蠻》:“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毙翖壖驳摹镀兴_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p>
⑥松、菊、梅:堅強清高品質(zhì)的化身。
松、菊、梅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稱贊欣賞它的人比比皆是??鬃拥摹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開了歌頌之先河。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痹娙艘源司涿銊钐玫芤袼砂啬菢訄载懀谌魏吻闆r下都要保持高潔的品質(zhì)。陳毅的“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更是具備革命家的樂觀情懷。
自陶淵明《飲酒》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后,菊便以隱士的身份出現(xiàn)在文人的筆下。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梅歷來為文人畫士所愛,王安石的“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苯杳坊▉肀扔髯约簜涫艽輾埖牟恍以庥龊筒辉竿骱衔鄣母呱星椴佟?/p>
⑦蓮:傳情達意的憑借。
“蓮”“憐”同音,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薄吧徸印奔础皯z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guān),采用諧音、雙關(guān)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周敦頤的《愛蓮說》又賦予“蓮”以新的含義:高潔獨立,出污泥而不染。
⑧梧桐、寒蟬:哀婉凄涼的代稱。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在《聲聲慢》中用梧桐細雨營造了一個悲苦交加的氛圍;“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元人徐再思在《雙調(diào)·水仙子·夜雨》中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
唐·駱賓王《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币院s高唱,渲染了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滿腔忠憤,溢于言表。詩中哀鳴的寒蟬已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奉旨填詞”的柳永,也用寒蟬凄切地鳴叫,烘托出哀婉凄絕的離別氣氛。這些詩詞中的梧桐、寒蟬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樹和鳥,而是被人為地寄予某種情思,成了文人抒寫個人情緒的意象了。
意象在詩歌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古往今來,絕大多數(shù)詩歌就是通過意象來詮釋作品的哲理,通過意象來破解作品的寓意,通過意象分析作品的手法,通過意象來鑒賞作品的意境,通過意象來與作者進行藝術(shù)、美學、心靈與精神全方位的交流。在詩歌教學中,只有掌握了意象,抓住了詩歌的靈魂,才能有效地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