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币粋€人只有對某種客觀事物產(chǎn)生了需要,才有可能對這種事物發(fā)生興趣。語文老師,就需要具備一雙慧眼,一顆敏感的心,去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并適時的把學生的興趣遷移到寫作上來,使學生在渾然不覺中,改變“要我寫”的被動局面,開始“我要寫”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新歷程。
如果學生對作文毫無興趣,提起作文就皺眉,怎么能寫好作文?即使點撥了又啟發(fā)了,也是難寫成的。
作文的點評和修改,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具體以人教版必修一的記敘文寫作“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為例。這篇作文,學生是有話可寫的。在批改作文時,我針對學生容易忽視的細節(jié)作了精心點評。例如,有學生寫道,同桌多次幫助自己在食堂刷卡,自己好感動,我便評:如今有“啃老一族”,你屬于“啃同桌一族”啊!有學生提到,爸爸離開心愛的麻將桌而冒著大雨去學校送傘給“我”,我便評:看來爸爸最愛的是你是你還是你??!還有學生寫道,為了多掙錢媽媽出去打工使“我”成為孤獨的留守孩子,我便評:一顆愛你的心,時時刻刻牽掛你;不拋棄,不放棄!有一學生模仿郁達夫《故都的秋》的寫法,我很高興,評道:天下文章一大仿,好!
當作文發(fā)下去時,孩子們?nèi)炭〔唤?,擠眉弄眼,還互相交換著看評語??粗鴮W生活躍的勁頭,我決定趁熱打鐵,指導學生一起進行修改。
一個學生敘述在放學路上遇到一位乞討的老人,他這樣描寫:那個老爺爺面前居然是一個空碗,沒有一個人向他伸出援手。這讓我感到了社會的暗淡,就此不再覺得秋高氣爽,心情飛揚了。看著老人無助的眼神,透不出一絲希望。作為旁觀者的一員,我也只好默默走開。
當我把這一段讀完時,學生嘰嘰喳喳議論開了,我請一位談談感想,他說:“這個小作者沒有同情心,和路人一樣。”于是我讓學生們一起修改,怎樣突出“我”的同情心,很快加上了這樣一段心理描寫:我也只好默默走開,因為我剛好生活費花完了,口袋里空空的。我感到了自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感到了自己好像魯迅先生筆下的庸人。人群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動著,我逃開了。
果然,修改后馬上有學生站起來點評:“這段心理活動既符合實際,又體現(xiàn)了小作者的愧疚和憐憫之心,觸動人心?!弊鳛檎n堂組織者,我及時點撥:“同學們,寫作并不難。素材都源于生活,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動人的細節(jié)。也許剛開始我們筆法稚嫩笨拙,但經(jīng)過一些修改,一篇平淡的作文就會出現(xiàn)亮點,它的思想就更豐富了。”看到自己的作文由“拙作”成為“佳作”,寫這篇作文的學生激動不已。這堂寫作課在活潑有序中結束了。
我在教學后記中寫道: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寫作更是如此。在批改時要肯多花功夫,讓學生讀完評語產(chǎn)生“茅塞頓開”的感覺;在修改時加大力度,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力。一步一步指導,厚積薄發(fā),讓不會寫的產(chǎn)生寫的渴望,讓會寫的產(chǎn)生寫得更好的想法。寫作,將不是一根難啃的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