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痹谔K教版新課改的教材中,詩歌樣式的課文占有一定的比例??梢?,語文教學已開始呼喚“詩教”的回歸。詩歌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利用融音樂美、建筑美、圖畫美為一體的詩歌對學生進行美育具有其他任何形式所無法比擬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把充滿生活情趣的詩歌引進課堂,讓學生在誦讀中親近經(jīng)典,在親近中熱愛中華文化。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誦讀興趣
把詩歌引進課堂。詩歌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充滿生活情趣的情節(jié),朗朗上口的語言,深深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愛,成了教育滋潤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樂章。詩歌教學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同樣十分重要。聞一多說,既然是詩就得有“詩的藝術、詩的想象,詩的情感”。為了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誦讀的興趣,我在教學中巧妙地創(chuàng)設富有激發(fā)性的情境,讓學生很快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即讓學生迅速興奮起來),輕松、愉快地走進文本。例如,教學《贈汪倫》時,我先讓學生觀看配畫、配樂誦讀的錄像。學生從動人的畫面里,從傳情的樂聲中,想象、體味、感受詩中李白與汪倫的真摯情誼,情感之弦為之震動,從而深刻理解了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學生感受到了詩的意蘊,引起了內(nèi)心情感的共鳴,自然而然就有了誦讀古詩的沖動。
二、感受詩情,走近詩人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都是精選的?!霸娨跃辰鐬樯?,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边@些精選的古詩向我們展示了特有的韻致和境界,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以事寓理。每一首古詩都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結(jié)晶。朱自清先生在《經(jīng)典常談》中說:“經(jīng)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毙略姼杞虒W需要激情,需要發(fā)現(xiàn),需要陶醉。詩作是詩人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情感的噴發(fā),是表現(xiàn)自我的精神世界。所以,在教學古詩時,我做到了讓學生“走近詩人”。只有走近詩人,才能真正了解詩人的思想,感受詩作的境界。如教學《示兒》時,課前讓學生查閱有關作者的資料,讓學生認識陸游,讓學生認識詩人當時寫作的社會背景,了解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yè),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妒緝骸吩娛窃娙伺R終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整首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F(xiàn)在都說語文課堂應是詩意靈動的課堂,那么我們的古詩教學的課堂更應該讓學生在詩意中棲息,在中華古老文化的韻致中徜徉。
三、入情入境地誦讀,熟讀成誦
宋人鄭俠有一首《教子孫讀書》詩:“淡然虛而一,志慮則不分。眼見口即誦,耳識潛自聞。神焉默省記,如口味自珍。一遍勝十遍,不令人艱辛?!边@首詩講的就是誦讀。意思是說,讀書時安神靜氣,虛心專一,思考問題就不會分神。中華古詩寓意深刻、情調(diào)健康、意境開闊、形象鮮明、膾炙人口,我們更應該教學生學會“誦讀”。讀詩之法“除了復古,別無他法”,“復古之意,乃背誦也”。詩歌教學,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小學階段重在開發(fā)學生的記性,因此要讓學生大量地誦讀,這也是學詩歌的最好方法。只有通過讀,把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全讀出來,才能體會到詩之妙。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讀,讀出韻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意境來。
背誦古詩文,可以是瑯瑯出聲地誦讀,也可以是淺吟低唱地誦讀,通過古詩吟唱的方法,讓學生在輕輕松松中,唱出經(jīng)典古詩的韻味。可以是配樂誦讀,這種形式創(chuàng)構(gòu)詩境,能營造學生特有的心理氛圍,從而促進熟讀成誦;也可以是邊畫邊讀,此法可促使學生手腦并用,化抽象文字為具體生動的畫面,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效果非常不錯。所以,進行詩歌教學時,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讀,讓學生感覺讀詩是快樂的事。
四、日積月累地誦讀,溫故知新
記憶古詩本身就是一種文學的積累,積累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在日積月累上下工夫。誦讀古詩,貴在積累,根據(jù)遺忘規(guī)律,必須“溫故而知新”。我們小學大多數(shù)班級都是人手一本新課標《小學生必讀70首古詩詞》。我就利用這個讀本,結(jié)合語文教學進度,要求學生每周記誦一首古詩詞。由于教師的范讀能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便于學生模仿,使之較快地讀出詩的節(jié)奏、韻律,于是,每周早自習的時間,我都會先檢查學生上周古詩的誦讀情況,然后范讀詩句;接著,讓學生自讀古詩,隨機指導句中比較難讀的字詞的朗讀;最后,讓學生自己組成學習小組誦讀古詩,討論從每首古詩中讀懂了什么,促進學生理解地讀。
通過這樣的反復朗讀,學生腦海里的古詩越積越多,詩文的情意韻味自然沁入心田,詩文的美自然而然的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了。只要教師抓住契機及時引導,每周一詩,反復誦讀,競賽激勵,鼓勵自學,一定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詩情畫意中汲取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乳汁,在不經(jīng)意的吟誦之中接受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的熏陶。
“腹有詩書氣自華”,讓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熱愛古詩詞,讓古詩詞的清香伴著他們幸福地走過人生之路!
(責編 劉宇帆)